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军功昭著:败吴三桂、破李自成、杀张献忠

 闲情漫步123 2017-12-31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以武功高强的满洲第一巴图鲁形象,通过《鹿鼎记》小说、影视剧的传播而让大家熟悉。粗鲁、蛮横的白胡子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但《鹿鼎记》中的鳌拜形象和历史上的鳌拜并不符合——至少鳌拜并不是一个大胡子形象,而是一个白白净净的人,虽然不帅但不怒而威。

下图是鳌拜朝服像

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军功昭著:败吴三桂、破李自成、杀张献忠

真实的鳌拜并无很多胡子

鳌拜这个名字,其实是满语

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军功昭著:败吴三桂、破李自成、杀张献忠

鳌拜的满语写法

的音译,穆麟德写法为:Oboi。因此,如果影视剧中有称呼鳌拜为鳌大人之类的剧情,那说明编剧、导演没知识。

除了满洲第一巴图鲁的身份,鳌拜的另外一个身份就是康熙四大辅助大臣之一。虽然排行四大辅政大臣最末,但鳌拜在四大辅政大臣中最出名。


康熙擒拿鳌拜的原因

在《鹿鼎记》中鳌拜被康熙擒拿是因为鳌拜有谋逆之心、欺辱康熙等原因。在《清史稿》中是如此记载康熙擒拿鳌拜的原因:

“上久悉鳌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是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

在雍正九年官方编写完成的《康熙朝实录》中是这样记载:

“戊申。命议政王等、拏问辅臣公鳌拜等。谕曰:前工部尚书员缺,鳌拜以朕素不知之济世,妄称才能推补。通同结党、以欺朕躬。又奏称户部尚书缺、太宗文皇帝时、设有二员、今亦应补授二员。将马迩赛狥情补用。又鳌拜于朕前办事、不求当理。稍有拂意之处、即将部臣叱喝。又引见时、鳌拜在朕前、理宜声气和平、乃施威震众、高声喝问。又科道官员条奏、鳌拜屡请禁止、恐身干物议、闭塞言路。又凡用人行政、鳌拜欺朕专权、恣意妄为、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下。内外用伊奸党、大失天下之望。穆里玛、塞本得、讷莫、佛伦、苏尔马、班布尔善、阿思哈、噶褚哈、济世、马迩赛、泰璧图、迈音达、吴格塞、布达礼等、结成同党。凡事在家定议、然后施行。且将部院衙门各官、于启奏后、常带往商议。众所共知。鳌拜等、倚仗凶恶。弃毁国典。与伊等相好者荐拔之。不相好者陷害之。朕念鳌拜旧臣、遗诏有名、宠眷过深、望其改恶悔罪。今乃贪聚贿赂、奸党日甚、上违君父重托、下则残害生民、种种恶迹、难以枚举。遏必隆、知而缄口、将伊等过恶、未尝露奏一言、是何意见。阿南达、负朕恩宠、每进奏时、称赞鳌拜为圣人。着一并严拏勘审。”

这是康熙口中的鳌拜:

1、当着康熙的面,稍不如意呵斥官员;

2、在康熙已经任命户部尚书下,强制康熙任命玛尔赛为户部尚书,按照顺治朝双尚书故事;

3、请求禁止言官上奏;

4、任用自己人为官,文武大臣都归于鳌拜门下;

5、在家里商议政事后不问康熙一声就下令实施;

6、打击不听从鳌拜的官员。

简单一句话就是:鳌拜不尊重康熙,做事不给康熙面子。另外还需要知道的一点就是:鳌拜被康熙擒拿当天,最后一个辅政大臣遏必隆被康熙下狱。

这样顺治给康熙留下的四大辅政大臣的结局:索尼在康熙六年病死;

苏克萨哈在康熙六年康熙亲政当月被鳌拜所杀;

遏必隆于鳌拜被擒拿当日被下狱;

鳌拜在康熙八年被康熙擒拿圈禁。

因此康熙在康熙六年七月开始亲政、但在康熙八年五月擒拿鳌拜的根本原因是夺权。四大辅政大臣名存2个,擒拿鳌拜、下狱遏必隆,就无人能够阻拦康熙大权独揽。

四大辅政大臣就是一个限制康熙的牢笼,在康熙亲政后,仅剩下2个。这就是康熙擒拿鳌拜的原因——鳌拜已经是阻拦康熙的障碍。康熙在康熙九年授予遏必隆公爵宿卫内廷,就是证据。


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军功昭著:败吴三桂、破李自成、杀张献忠

大家熟悉的影视剧鳌拜形象

为什么康熙不杀鳌拜

在影视剧中,鳌拜就是一个乱臣贼子的形象出现。但康熙为何不杀鳌拜呢?仅仅是因为鳌拜的军功吗?是否有其他原因呢?

先来看鳌拜的军功:

1、崇德二年攻克皮岛,被封三等梅勒章京,赐号“巴图鲁”;

2、崇德六年,跟从济尔哈朗包围锦州,和来援的洪承畴激战,五战皆捷,明军溃败,追击明军,擒斩一半明军,论功最高,被提升为巴牙喇纛章京;

3、崇德八年,跟随阿巴泰攻打燕京、山东等地,大有斩获,回程路上击败范志万、吴三桂军,被封三等昂邦章京;

4、顺治元年,跟随多尔衮攻克燕京,进爵一等;

5、顺治二年,在湖广安陆击破李自成军;

6、顺治二年,攻打四川,斩杀张献忠于阵前,并攻下遵义、夔州、茂州等郡县;

7、顺治五年,击败姜瓖叛军,攻克孝义。

从上面可以看出鳌拜的辉煌履历,毛文龙、吴三桂、李自成、张献忠都和鳌拜有关联。在四大辅政大臣中,鳌拜的军功最多也最大。

根据当时的法国传教士白晋的记录,鳌拜被擒拿后,曾经亲自面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以前为救皇太极所留下的伤疤而得以免死。

另外一个康熙不杀鳌拜的原因是鳌拜没有什么大错,康熙也只是为了夺权而已,没有必要处死鳌拜。在上文中雍正九年编修成的《康熙朝实录》中康熙也找不到杀鳌拜的大罪,只是不尊重康熙而已。鳌拜结党是属实:不用听从自己的人,如何能够施行政策?鳌拜营私则未必,鳌拜被擒拿后家产被没收,也不见有很多的财产记录。

不客气的说句,从康熙元年到康熙八年鳌拜被擒拿,这8年康熙朝治理措施应该多数都是鳌拜所作出的:索尼老病不管事、苏克萨哈也不是鳌拜对手、遏必隆不管事。

康熙二年大清和荷兰共同攻打台湾、康熙三年以施琅为靖海将军攻打台湾,这些事情应该都少不了鳌拜的大力推动。


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军功昭著:败吴三桂、破李自成、杀张献忠

鹿鼎记中的鳌拜形象

鳌拜被康熙擒拿的过程

康熙设计擒拿鳌拜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姚元之所写《竹叶亭杂记》中所记录的以布库为戏擒拿鳌拜。这个版本,就是《鹿鼎记》中康熙擒拿鳌拜的版本,也是《清史稿》说认可的版本。

但在《南亭笔记》中还有另外一个康熙以热茶碗设计擒拿鳌拜的版本。其记载如下:

“康熙帝在南斋,召鳌拜入。内侍请鳌拜坐在三条腿椅子上,而以一位内侍在其后扶着椅子。命赐茶,先把茶碗煮于热水,上茶时,鳌拜接茶,茶碗烫手,砰然坠地。靠椅子的内侍乘势一推,鳌拜仆倒在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童群起,擒扑鳌拜,交部论罪。”


满洲第一巴图鲁鳌拜军功昭著:败吴三桂、破李自成、杀张献忠

鳌拜

鳌拜为何杀苏克萨哈

在影视剧中苏克萨哈被塑造为忠臣形象。但实际上,鳌拜之所以杀苏克萨哈,是因为苏克萨哈不同意换圈地。

在八旗入关后,八旗都有自己的圈地,以分配自己旗下的旗人耕种或放牧。当时多尔衮掌镶黄旗,但多尔衮是摄政王,出于公平、不偏私的目的,镶黄旗所得的圈地都是最差的土地。

到了鳌拜掌镶黄旗时,鳌拜认为镶黄旗受到了不公平对待,因此要求把苏克萨哈所掌正白旗下的蓟、遵化、迁安三地圈地换给镶黄旗、重新圈定土地给正白旗以补偿。

鳌拜的换圈地建议,遭到了苏克萨哈的坚决抵抗。为此,鳌拜不惜杀苏克萨哈以达成镶黄旗和正白旗换圈地的目的。因此说,鳌拜杀苏克萨哈,只是八旗的内部利益矛盾,并不是如现在的影视剧所误导的鳌拜为了一己私利圈地。

因为摄政王多尔衮,镶黄旗得不到和其他旗相同的公平待遇,鳌拜为镶黄旗的利益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不算蛮横无理。


综述,鳌拜的所作所为并不算得上是奸臣。相反从鳌拜为了镶黄旗利益,不惜杀苏克萨哈等人来争取利益,可以看出鳌拜是一个说得出做得到的重诺之人。

在四大辅政大臣中,只有鳌拜才是真正符合辅政大臣的人:做事敢作敢为,不给人面子,哪怕是皇帝的面子也不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