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点穴式”精准追逃日均9人到案 2017年12月15日,网上在逃人员周某玲落网。经核查,嫌疑人周某玲因2013年涉嫌在广东省茂名市滨海新区博贺镇持刀伤害他人被列为网上追逃人员。这是广东省茂名警方自2017年6月开展追逃行动以来到案的第1726名涉案逃犯。 今年来,茂名市委、市政府多次听取政法公安机关专题汇报。6月初,茂名启动追捕刑事案件在逃人员专项行动,并将其作为依法治市其中一个重要内容进行督办。茂名警方借助全省“飓风2017”专项打击行动,整合升级现有资源,规范基层警务织密陆地追逃网“一村一组织”城乡全覆盖追逃,并通过大数据跨时空精准追逃。 2017年9月5日,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收到大数据情报中心提供的线索,涉嫌诈骗在逃人员吴某婵藏身在高州市新垌镇,追逃民警迅速赶往上述地点一举抓获在逃嫌疑人。经审讯,犯罪嫌疑人吴某婵对其在2016年1月初利用票据实施诈骗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该案涉案金额达两亿多元。 类似这种“点穴”式精准追逃,贯穿于整个追逃专项行动始终,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发挥着巨大作用。这是茂名警方主动适应大数据时代,打造“数据追逃”升级版的一个缩影。 2017年初,该市公安局大数据情报中心牵头,研判各地逃犯活动轨迹,形成情报追逃指令,推送各单位落地抓捕,由县区公安机关追逃机动队实施精准抓捕。2017年1月至12月15日,该市公安局大数据情报中心累计推送研判报告890份,协助侦破本地刑事案件2997宗、抓获嫌疑人2125人;在夏季追逃专项行动中,一线警力依据追逃指令抓获逃犯730人。如果说大数据情报中心是警方追逃的“神经中枢”,那么一线警员手持移动警务终端就是“神经末梢”。茂名市各派出所在日常警务活动中率先使用警务终端,可在现场发现线索,及时抓获逃犯。 据不完全统计,民警利用手持移动警务终端采集数据,先后比中可疑人员1.5万次,比中可疑车辆2800余次。2017年5月13日,茂南公安分局新华派出所民警熟练地运用移动警务终端查询功能,一举抓获涉嫌诈骗的全国通缉逃犯陆某堂。 追逃工作关键在基层,茂名警方通过规范基层警务目标任务,不断夯实基层警务基础,努力在陆地上织就一张追逃大网。今年初,茂名市公安局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四、六、双十”目标任务,明确了派出所民警每天、每周、每月要“做什么”“怎么做”,通过严格考核检验“做得怎么样”。特别是追逃专项行动以来,该局按照逃犯户籍所在地划分到派出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强化追逃责任。全市基层派出所结合“每日一设卡”“每周一走访”“每周一清查”等工作任务,不断织密追逃大网。全年全市派出所通过“每日一设卡”抓获在逃人员620人,查获问题车辆1463辆。通过上门走访,感化在逃人员家属,一大批在逃人员纷纷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今年7月20日,化州市公安局杨梅派出所在开展“每日一设卡”工作中,抓获一名外省籍在逃人员。当晚10时许,杨梅派出所民警到杨梅高速出口前方,开展“每日一设卡”工作,在对一辆从高速出口驶出的灰色商务轿车进行检查,通过比对现场反馈,确认该司机为全国在逃人员。经查,该司机名叫张某强,于2017年6月13日因涉嫌非法拘禁犯罪,被河南省宜阳县公安局机关网上追逃。 追逃工作必须广泛发动群众,形成强大合力。茂名警方重点抓好群防群治工作,通过“一村一组织”新举措,实现更大范围追逃劝投。 “一村一组织”主要由公安机关牵头,各村、居委组织挑选出思想品德好、无前科劣迹、有较强组织纪律性的群众,统一配备头盔、防暴棍、服装以及巡逻摩托车等装备,进行巡逻防范、纠纷调解、普法教育等工作。警方通过“一村一组织”积极营造全民追逃的舆论氛围,鼓励群众提供线索,推进群防群治工作。2017年8月11日,茂名市公安局茂南分局袂花派出所在辖区根据“一村一组织”提供的线索,一举抓获网上涉嫌故意伤害在逃人员戴某强。 在打造基层“一村一组织”的同时,茂名市委、市政府牵头于今年8月初推动“红袖章”志愿者队伍建设。红袖章队员左臂佩戴着醒目的“红袖章”,由派出所民警带队,开展徒步治安巡逻。追逃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红袖章”志愿者走家串巷,进村入户,协助警方开展相关工作。 据统计,2017年6月12日至12月15日,该市公安机关先后抓获在逃人员1726人,平均每天9人到案,到案在逃人员中有583人慑于警方强大追逃声势投案自首。(记者 邓新建 通讯员 柯科 王其章) (责编:陈羽、张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