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里到外让你爽翻天,走过路过别错过——商周最精美的玉器了

 爱古玩 2018-01-01



中国的玉器及玉文化伴随历史的脚步,已走过了漫长的八千年。在新石器时代,玉是沟通天地的使者;夏、商、周三代,玉融入了国家礼乐体系;秦汉以后,玉更成为了修身喻德的象征。在各个历史时期,玉器虽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和意涵,却与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发展主线紧密相扣,成为研究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演进历程的重要途径。



夏商时期的玉器,上承新石器时代“以玉事神”的传统,开创“以玉载礼”的新风尚,下启两周时期“以玉比德”之先声,以其星罗棋布的分布、融会贯通的形制和精湛的制作工艺,掀起了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对后世玉文化的发展与演变产生了深远影响。


9月24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推出“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本次展览是国内夏商时期出土玉器的首次集中展示。本次展览汇集了全国各地区出土的夏商玉器精品250余件,以多域的文化视野,展示了夏商时期的玉文化艺术风尚与文化交流。



长方形镂空玉牌饰  商


长8.9厘米、宽4.7厘米、厚0.7厘米,河南安阳后冈1号墓葬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绿色。扁长方形,上端较窄,似榫,中部有一圆穿,下端钝刃。正面雕饕餮纹两组,上下对称,方鼻圆睛,双眉弯粗。器两侧有扉棱,扉上镂刻出对称的狭槽六对。


夏商时期,中原王朝的国家制度逐渐形成体系,社会形态发生剧变,王权与军事政权取代巫觋神权,成为了国家政治的核心构成。同时,中原王朝对周边地区施加的影响不断增强,以黄河流域、淮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中心,北到辽河以北地区,南到珠江流域以南地区,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性文化特征之一。



合头饰 龙山晚期至夏时期通长23.1厘米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经复原。由骨笄1、半圆形穿孔玉饰1、弯头形穿孔玉饰1、扁长条形穿孔玉坠饰1、绿松石饰片60 余枚联缀黏合而成。


夏商时期的玉器显然广泛吸收了新石器时代玉文化精髓,形成了以兵器仪仗类为主的玉礼器群,这些精美的玉器既是当时社会宗教思想、礼仪规范的代表与象征,又是手工业技术、审美意识、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高峰。



玉琮 龙山晚期至夏时期


中线长7.0厘米、中孔径6.1-6.2厘米、射高0.5厘米、通高1.4厘米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软玉,青白色,有土沁。器外方内圆,略呈正方形。一面平整,另一面有短射。出土时平置于墓主右上臂部位。



活环羽人玉佩饰 商


通高11.5厘米、身高8.7厘米、厚1.4厘米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叶蜡石质,呈棕红色,色泽匀润,蜡脂光泽,无瑕疵,不透明。通体作侧身蹲坐式,两侧基本对称。冠,呈鸟形。鸟尾琢出三个相连的链环。“臣”字目,粗横眉,半坏耳。嘴巴呈高钩而内卷成喙状,双臂拳曲于胸前,双腿弯曲成蹲坐式。腰、背两侧至臀部各有一竖列鳞片纹,鳞片纹外侧雕有羽翼;足背前各有三条阴刻短线,以示足趾。足背上有一斜洞,直斜穿至足后跟,足底板下有长方形短榫。



玦形玉龙 商


直径4.5厘米、孔径1.0厘米、厚1.5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淡绿色。圆形,两面均雕蟠龙纹,头、尾衔接,作卷曲状。龙背脊雕作扉棱形。龙张口露齿,大鼻,方形目,尾尖外卷,身、尾饰变形云纹,颈饰鳞纹。颈上有小孔。形制规整,孔壁经抛光。



玉鹿 商周


高6.0厘米、宽3.2厘米、厚0.5厘米 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豆绿色兼微黄。双面雕,两角枝杈突出,作弯颈回首状、翘耳、圆目,上下颌鼻嘴分明,圆臀小尾、后腿微弯。



玉蝉 商


长2.5厘米、宽1.8厘米、厚0.6厘米  河南安阳白家坟西墓葬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牙黄色。作伏状,方头圆眼,双翼合拢,短尾,足前屈,雕四爪。单面刻纹,头、眼、翼、尾清晰。



玉鸱鸮  商


高6.5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绿色,有白斑,器身有一褐色绺裂。作站立状,钩喙,三角形眼,圆睛略外鼓,两耳竖起,双翼并拢,短尾下垂,两肢粗短。胸饰羽毛纹,背饰蝉纹,蝉尖嘴向上,方眼;翅雕翎纹。足、尾之间有十字形小槽,上有圆孔,深4.1 厘米;头顶后有一上下钻通的斜孔,可作插嵌之用。



玉鹦鹉  商


高11.0厘米、厚0.6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浅绿色,有褐斑。浮雕,作站立状。高冠,钩喙,“臣”字形目,细长眉,翅较短,长尾下垂,足粗短,雕四爪,足下有三角形短榫。身、尾饰云纹,翅雕翎纹,冠边缘雕出扉牙,足部两面均有未钻透的小圆孔。



玉鱼,商


长10.6厘米、宽(厚)0.2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浅绿色,有褐斑。浮雕,体窄长。鱼作跳跃状,闭口圆眼,尾分两歧。背鳍雕作扉齿形,胸鳍和腹鳍雕出长方形扉齿,上刻短斜线,颈下有一足,雕出三爪。腹部正中雕一组扉牙。口部有短榫,可插嵌。



玉兽面 龙山晚期至夏时期


长6.4厘米、宽3.4厘米、厚0.2厘米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玉质,乳白色。器近三角形,双眼镂空,底部有一个小圆穿,整器正面凸,背面平。正面有纹饰,阳线刻纹,表现外轮廓线、竖眉线和鼻梁线,眼角为阴线刻纹。



玉璜形佩  龙山晚期至夏时期


长8.9厘米、宽2.7厘米、厚0.3厘米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质,乳白色,一端有褐斑。器身扁平,较窄,有光泽,器体近圆周的四分之一,背缘有四组“M”形扉牙。一端平齐,有一小圆孔,另一端内凹锯形缺口,似扉牙。



玉琮 晚商至西周


长5.7厘米、宽5.6厘米、高5.6厘米、孔径3.1厘米、壁厚1.6厘米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透闪石软玉,紫红色,不透明。有黑色点状、白色筋条状沁斑。器呈方柱体,器身方正低矮,圆形射口较矮,上射口微倾斜,孔壁较薄,整器制作规整,器内外打磨光滑。



玉璧 商


直径18.6厘米、孔径6.0厘米、孔壁高1.4厘米、边厚0.4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绿色,有褐斑。圆环形,孔周两面突起呈圆口状,孔壁较直、抛光。两面各饰同心圆刻线四组,每组由粗线一条、细线三条构成,线条规矩而流畅。



玉璧 龙山晚期至夏时期


直径14.2厘米、好径6.9厘米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玉质,浅绿色,有褐斑。扁圆环状。内缘为规整的圆形,外缘不甚规整。出土时,与铜齿轮形器叠撂,套在墓主手臂上。



玉玦 商


直径5.5厘米、孔径1.2厘米、厚0.5厘米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玉象 商


长6.5厘米、高3.3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深褐色。作站立状,长鼻上扬,鼻尖内卷成圆孔,口微张,呈三角形。小眼细眉,大耳下垂,体肥硕,四肢粗短,尾下垂。身及足饰云纹,背及尾饰节状纹。



玉牙璧 晚商至西周


直径28.4厘米、孔径5.0厘米、高2.4厘米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白色玉质,由于受沁,现器物表面呈现出了褐、黄、黑等多色斑块,局部还有白化现象。此器圆孔的两面皆有高高的凸起,在璧外周缘还凿出四组齿状突起,每组各有齿状突起五个。



玉琮  晚商至西周


长10.6厘米、孔径6.8厘米、高16.6厘米  四川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藏。该器由一块质地细密的上佳整玉琢磨而成,器表色彩缤纷。器外方内圆,分四节,每节刻划九道平行直线纹、平直规整。中孔为两面对钻而成,但孔壁不见对钻时常易留下的错位台痕,且内壁光洁、平整、圆滑,仅在一端的孔沿上发现了两圈极浅的管旋痕迹。这说明钻孔完成后便对内壁进行了精心的打磨。



蝉纹玉柄形器 商


通长20.0厘米、宽2.2厘米、厚1.8厘米  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  江西省博物馆藏  中等沁蚀,色不均匀,器身中部交叉断裂,现粘合,仍有残缺。



铜骹玉矛  商


通长20.5厘米、叶宽5.4厘米、矛长12.1厘米、厚0.4厘米、铜柄长10.3厘米、銎径1.5厘米  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南地商代墓葬出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玉矛青玉制成,呈淡绿色,有线状褐色斑。柳叶形,有中脊,边锋不锐。铜骹(柄)作蛇形,张口,矛头的后缘嵌入蛇口内,深约1. 5 厘米。骹上细下粗,后端有深銎,銎内有朽木痕迹。骹两面饰蛇纹,三角形头,嘴、眼清楚,双角弯曲,身长而扭曲,遍体镶以绿松石片,排列匀称紧密,工艺极佳。骹(柄)末端饰一组简化饕餮纹图案,亦镶绿松石片。整器造型精美,线条流畅,形象立体。



玉柄形饰  商


长7.9厘米、宽2.5厘米、厚1.5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有黄斑。近长方柱形,顶端为盝顶式,束颈,颈部有一周凸棱。器身四面均雕莲瓣形花纹两段,花瓣之上分别有凸棱两周;下端较宽,两面均刻兽面纹,兽口均向下。大眼巨眉,刻纹精细。在兽口之下有外伸的扁榫,似伸出的舌。从实物观察,似作器柄用。



玉璧 商


直径11.2厘米、孔径4.9厘米、领高0.6厘米、领厚0.3厘米  河南安阳新安庄商代墓葬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青灰色,有褐色杂斑和沁。圆环形,孔周两面突起呈圆口状,孔壁较直,外缘略平直。器身黏有朱砂。



铜齿轮形器 龙山晚期至夏时期


外径12.5厘米、内径7.5厘米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  青铜质。扁薄圆环状,边缘突出29 齿,齿间宽度基本相等。出土时,与玉璧叠撂,套在墓主手臂上。



五璜联璧 龙山晚期至夏时期 


外径10.9-12.0厘米、内径7.0-7.7厘米、厚0.2厘米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软玉,黄褐间蓝色,有沁,表面抛光。由五璜联缀而成,内缘较直,外缘圆钝。璜宽窄不一,两端各有一小孔,三玉璜中部或边缘有散孔一。出土时套于墓主右肘部。



玉璋 商


长50.5厘米、宽7.5厘米、厚0.8厘米 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器物被火烧后残断,经拼接复原。呈淡红褐色,射端和邸端局部泛白。铲形,两面较平,中部略厚,两侧微内收,通体打磨光滑。射前端呈凹弧形双面刃。刃尖不对称,一高一低。射本部两侧各有三组齿饰。上组一齿。中间六齿,两两成对;下组四齿较细小,略向外宽出。邸长方形,射、邸之间有一直径0.8厘米的圆穿。



玉璋 夏时期


长54.0厘米、中宽14.8厘米、厚0.5厘米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青灰色,有沁。器身较宽,略呈长梯形,上宽下窄,通体磨光。柄与器身一侧各有一钻孔,器身一侧圆孔嵌一绿松石圆片。刃部两面磨出,内凹;两阑均出扉牙。器表面黏有大量朱砂。



玉戈 商


长28.2厘米、援长23.0厘米、援宽5.1厘米、穿径0.6厘米、内厚0.3厘米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浅绿色,微泛黄。援、内分界明显。援较窄长,援宽小于援长的四分之一,援上有中脊和边刃,援后部有圆穿。内呈长方形,上雕刻两条平行横线,后雕出五组平行竖直凸棱,每组两道,间以较宽凹槽隔开。两面刻纹相同。



玉钺 商周时期


长7.1厘米、宽3.9厘米、刃宽2.5厘米 山东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青绿色,微沁,半透明,通体光滑。分为器身和柄两部分,柄前端上部饰一立虎,立耳、四肢直立、虎尾上卷;钺身较宽、弧刃、中间对钻一穿孔,穿孔与柄之间有折线表示绑缚图案,柄部扁平、柄末端向上翘起,在翘起部分的两端各对钻一圆孔。



玉钺 夏时期


高21.0厘米、刃宽23.0厘米、厚1.9厘米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粗白玉质,较厚,有沁痕。器略呈扁平方形,顶端平直,刃部外弧,等分成四段小圆弧,双面开刃。两腰略内弧,各有两组突起的扉棱,每组三齿。器中部有一大圆穿。



玉戚 夏时期


直径8.0-9.1厘米、孔径3.6-3.9厘米、厚0.5厘米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乳白色与淡绿色相间。器身扁平似壁,顶部圆弧,两侧近平,各有两组锯齿状扉牙,每组三齿,共为六齿。刃部较宽,分四段,均两面刃,刃缘平直或内弧,每段之间较厚,器中部有一大圆孔。


《玉汇金沙——夏商时期玉文化》特展,系统展示山西陶寺遗址、陕西神木石峁遗址与新华遗址、河南巩义花地嘴遗址、河南二里头遗址等全国夏商时期12处重要考古遗址的出土玉器精华。

本次展览分为“美玉天成”“斧钺神威”“圭璋祭礼”“琮璧对话”“玲珑俏雕”“辨纹识工”六个单元,从夏商玉器的常见器型、制玉工艺和装饰技巧等方面,为观众细致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