分享

函数图像课,三轮实践记

 拐角那抹绿 2017-12-31


      今天是2017年的最后一天,时间好快啊,马上就是2018年。到处都洋溢着元旦祝福、18岁晒照、欢度假期的愉快气氛,作为一个巨懒的公众号,沉光阁不小心又断更了20多天,多么正常啊……这样不行啊,说什么也要赶上2017的尾巴,再稍微扑腾个小水花出来……

       今天说点啥呢?就说说我近三轮都上过的一节课吧,我在八上《一次函数》之后都上了一节“其他函数的图像”,很好玩的一节课。

      第一次上这节课,是2012年12月21日,我校开放日公开课,当时不知道上什么课,2011年南京中考题最后一题是“对勾函数”的探究,所以我的带头大哥磊哥(王磊老师)给我出主意说,一次函数上完了,其他所有函数的图像都可以开始研究课,于是我备了一节《还是直线吗》,从一次函数的直,到其他函数的不直。

     第二次上这节课,是2015年12月18日,又教完了一届一次函数,为了避免课堂时间太短,学生来不及想,于是做了调整,把12年的学案制作成作业给学生做,然后上课直接讲评作业、讨论想法。这样上的比较充分。这样的做法我经常在解题课中采用。

      第三次上这节课,是2017年11月30日,卜以楼老师让我给河南一个教师代表团上一节课,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就上这个吧,于是我摆脱了以前的实际问题的背景,直接从一次函数发散开,这节课名字叫《一次之外》。

      尽管上了三轮,但我仍然感觉这样不够完美,如果有下一轮,我还要改变。下面,让我们一次次道来。

第1次 《还是直线吗?》

备课想法

         学生已经学习过苏科版八上第五章《一次函数》,知道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是列表、描点、连线,知道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但学生没有画非直线的图像的经验,对函数图像的了解相对肤浅. 因此借助画出不同函数图像,可以有效促进他们对函数图像的了解和感悟,明白函数图像是多样化的,并进一步通过观察图像、找对应点等方法了解函数图像的性质和特点,并通过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对函数图象的兴趣和思考。

       在备课组老师们的指导帮助下,我设计了两条“线”,明线是“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面积→矩形的长与宽→矩形的周长”,使学生感受到函数在实际生活中广泛存在,暗线是“正比例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双钩函数”,通过有层次的不同函数让学生感受到函数表达式不同,函数图像也不同。

教学框架

活动热身:正方形的周长

       如图,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x, 周长为y,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问题:1.你能写出函数关系式吗?   

       2.怎样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活动一:正方形的面积

       如上图,正方形ABCD中,边长为x,面积为y.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问题:1.为什么图像不是直线或折线?   

        2.观察图像,你认为这个函数的图像有什么性质?

活动二:矩形的长与宽

      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面积是1,一边长为x,一边长为y.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活动三:矩形的周长

       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面积是1,一边长为x,周长为y,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这个函数的图像.

当时教学实录

     这节课我当年已经写过教学案例,里面有很多函数表达式在这里很难直接呈现,so我就贴图了。说明:这节课我几乎都没有使用几何画板,只是使用实物投影仪。




当时上课视频

     
     这是当年的教学视频,只有200多M,清晰度一般,辛苦大家凑合看了,只有这节课有视频啊,当时上课,多亏戴志鸿老师拿一个小DV给我录像,所以我才能去追忆当时我的青涩……这节课她也提出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感谢她!

第2次 《还是直线吗》

学习单设计

    这个学习单跟2012年的没有大区别,就是小地方调整了一下,作为前一天的作业下发给学生,第二天我浏览了全班作业开始上课。



学生作业举例

     由于学生之前没有画过一次函数之外的函数图像,所以学生的理解基本决定了作业的质量,总起来看水平相差很明显,我粗粗把学生作业分成为ABCD四个档次,A最好,D最次。选择部分作业代表,贴图如下(这届学生今年刚上高一,嘿嘿,同学们,我就不遮住名字了啊,勿怪勿怪!)

【A】

【B】

【C】

【D】


课堂实录

     根本就没有课堂实录……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采取的方式是一边展示一边请同学们评价、讨论。我改完作业后,用扫描全能王全部拍下来,投影给学生看。学生一边笑一边举手,场面非常和谐。这种课是上的很爽的。就是这个feel……

第3次 《一次之外》

课堂框架

问题1  请说出一个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问题2  请你就这个表达式提出一个问题,并请你的一位同学来回答。

问题3  这就是我们一次函数研究的主要内容,现在我们跳出第6章,想想看,在一次函数之外,还会有什么函数呢?

问题4  你认为我们怎么研究二次函数?

(1)举出一个二次函数;

(2)若对二次函数y=x^2,不画图像,你能看出来它的图像会具有什么性质吗?

(3)画画看。他们画的图像为何不同?哪个更准确?

小结   一次函数之外,更有无限风光!

板书

     板书 实物投影。

衍生课 估计函数图像的位置

上一节想,想上就上2015-12-9


     在15年上这节课之前,我还上过一节课,可以作为这节课的铺垫或衍生——随意写出一个函数表达式,你能确定它的图像经过哪几个象限吗?由表达式判别图像位置。

      这个念头来自于2012内江一道中考题,后来我自己写出了一串后续的问题,稍微加工就上了这节课。

    

      板书是这样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你能设计一个函数表达式,使它的图像经过第xxx象限吗?学生开始是瞎写,但后来渐渐写出来一些各种有趣的函数表达式。写完后我通过几何画板验证学生对这些函数图像的猜测、判断。

     

     多好玩啊。

命一道题,想考就考2017-12-20

     前段时间我出学校段考卷子,一念及此,就出了这样一道填空题(得分率才10%……)

      学生怎么做?

     最笨的办法,列表、描点、连线。

     稍微快一点的方法,代特值看点的位置。

     最本质的办法,看横纵坐标符号。

     1.x≠0,所以x>0或x<0.

     2.当x>0时,正-正,可能是正、负、0,所以第一、四象限都有。

     3.当x<0时,正-负,结果必是正数,所以第二象限有。

      综上,第一、二、四象限。

       以上就是我三轮教《其他函数图像》的实践经历,看起来还是要留记录留材料啊。下一次,我打算再改一改。上完6.1函数后,在6.2一次函数之前,先让学生尝试画一下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让他们知道函数的图像,有直的,也有曲的。这就是卜特说过的“先行组织者”!先研究哪一个,当然是直的,所以先从一次函数开始!曲的后面自然会再进行研究!估计,这样就更完整、系统了!哇哈哈哈哈……

补发考试反思

        上次发文章,有几个学生的考试反思遗漏了,在这里补发一下!最近很多同学来看我,2017届的、2014届的、2012届的……见到他们,明显感受到他们成长了、成熟了,为他们高兴,为他们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