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是我国传统佳节,据传四千多年前,五帝时期的颛顼帝就以农历正月为元,初一为旦,每年正月初一为元旦,亦称“元日”。新中国成立后,使用“公元纪年法”,正式确立公历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元旦改称“春节”。新年的第一天,红日喷薄而出,与地平线构成一幅辉煌无框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因而,古今文人常于元旦作诗填词抒发情怀。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诗云: 昨夜斗北回,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伤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在大唐盛世时期,“田家占气候”,自有丰收之乐;而诗人为因“无禄尚伤农”,深感愧疚,,则表达出读书人的高尚品格。对今天的读书人仍有启示作用。宋代政治家诗人王安石的《元日》诗曰: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千门万户曈 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全诗虽然只有28个字,却将老百姓欢度新年的情景跃然纸上。此诗语句明快,把元旦节日气氛描写得有声有色,充满着一种革故鼎新的豪情。“千门万户曈曈日”是世代人们欣赏不厌的美丽春光。明代文人陈宪章在《元旦试笔》诗中写道: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诗人用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乐岁图”,充满了清新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酣畅不已。读前人的诗,看先辈如何欢度年节,是一种温故而知新的感受。然而,一个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给国家和民众导致了无数灾难,外敌入侵,割地赔款,官吏收刮民财,兵荒马乱,民不聊生。鲁迅先生面对国破山河在的凄凉景象,写了一首《二十二年元旦》诗云: 云封高岫护将军,霆击寒村灭下民。 到底不如租界好,打牌声中又新春。 历史的教训不可忘记:没有什么灾难比腐败导致的灾难深重,更可怕。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人民的幸福安康,我们既要坚持国内反腐斗争,又要加强国防建设,时刻警惕国外敌对势力的忘我之心不死 ,坚决捍卫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永保社会主义江山不变。毛泽东于1930年在率领红四军行军途中写了《如梦令元旦》一词曰:“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上山下,风展红旗如画。”全词语句豪壮,一气呵成,充满了乐观,昂扬的英雄气概。在无产阶级革命家眼中最美的风景是“风展红旗如画”,而“路隘林深苔滑”算得什么?任何困难也难不倒 。 董必武同志1942年在重庆,为怀念和祝福在延安工作的战友们,特写了《元旦口占用柳哑子怀人韵》七言律诗一首: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女士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赏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全诗字里行间漫透着作者,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一片忠心,充分表达了革命家的人生观。当时抗日战争正处艰难,惟有精忠报国,方可期待来日乐土安家。新中国成立后,民主爱国人士柳哑子先生渴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一九五一年元旦写下自题《羿楼客籍》 诗二首,其中一首诗曰: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河山洗甲兵。 元旦书红万事吉,今年先遣下东宁。 诗中的“东宁”指台湾。此诗充分表达了作者渴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进入了社会主义新时代,各族人民正在为全面实现小康,共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进和拼搏 。在欢度元旦佳节之际,读几首名人的元旦诗词,既能温故知新,又能鼓舞士气,何乐而不为?多具情趣。 田大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