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都是权臣当道,康熙帝和汉献帝为何结果迥异?

 山地之仔 2018-01-01

源稚生

在我国,康熙帝和汉献帝都是幼岁登基,康熙帝在位初期,大臣鳌拜专权,而汉献帝在位时,大臣曹操专权。为何都是权臣当道,两人的结局为何迥异?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东汉末期的汉献帝,与清朝初期的康熙帝,都面临着权臣的威胁。威胁汉献帝的是曹操,威胁康熙帝的是鳌拜。结果却大相径庭。汉献帝被曹操裹挟了大半辈子,挟天子以令诸侯,几乎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而康熙帝宣布亲政后,只让鳌拜嚣张了两年,就将他扳倒,看起来轻轻松松、毫不费力。

实际上,曹操迎接汉献帝之时,东汉政权经过“黄巾之乱”和“董卓乱政”之后,已经名存实亡了。汉献帝名虽天子,其实更光杆司令差不多。曹操大权在握,汉献帝基本上更傀儡差不多;而康熙帝则是另一番景象,虽然鳌拜专权,但是鳌拜也是有反对派的,他也不敢做太出格的事情。

东汉时期,曹操在诸侯里对汉献帝还算不错了,就个人选择而言,汉献帝不得不选择曹操,汉献帝多年来看似昏聩,实际上他还是很聪明的,基本上维持了自己的地位,曹操再世时也没有动他。而鳌拜专权摄政,康熙帝也是颇有压力的。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之势已成,曹操迎帝入许昌,狭天子以令诸侯,是在其原本的政治势力已成的情况下的一种政治手段,从一开始献帝只是曹氏集团的旗帜加棋子罢了,但即便如此,终曹操一生也未敢明目张胆的扯下遮羞布。康熙帝六岁登基、鳌拜为辅政大臣之一,其时内有政治手腕极高的孝庄、外有手握兵权的诸满蒙亲王贝勒旗主、异姓藩王。鳌拜与当年的曹操本身就没有可比性。

而另一方面,曹操和鳌拜的地位也是有所不同。鳌拜是顾命大臣,但也是四大臣之一,地位有限,四大臣之首却是索尼。鳌拜并不是大权独揽,至少有两派势力不为他所控制,而康熙帝发难之时,支持鳌拜的人并不多;而曹操则是另一种情况。曹操是实力派,是白手起家的军事政治集团。他拥有一批支持自己的人,大权在握,汉献帝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和势力与他抗衡。

汉献帝输就输在,他手里的牌太烂。东汉末期,由于汉桓帝、汉灵帝等皇帝的昏庸无能,皇权逐步旁落,要么被外戚掌握,要么被宦官掌握。皇帝夹在中间,看着神仙打架,也无能为力。汉献帝先后被董卓、李傕、曹操等人挟持。其中,曹操挟持他最久,长达24年之久。

而康熙帝身处清王朝上升期,清王朝逐渐壮大的同时,皇帝的权利也越来越大。清朝初期,皇权是比较稳固的,从没有出现过大权旁落的时候。就算因为康熙帝登基时年幼,只有8岁,必须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帮助小皇帝处理政务。可辅政大臣的权力,依然来自于皇权的授权和认可。没有皇权的授权,他们什么都不是;没有皇权的认可,他们什么都干不了。鳌拜是清朝三代元勋,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从而以辅政大臣的身份,获得了一些实权。可是,这些实权,是远远不能与皇权抗衡的。

汉献帝与康熙帝最大的区别就是:两人所处的环境和形势不同,汉献帝在很多方面也不如康熙帝,无权无势的他想反转根本不可能,失败在所难免,最终难逃傀儡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