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M0-105 :丁子良和我的家族(一)

 网罗天津卫 2018-01-01

丁子良和我的家族 

* * 

    丁子良,一个应该熟悉而实际陌生的名字,其实他就是我的曾祖父。

    记得1993年妈妈去世后,曾有《光明日报》社的高级编辑采访过爸爸,问及最多的是丁子良从医经历和其后代的现状……;

    后来又有不少新闻媒体、从事史学、民族研究及其回民朋友找过爸爸,探究的还是丁子良的高明医术……;

    近年来八伯八婶还三番五次提及过,你的曾祖父丁子良可是个大名人,最近不少朋友找到我们,让我们提供有关丁子良研究的一些线索,希望能对丁子良的研究和事业传承有所帮助……;

    ……。

 

    自幼我就知道我们是个“家传世医”之家,还知道祖籍在浙江绍兴。可再细问就一无所知了。前不久接爸爸来家小住,我向他提及不少关于丁家的事,这才总算有了一知半解。

 

    其实,丁子良不仅仅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还是个爱国的颇具影响的清末及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评论家和爱国报人。

     丁子良和我的家族(一)
    丁子良,回族,名国瑞;字子良;别号竹园。常用别号行事。受父辈影响,子良幼时便  习经攻文,酷爱医道。所以,年仅21岁时,就悬壶于北京德胜门外关厢一带,独立应诊。1895年,他携眷定居天津,一面行医,一面关心时事政治,参与社会活动,并挥毫著文,抨击时弊,畅言个人理想。从1897 年起,他先后撰文于《直报》、《大公报》、《中外实报》、《社会教育星期报》、《正宗爱国报》,以及《民兴报》。1907年他创办《竹园白话报》,抑恶扬善,充满为民请命和爱国爱民族情感的时评、论说,后又以寓言故事等手法,增加了又一面向大众的园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1907年,《正宗爱国报》辟专栏所选之亦庄亦谐的“竹园白话”,甚至被“呈御览”,而受到思想趋向开明的光绪之赞许。 

   

    据爸爸回忆,丁子良(爸爸的祖父)曾亲口谕示,先老祖(也就是丁子良的父辈)丁善恩三兄弟(二弟丁庆恩,三弟丁德恩)均根生于浙江绍兴县。据传,缘于清光绪六年(庚辰),即1880年,慈禧太后(垂帘辅政时期)曾突患皮科疑症(类似砍头疮一类的皮肤病)。经宫内御医久治无效,遂有某大臣上奏举荐当时享誉江南的有名郎中(系世传皮科专家)丁德恩(爸爸的三曾祖,时年25岁),经太后恩准遂召见来京进宫诊病。时隔不久,经内服外敷中药后,果然大病痊愈。太后大喜,圣谕留任御医。德恩藉信奉伊斯兰教,生活不便为由婉言辞谢。

    但从此也就定居在了北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