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漯河农村为啥人情味越来越淡?说的太现实了!

 a岳阳 2018-01-01




先说远点,七八十年代吧,

父辈他们四五代的兄弟情谊仍很浓,

与亲兄弟一般。

比父亲大的叫“伯(bai)”,小的叫“达”,

那可不只是礼貌,

而是真的当成伯伯达达。

叫起来甜得很,很亲切,

一点也不觉生分或不好意思。



那会过年走亲戚走得勤,

一直要走到十五出节,

每天排得满满的。

可现在,

兄弟姊妹间接触越来越少,

也不常走动了。



再说近的,

记得零几年的时候,

去外面打工,没进到厂,

但深深地感受了乡情的温暖与伟大。

没找到事,可吃住不成问题,

全是同乡兄弟姐妹帮忙,

吃饭没掏一分钱,

每餐都有人招呼,经常两三个来喊,

甚至发展到轮流,

真的除了感动还是感动。



那个时候,

乡情真的是很浓的,弥漫身上每一个细胞,

帮助人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

没一点做作。

现在总会有人疑惑:除了亲戚哪有这么好?

以前谁家里盖房子,

除了大工之外,小工全是免费帮忙的,

只要吭一声,十几二十个就来了,

只管饭就行。



若是到了春秋农忙时节,

缺个劳力什么的,

一顿饭搞定,不存在酬金什么的。



可到了近些年,这一切都变了,

人情变得越来越淡薄,这是为什么呢?

不管是出于礼貌,

还是因为父母之命,人情世故等等原因,

很多人内心再不愿意走动,

也不得不把短暂的年假贡献出来逢场作戏!



首先,见面机会少了


在农村,一过完年,

大家各奔东西,很少有见面的机会,

彼此了解也不多,

最多也是偶尔打个招呼。

在经济社会里,都忙着打拼自己的事业,

为梦想而前进,

很少再去联系一些熟悉的朋友,

日复一日,

甚至于连本村人都不认识,

哪里还有什么深厚的情感!



不要说建房砌屋,

就是连丧葬这样的帮忙事,也要利字说话,

干啥都要封个红包或发包烟,

要不真指使不了,

基本上都以明天要干活推辞。



部分农村人情味却变成了负担

成了填不满的人情债。

对于家庭富裕的人家来说还能过的去,

贫困点的人家为“面子”也不甘落后,

往往成了死要面子活受罪。

在农村里都是敞着门过日子,

家里怎么样,早就被人看的清清楚楚。

过日子都怕被人给比下去,

时间长了自然也容易形成一种攀比的风气。

人情味也在这种攀比中越来越淡!


还有,

现在这手机是越来越普遍了,基本上人手一机

人聚到一起都在低着头各自玩各自的手机

逢年过节一个个刚拿着手机抢红包

也都不说话

交流变得少了

自然就生疏了


所以,如果要是在漯河农村有亲朋好友,

请珍惜你们之间的感情!

别让人情味越来越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