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顾老
父哀求,杀死十个侄子,
太残忍吗?
原创 小D杂谈 2017-12-19 22:34
本文转自:今日头条
玄武门之变,胜利的是利益,失败的是亲情。
隋朝末年,群雄并起,李渊顺应时势,也选择了起兵,时势造英雄,李家打出了一个新的天下,这就是大唐天下,李渊登基成为唐高祖,长子李建成被封为太子,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图片
如果单从功劳来算,李世民应该比兄长更胜一筹,但是李建成还占了个长子的位置,古代崇尚立嫡立长,李建成做太子,也是名正言顺。然而,李世民毕竟军功甚大,威望也高,手下还有一批能臣武将,等等,都足够让李建成将他视为心腹之患。
虽然太子党和秦王党斗得甚是激烈,不过李渊估计从来没有想过,回会酿成兄弟相残的结果。所以,当李世民告诉他,自己已经于玄武门杀了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李渊一下子瘫软了身体,整个人的精神都被打垮了,他一下子失去了两个儿子,这压过了他失去皇位的悲伤。是的,大局已定,李渊只能退位,成为太上皇,将皇上的位置,让给李世民。

图片
很快,李渊发现,让他心碎的事情还没完,李建成李元吉虽死,还有子嗣留了下来。李渊的亲孙子,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也都是李世民的亲侄子。
李渊苦苦哀求李世民,放过这十个孩子,刚开始,李世民也答应了。但是身边的谋士却看不下去了,问:殿下岂不闻淮南王刘安故事乎?
当初刘恒继位,刘邦的另一个儿子刘长不服,起兵谋反,汉文帝刘恒顾念兄弟之情,只是将刘长流放,也没有杀他,只不过刘长太过执拗,竟在路上绝食而死。这让汉文帝刘恒深感愧疚,于是封刘长八岁的儿子刘安为淮南王。刘安长大后,一直处心积虑想谋反报父仇,事发后被汉武帝赐死。

图片
谋士举这个例子,意在告诉李世民,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李世民沉默了,刘长一个儿子,都可以闹出风波,若是换了自己十个侄子,那将是怎样的隐患?
于是他不顾老父亲的哀求,将这十个侄子都杀了。

图片
两个兄弟,十个侄子,李世民登基以后,一直以仁君的形象示人,但是他杀了自己的兄弟侄子,也一直为人所诟病,认为李世民太过残忍绝情。而后来的朱棣,通过清君侧夺走了侄子朱允炆的皇位,根据史载,朱棣实在是比李世民残忍的多,然而,就是看起来更为残忍的朱棣,反而留下了建文帝朱允炆的儿子,没有赶尽杀绝。
所以很多人认为李世民后来杀死侄子,着实太过残忍。这应该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图片
不杀的话,那是骨肉亲情,是血缘上天然的联系,也是痛失两子后的老父亲的哀求,情理之中;杀的话,是以防将来侄子长大成人,一心为父报仇,会重新将朝堂国家弄得腥风血雨,可能会牺牲更多人的性命,也是有理有据。而李世民,他最终做了那个冷血,却是真正以绝后患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