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雷州方言13:个字还赢九丘田

 jtq感恩一切 2017-12-31

雷州方言13

       个字还赢九丘田

                                                                        

此方言与一雷歌同名:           

公子壳①,去挨工,子去书房坐书窗。侬啊,放眼利利看书册,个字还赢九丘田。

歌词共两句。上句交代情景,父去做工,子去读书;下句是父亲的叮嘱:孩子啊,请你睁大眼睛认字看书,一个字的价值比九丘田还要贵啊。

 

方言“个字还赢九丘田”,隐含其间。歌与言的诞生,谁先谁后?歌与言的互传,谁造就了谁?莫知也。确实知道的是,在歌与言的相互唱和中,半岛人承传了“士知礼义,人读诗书”的优良传统。

 

这一“向学知礼”的半岛风气,是如何形成的?

据康熙十一年(1672年)吴盛藻、洪泮洙纂修的《康熙雷州府志》总结:雷州人知向学,人才盛于宋而振作于明。可见,宋、明两朝,藏有振兴雷州文教的“玄机”。


宋代的寇准和苏辙,是积极推动雷州文教事业的两大“明星”。这两位高官,先后被贬逐雷州。位极人臣的寇准,于宋乾兴元年(1022年)被贬为雷州司户参军。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半,就在雷州度过。寇准在雷州的桂华坊建立真武堂,收徒授艺,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他不仅向普通的雷州子弟传授天文地理知识、农耕技术,还教授他们中州正音,从而比较全面地开启了雷州的民智。接下来的是苏辙。


(雷州西湖公园 寇准雕像)


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二月,曾官至尚书右丞的苏辙,被贬“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苏辙在雷州呆了两年,期间与其兄苏轼隔海和诗,相互勉励。其中,有一首《次韵子瞻和渊明拟古九首》,描绘了他对雷州文教的关切和做法:海康②杂蛮蜓,礼俗久未完。我居近闾阎,愿先化衣冠。衣冠一有耻,其下胡为颜。东邻有一士,读书寄贤关。归来奉亲友,跬步行必端。慨然顾流俗,叹息未敢弹。提提乌鸢中,见此孤翔鸾。渐能衣裘褐,袒裼知恶寒。

诗中透露,为了移风易俗,苏辙在雷州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愿先化衣冠”的启蒙工作:他首先对一名颇具潜质的“孤翔鸾”学子进行了礼乐文化的教育,并想通过该学子去影响和改变其他人,从而完成“礼俗”的改造。可见,苏辙在雷州期间,从事了力所能及的文化教育工作。

 

关于明代,有一人和一院,至今为半岛人深切怀念。现存的清咸丰三年(1853年)碑刻《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碑》,表达了这一感恩情怀:“自明汤义仍先生来徐创书院,而徐盖知向学,当时沐其教者,掇巍科登仕,文风极盛。


汤义仍,即明代的汤显祖,是一个中外闻名的戏曲作家。明万历十九年闰三月,汤显祖从礼部主事的官职降为徐闻县典史。汤到徐闻后,发现“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他因地制宜地创办“贵生书院”,并“自为说训诸弟子”,从而拉开徐闻讲学论道的序幕。该书院开办后,慕名求学者,络绎不绝。书院的宗旨,汤显祖在《徐闻留别贵生书院》的离别诗里,深情流露道:“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


由此可见,贵生书院是一个“生命教育”的圣地,无论对徐闻还是整个半岛,都犹如降下一场“贵生”春雨,滋润了半岛人的生命田地,最终长出“文风极盛”的文教果实,造福时人,恩泽后世。


(徐闻   汤显祖雕像)


其实,对被贬官的名士而言,古雷州不过是“他客异乡”,况且他们正遭遇着仕途的大挫折,抵雷时心绪难免低落和悲凉。然而,在这样的人生低谷里,儒家名士做到了“不为物喜,不为己悲”,奋发有为,展现了“兼济天下”的传统士大夫精神,积极推动了半岛文教的发展。如此高尚的的儒家精神,真如日月之光华,千百年一直照耀着这片红土地!

 

 就此而言,“个字还赢九丘田”不仅仅饱含了父老乡亲们对子孙后代的劝学,更醮含了历代先贤对半岛人才的付出和寄望。——是啊,一个人即便良田千顷,家财万贯,如不知礼义,不懂贵生,不能知书达理,又何异于飞禽走兽?


亲,这首《个字还赢九丘田》的民歌,就让它在半岛一直演唱下去吧……


【注解】

公子壳:雷州方言,指年迈体虚的男人。

海康:雷州的旧称。





【注】时间精力有限,今天始,作者将不再回应微信上的评论。读者朋友如有意见,欢迎文本里留言。其实,《春在民间》处于成长期,目前最需要的是转发和扶持。感谢读者朋友们的收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