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虹[主持人]

 花样年华malan 2017-12-31
朱虹[主持人]朱虹图册

 

朱虹[主持人]朱虹图册

姓名:朱虹

生日:6月24日

属相:

出生地:石家庄

籍贯:天津

座右铭:一分辛苦,一分收获

身高:160cm

星座:巨蟹

血型:B

民族:汉族

毕业学校:河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业余爱好:绘画、游泳、烹饪

最喜欢的颜色:兰色

最喜欢的水果:猕猴桃榴莲

最喜欢的食品:巧克力

最喜欢的服饰:职业装

最喜欢的书:伟人自传

最欣赏的人:希拉里

最难忘的事:直播晚间新闻时,一只小飞虫飞进了嗓子。

最渴望的生活状态:没有什么压力,做想做的事,在宁静而清新的地方享受自然

主持特点:大方、自然、亲切

人生经历/朱虹[主持人] 编辑

朱虹[主持人]朱虹图册

朱虹的出生地就是石家庄。朱虹出生在石家庄,后随父母到天津生活。她12岁时,又回到了石家庄。朱虹说石家庄是她第二故乡,她在那里待了好多年。朱虹第一次上大学、第一次当主持人都是在那里,对那儿有很深的印象和感情。

“小药罐”变成了小体操队员

天气转凉,人们庆幸着暑热的消退,尽情享受着凉爽。而一个小姑娘却早早地戴上了口罩,她怕冷空气,只要一呼吸冷空气,就犯气管炎哮喘病。冬天,病得更加厉害,是医院的小常客。这个“小药罐”,就是如今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的主持人朱虹。
  
朱虹的家谱,一直追朔到南宋理学家朱熹。她的祖辈从浙江绍兴到天津经商。可惜,朱家的家谱,在“文革”中被吓得胆战心惊的奶奶烧掉了。朱虹的祖爷爷,是天津八大资本家之一。创造灾难的“文化大革命” ,岂能放过这样一个家族!父亲和叔叔们闹着和家庭脱离关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父亲到了河北,搞煤田勘探。母亲则在石家庄。由于出身的影响,眼睁睁地瞅着人家一个个地解决了两地分居,而父母,依旧牛郎织女
  
小朱虹生活在天津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对朱虹非常好,她开始认字,就是爷爷教的。家里订了《人民日报》 ,爷爷教她从“人民日报”4个字开始认起。但是,小朱虹时刻提心吊胆,看着爷爷经常被揪去挨批斗!爷爷被整得很惨,浑身是病,60多岁就辞世而去。

生活在“文革”恐怖之中的朱虹,心中唯一的安慰就是,能够看好多书。爷爷奶奶家有好多书,《三毛流浪记》《十万个为什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那么多好玩的书,还有好多好多画报!可是奶奶把书烧了。朱虹趁奶奶不注意,偷偷从火堆里把书捡出来,偷偷看。她还偷偷地照着书上的插图临摹作画。小朱虹养成了不出房门,在家看书画画的习惯。
  
她喜欢画画,大概就是从这时候开始。朱虹是一个学习非常努力的孩子,90%多的时间全都放在学习上了,唯一的爱好就是画画。她觉得画画真的能放松思想,可以什么都不想,是一种美妙的休息。有一段时间,她甚至很想考美术专业呢。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少年宫体操队来选拔小队员,偏偏挑上了病弱的小朱虹。爷爷奶奶为了让朱虹的身体好起来,特别支持她去学体操。于是,朱虹来到少年体校练体操。也怪,自从练了体操。慢慢地,病就好了,不治自愈。体操队的训练很苦,早上5点多起来跑步,上午半天课,下午全部是训练。
  
1976年,朱虹回到石家庄上学,她的户口随母亲在石家庄。在石家庄,又训练了半年多,因为河北省训练条件比较差,并且学习也比较紧张,于是,朱虹停止了体操生涯。她从8岁开始练体操,练了4年半。也许,正是这4年半的体操训练,使如今的朱虹与体育结下不解之缘,她觉得她对体育的热爱是缘自于从小练体操的收益。一直到现在,她的身体都是吃那时候的老本儿。

朱虹[主持人]朱虹

走进百年古庙,失落了“乡村女教师”的感觉

初一,有了外语课。朱虹喜欢上了英语,尽管学的英语特别简单,是些“斧头、镰刀”之类。这时,业余英语广播讲座开播。时值70年代,朱虹家与大多数中国百姓家一样,家里还没有电视,她就跟着收音机学,学了第一册和第二册的一部分,进度比课本要快得多。暑假,朱虹到在大学教英语的一位亲戚那里去,亲戚送给朱虹一套英国人编的《基础英语》 。啃这套书吧,哎,她觉得真有意思,书里一个中文也没有,居然也能看懂!朱虹感到一种乐趣。将来当一个翻译,成了她最大的志向。
  
高中时,她又想当记者,因为她的语文成绩特别好。她写的短篇小说,得到了语文老师的称赞,她还想写更长一点的小说,可是,自己没有生活积累,写什么呀?她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5年的时间积累生活,写小说!
  
1983年,朱虹考取了河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曾经,朱虹所在的中学组织看苏联电影《乡村女教师》 ,啊,那个乡村女教师那么漂亮,她的学生那么有成就!特别容易被某一件事左右思维的朱虹,又立志到农村,而且是偏僻的,荒无人烟的农村,去做一名乡村女教师!

高考第一志愿,报的就是河北师范大学。入学后,宿舍的6个同学,聊起天来,问朱虹为什么要考师范大学?朱虹回答说她想当农村当女教师!同学们都笑话她。朱虹呢,感到特别奇怪。

实习开始了,朱虹来到河北省怀鹿县的一所中学。怀鹿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在这落后的农村,庙是最好的,这一座庙大概有一二百年的历史了吧,院子里的大树,起码也有上百年的沧桑,这百年古庙,就是学校的高级会议室了。住的房子呀,别提了,更是四面透风。山里的学生特别朴实,对朱虹特别好。但是,朱虹觉得迷茫了:靠她一个人,要从这些学生中培养出成才的人,不太可能,能有一个出来就不错了。朱虹失望了,觉得满腔的热情并不似想象的那样得到了什么回报。

朱虹[主持人]朱虹

谁跟朱虹陪团谁倒霉

1986年,朱虹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石家庄的旅游学校,做英语教师。朱虹不是一个安分的人,一种工作干得熟了,就喜欢换换另外一种工作。她通过考试,到国际旅行社做了导游。一个星期,要去三次故宫,去三次颐和园。烦哪,一见故宫都头疼!在故宫转一圈,接着到景山,多累呀。其实,也有偷懒的途径,从小路绕过去就行了,但朱虹是一个很尽职尽责的人,每个宫殿都得给游客们讲解。一天下来,躺在床上,一闭眼,马上就睡着了,不像现在,还要看看报纸杂志才能入睡。
  
80年代,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国外的旅游团接得比较多,带着客人到有高回扣的免税商店购物呀,很多导游都是在这个时候致富了。司机当然也愿意到带客人到高回扣的商店去,拿了回扣,司机一份,导游一份。每次,司机把客人拉到高回扣的商店去,朱虹却对客人们说:“你们不要在这儿买东西,这儿的东西特别贵!”司机知道了,特别恨朱虹,以致有一种说法“谁跟朱虹陪团谁倒霉,谁跟朱虹陪团谁别想挣钱!”
  
一次,朱虹带团从故宫午门进去,从后门出来,司机应该是把车开到后门等候。可是,出门一看,咦,怎么车没有了?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任何通讯设备,一大群客人撂在这儿没有着落呢,朱虹急了,马上“打”一个车,返回午门,一看,车还在午门呢!司机对朱虹有意见,故意对付她!朱虹就觉得呀,人心叵测,一片真诚不一定能够换来别人的理解。
  
为什么朱虹不带客人到有高回扣的店去?那时候,她特针锋相对。她觉得这样做不对。因为三令五申导游不许拉客人到高回扣的商店去。如果说做导游有什么苦中有乐,就是单纯的朱虹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人,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他们给朱虹讲了很多又新鲜又奇妙的故事。

朱虹[主持人]朱虹

张宏民问她:“你为什么要到中央电视台来?”

1987年,河北台筹拍对外宣传片《外国专家在河北》,需要找一个英语主持人,他们到河北大学河北师大,在英语系选来选去,都没有找到满意的人选。朱虹的一个老师,无意中认识了片子的导演,于是就推荐了朱虹。这时,朱虹刚刚到旅游学校工作。
  
朱虹做了这个英语节目的主持人,用英语采访,用英语播音。从来没有接触过电视的朱虹,做得特别轻松,就连导演也出乎意料!导演们非常满意,之后,又邀请朱虹主持了几个节目。此时的朱虹,虽然走进了荧屏,却从来没有想到要做专职的电视主持人,只不过,更喜欢看电视了。
  
1988年的一天,正在做导游的朱虹,忽然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河北省电视台面向全省招编采播合一的主持人。朱虹的心又动了。跑去应聘,她讲了自己的经历,讲了自己参加拍摄的电视节目,负责招聘的老师说:“你就不用参加初试了,直接来复试吧。”好几百人应试哪,最后留下来4个人,朱虹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外贸公司也看好朱虹。是去外贸公司做翻译,还是去电视台做播音员?朱虹最后还是选择了电视台。
  
经过几个月的培训,朱虹做了河北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兼做国际部“了望”栏目的主持人和英文编辑。刚刚做电视,朱虹的心情特别好,觉得天更蓝,更高。
  
她认为这个工作特别适合她。因为,只有电视这个工作,才是每天的工作内容不同,不像教书,每天就是这套东西,教了几年,熟得都不用备课。可是,搞电视就不一样,每天都要接触新的东西,提出新的问题,还要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所以这个工作她更喜欢。
  
1992年,朱虹到天津出差,天津的朋友对她透露:“我们天津要换播音员了!”
  
新闻联播的播音员,代表了天津市的形象,因此天津市人大政协专门列入议题并做了提案,市政府也非常重视,不惜一切代价在全国招聘。
  
朱虹是天津长大的嘛,对天津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想去天津工作。于是,赶紧把自己的录像带送到天津。很快,通过了。一个星期以后,就办妥了属于特殊人才的调动。到了天津电视台以后,朱虹在新闻部播音。从市里到广播电视局,对她的工作都非常重视。朱虹以自己的认真和实力,得到了市政府的嘉奖。遗憾的是,在她调到天津台之前,一直住在天津、爱她的奶奶去世了。

1995年,朱虹正在看中央电视台的晚间新闻,海霞播了一条消息:中央电视台招聘晚间新闻和早间新闻的播音员。她想,这是个机会。又一次,她参加了考试。面试时,老师是李瑞英、张宏民,还有中央台的领导。张宏民问:“你为什么要到中央台来?”“既然干了电视这一行,就要像上了发条的钟一样,不停地走,在省级台在地方台,最大的愿望是能到中央台来工作,这是衡量播音员业务水平的一个标准。就像一个运动员,进国家队是最大的愿望。不管从哪方面讲,中央台都是代表电视制作最高水平的一个机构,我能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是我的最大愿望。”朱虹如此回答。
  
在600多个应聘人当中,中央电视台留下了5个人,其中,又有朱虹。朱虹一次又一次地闯进电视台的招聘场,并且从地方台一路勇敢地“杀”进中央电视台,真是勇气十足。    

其实,朱虹实在不是那种莽莽撞撞,不管不顾的冲锋型女孩,她的内心很羞涩。比如,她的第一个片子《外国人在河北》,在外国专家招待会上,她在大庭广众之下做主持,说话之前心怦怦直跳!即便是现在,几个朋友约着到卡拉OK歌舞厅,快到朱虹唱歌之前,准是心跳,手脚冰凉,表情一切都不自然。不论如何羞涩,朱虹在把握自己命运的时刻,很勇敢。

朱虹[主持人]朱虹

播音轶事/朱虹[主持人] 编辑

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体育中心,对朱虹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以前在地方台,她播的是普通新闻。体育新闻与普通新闻相比,无论是播音的语音、语调还是感觉,都完全不同。虽然她以前练过体操,但是显然,体育播音要求对专业了解得更多更全,而不是单单就是体操一项。
  
体育部的领导、同事,借给她好多书,朱虹使劲地看。比如意大利足球甲级联赛,有哪些俱乐部,有哪些球员,她都拿个小本认认真真地记下来。朱虹在小本上记呀记呀,同事说:“你记下来有多大用?今年他在这儿踢球,明年他转会到别处去了。”可是,朱虹还是使劲记,没事就念。即便如此努力,朱虹还是埋怨自己不努力。现在,朱虹再看小本,直乐,觉得那时怎么连这些都不懂啊。
  
一天,10点31分播体育新闻,朱虹掐着表,提前5分钟候播。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推迟播出,而且前面贺红梅播的国际新闻部分,才做了5分钟,没有播满。朱虹在隔壁看电视,哎,怎么国际新闻没有播满,就放了体育新闻的片头?“咣咣咣”,她跑过来一看,贺红梅已经走出播音室。朱虹赶快进去,心想怎么这么仓促啊,弄得挺紧张。刚一坐在播音台上就有一个小飞虫在眼前飞,她拿手把小飞虫拨拉开。不料,播音的时候,一吸气,小飞虫跑到气管里了,哎——呀!一千个播音员也不一定有一个遇到这种事!一下子,她说不出话来了,想剧烈咳嗽一大番!导播不知道怎么回事啊。朱虹只好把一篇文章,在不改变内容的情况下,匆匆变成了三句话播出,然后,忍不住,就咳嗽出来,她咳嗽的镜头出来了!后来,导播把朱虹咳嗽的片子切了。
  
今年的一天,一个年轻的编辑在临播出之前,让朱虹改一个配音。体育新闻与前面的新闻间隔只有1分半钟的时间,这时,前面的播音员已经出播音室了!朱虹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办公室,抓起稿子,又飞快地跑到播音室,气喘吁吁,心噗通噗通直跳!马上,体育新闻的片头出来了。第一条新闻还特别长,朱虹上气不接下气,播一句喘一口大气,同事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出来后,都问她是不是病了,她说是跑步跑得心跳。
  

做电视,是一个群体的活动,如果一个环节有疏漏,最终反映到播音员身上。所以,做播音,每个环节都与之有关,尤其是新闻播音,一定要谨慎。体育新闻,是与前面的晚间新闻连在一起的,当然,就要受政治约束。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的那一天,朱虹拿到的体育新闻稿中有一段话:“今天是美国网球明星×××最为高兴欢乐的日子……”临播出了,朱虹才发现这段话,马上就机智地改了:“今天在网球比赛中×××以几比几战胜了对手。”改了,观众没有人知道,可是,如果播出去错了,就是播音员的责任。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除了荧屏上的风光之外,更重要的是责任重大!朱虹随时崩着这根弦。
  
既然干了电视主持人这份工作,就是永无止境,如果不如此,就撤,就退。因为主持人要出镜,无论是感冒了,还是心情不愉快,都必须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荧屏上,在一切细节之处尽量做到完美。观众要品头论足的啊。
 
朱虹喜欢经常掉换自己的位置,做熟了一个工作又想换换另外一个工作。如今,在中央电视台工作的朱虹,想没有想过再“动一动”呢?她认为做电视,中央电视台是最好的单位了,在这儿还做不到十全十美,还到哪儿去呢?她这个工作还没有干好呢。以前在地方台,很轻松就能把工作做得特别好,没有什么可竞争的,自己是最好的,可是在中央电视台,她不是最好的。而且主持人是竞争比较厉害的行当,只能一天比一天做得好,根本没有精力去考虑换别的工作!

朱虹[主持人]朱虹
新娘子,没有时间度蜜月

上大学时,宿舍的女孩们喜欢议论婚嫁。朱虹宣布:我打算30岁结婚。没有想到的是,电视主持人的生活接触面比较窄。尽管与之打交道的人很多,可是总不能接触一下就有什么目的性吧。所以阴差阳错,朱虹没有能实现这个愿望。朱虹强烈地感觉要是有个家多好啊。不过,不是想有家就能有的,一切都是缘分。
  
一晃,几年的时间过去了。终于,缘分来了,一个亲戚,给朱虹介绍了她的白马王子——一位政府机构的工作人员。原来,朱虹的朦胧设想是找个从事文化工作的人,但是事情往往不按照预想的去发生。她开始也觉得跟一个背景、工作完全不同的人怎么生活在一起呢?接触时间长了,朱虹觉得,他对她挺好。
    
2000年的四月天,朱虹成了幸福的新娘
    
当然,朱虹从此又多了一位忠实的观众。他以前根本没有看过朱虹的电视节目,认识朱虹以后,他才发展到看朱虹乃至其他主持人的节目,什么表情好不好呀,播音好不好呀之类,经常评论一番。
  
刚刚做了新娘的朱虹,还没有进入“束缚”或者“围城”当中,不必急着到时候回家买菜做饭,因为两位都不经常在家吃饭。
  
新娘表态:“尽管我现在的生活还处于比较浪漫的阶段,但我有这种心理准备,即生活对两个人来说,并不是成天充满了浪漫色彩,我觉得成家就是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体贴。”
  
小俩口住在台里的平房单身宿舍,屋子不大。买了台电视机,已经交了钱,还在商场放着呢,搬回来?屋子小没有地方搁啊。朱虹想跟商场说说,能不能替自己保存两个月电视机?可是,俩人谁也不敢去跟商场讲。朱虹对先生说:“要不你去商场跟人家说说,咱们申请把电视机放在商场里两个月吧。”先生不好意思去说,朱虹也不好意思去说。怎么办?不提货,就在商场赖着吧。
  
这一对新郎新娘没有时间举行婚礼。本来,朱虹和先生打算到教堂去举行婚礼,已经跟大主教说好了,大主教亲自主持婚礼。其实,小俩口都不信基督教,就是觉得这样的婚礼挺有意思。但是,终究没有时间。
  
主持人的生活看似丰富多采,其实并不完全如此,工作十多年来,朱虹几乎没有休过什么假,哪怕是顺理成章的假期。好像根本没有时间来安排自己的生活,

业余生活,都是以工作为中心。朱虹买一个东单游泳馆的游泳卡,花了将近500元钱,从买一直到作废,她才游了3次。当然,也不是一天不休息,休息时就恨不得睡觉。总觉得呀,特别缺觉!
  
“五一”的7天长假,本来朱虹和先生计划要去南方玩,可还是没有时间!5月3日,河北省大学生运动会,朱虹要去主持开幕式;9月份,她又要去悉尼奥运会做报道,在这之前,还要做些准备工作,比如到运动队去熟悉情况啦等等,这些事情都在她心里沉甸甸地装着,自己的事情嘛,没有心思做啦!
  
即使如此,朱虹对自己还是不大满意:“凭心而论,我觉得我努力得还不够,我要是努力,应该做得比现在更好。因为我周围的同事们,出色的太多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