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想者 |“答题建模”与“规避模式”

 讲地又讲理 2020-12-09

【首说明】

1.自2017年12月4日起,本公众号重组核心团队,团队成员将陆续为大家奉献出他们(小火慢炖,精心烹制)的地理营养快餐。

2.本公众号纯属公益,她的诞生与坚持,源于地理人对地理的热爱与执着,希望大家能在文后留言互动并转发推广。

今日话题
“地理环境整体性”答题建模

如果我们都去做自己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会让自己大吃一惊。

【编者按】2013年,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亚南老师和史晨羲老师共同撰文《注重分析,规避模式》。文中特别提到地理高考命题重在考查考生用地理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确实如此,高考题的思维含量越来越大,如果不注重分析图文信息,完全套用中学教师总结的“模版”,就会出现答非所问、耗时费力不讨好的结果。

本公众号的创办者钱大伟老师认为:高考题答案源自三个方面——一是所学知识,二是所给材料,三是生活感知。而我们所说的“模式”可以归属为“所学知识”行列,也就是说所谓的“模式”是告诉你一般情况下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分析问题,具体是不是“模式”中的每个角度都作为答案体现在卷面上,是不是还要再加一些“模式”外的其他角度,那就是根据“所给材料”及“生活感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所以说,“模式不是万能的”,但是如果没有“模式”,学生仅根据“所给材料”和“生活感知”来答题,同样是“万万不行的”。

鉴于以上认识,对于有关“模式”类的文章,本公众号依然会不断推出,今天推送王汝华老师的一篇稿子,感谢大家的认可,同时也期待更多的同仁把自己的“独家秘籍”形成文字,发达至邮箱qdwycyz@126.com或加我微信108494395!


“地理环境整体性”答题建模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这一部分内容,课本上的内容看似简单,但它却渗透了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所以近年来频频出现在平日考练和高考试题中,学生做起来也是频频失分,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答题模板,思路不明确,掉点而失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总结发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出题模式基本上是这样的: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说明或阐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该类题的一般思路是:整体性原理+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或各要素的自然特征)。现举例说明之,以建立答题模板。

【例1】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西北地区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原理: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每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每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存在和发展。

各要素的关联性:

①气候: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

②水文:地表水缺乏,河流稀少,且多内流河。

③植被:植被稀少。

④土壤: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⑤地貌:物理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显著,多戈壁、荒漠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西北地区干旱是其最突出的特征,由于深居内陆,气候干旱,从而引起了地理环境中的水文、植被、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例2】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原理: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

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湿度降低,日温差、年较差加大,大陆性变强,水旱灾害加剧。

②河流:径流量变化加大,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泥沙淤积越来越严重,加剧下游洪涝灾害。

③地下水:地下水补给减少,水位下降。

④土壤:土壤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⑤生物:生物多样性减少。


【例3】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分析东北地区森林资源不合理开发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原理:某一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外界的干扰而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各要素的变化:

①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湿度降低,日温差、年温差加大,水旱灾害加剧。

②土壤—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肥力下降。

③水文—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径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加大,含沙量增加。

④生物—植被覆盖率下降,林木蓄积量下降。自然环境恶化,食物来源缺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⑤岩石—加剧岩石的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解析〗:例2与例3考查的都是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变化,明确黄土高原(东北平原)植被破坏是关键,引起了气候、河流、地下水、土壤、生物等地理要素的变化,答题时按其发展变化逐一说明之,这样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自然不会失分。


【小试牛刀】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刚果盆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读南美洲南部(45°S以南)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右图)后,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简要分析图中所示地区大陆东岸植被的演变过程。

3.鄱阳湖近几十年大幅度“瘦身”,最近几年的枯水期在中心湖区惊现“大草原”,试分析这些变化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4.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 m。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 mm,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mm。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


【小试牛刀答案】见此文最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