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明明十不全为何要称十全
2018-01-01 | 阅:  转:  |  分享 
  
明明十不全为何要称十全——乾隆“十全武功”揭秘一、十全老人幼稚么?公元1792年的某天,八十高龄的爱新觉罗弘历,大清乾隆皇帝,一日闲
来无事,翻看《周礼》。看到“天官医师”一章时,忽见上面有“十全”二字,细细阅读之下,不由大生感慨。想自己已进入人生之最后一段路程,
来日无多,也该考评自己一下,给自己写个总结了。恰当此时,前线传来爱将福康安关于大胜廓尔喀、尼泊尔王俯首称臣、卑词乞和的捷报。乾隆大
喜之下,不由提笔写下一篇宏文,内称自己一生立有“十全武功”,又给自己取个外号为“十全老人”,又将该文题为“御制十全记”。此言一出
,当世虽然誉词连连,后世却是讥讽不断。说他好大喜功的有之,说他大言不惭的有之,说他自吹自擂、自放屁不知臭的也有之。想想也是,随便什
么人,都可以自吹自己最伟大最英明最正确最cool最……,惟独没人敢说自己十全十美。因为十全十美意味着完美无缺,那是只有上帝才能达到
的境界,世俗之人说此,只意味着他思维幼稚罢了。——且慢!爱新觉罗弘历是吾国历史上有名的君王之一。他幼读诗书,一生勤政,外抗侵略,
内惩贪官。执政六十年,文治武功,飞矢操觚,均有绩效。虽然常被人讥诮为风流天子,虽然晚年养出了个巨贪和珅,仍然是史评不错的皇帝之一。
即在他亲撰的“十全记”里,也不故妄言干天,而写道:“幸而五十七年之间,十全武功,岂非天贶。然天贶愈深,予惧益切,不敢言感,惟恐难承
,兢兢惶惶,以俟天眷,”把自己的功劳归于上帝的眷顾。这样一个人,怎么会思维幼稚呢?但如果不是思维幼稚,他为何要自称十全呢?二、十
全武功如何算?让我们先来看看他所谓的“十全武功”究竟是什么。爱新觉罗弘历对自己的十全武功是有说明的:“十功者,平准噶尔二,定回
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所以,所谓的十全武功乃是指弘历在位六十年期间,在他的
领导指挥下,打的十次比较大并最后取得胜利的战争。这些战争,有的是为最终确定国家领土而打的,如平定准噶尔的结果,是将全部新疆最终划人
吾国版图。有的是为反抗侵略骚扰、确保边境安全而打的,如打缅甸、打廓尔喀(即今之尼泊尔——这等蕞尔小国也敢来侵略堂堂,有点不可思议!
)。有的是为平定叛乱、维护政权稳定而打的,如打大小金川、打台湾等。除了打安南的那次,其他战争对吾国都是十分重要的。还没看到这里,
早有细心同学看出来了:2+1+2+1+1+1+1=9。只有九次而不是十次啊!这里亏得弘历自己给几次战争定了数量,否则有几次战争
是很难计算次数的,象打大小金川,可以说打了两次,也可以说不止两次。打缅甸,可以合起来说打了一次,也可以说打了四次。既然提出论点的人
自己如此计算,当然只能按他说的算了。但问题是,即使按他说的算,加起来也仍然是十少一次——只有九次。原来,廓尔喀也是前后打了两次。
1789年,巴忠赶到西藏去算一次,1792年,福康安又去了一次。虽然打廓尔喀的前后两次,也可以和当年打缅甸一样合起来算成一次,但当
事人既没有象打缅甸那样明确限定为“一”,又没有可从其他地方再计算一次的可能(其他的次数弘历也都限定了),而当事人自己又明确说出是“
十次”,那么,显然,只有把打廓尔喀算为两次,才能正确解释这“十全武功”。两百多年来,一直都是如此解释的。三、疑点突现虽然只
能如此解释,但细细探讨起来,疑点马上就出来了。在这篇“十全记”的结尾,弘历这样写到:昔唐太宗之策颉利曰:示之必克,其和乃固。廓
尔喀非颉利之比,番边殊长安之近,彼且乞命吁恩,准之不暇,又安敢言和乎?然今日之宣兵威,使贼固意求降归顺,实与唐太宗之论所有符合。乃
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知进知退,易有明言,予实服膺不敢
忘。每于用武之际,更切深思,定于志而合于道。从这篇文章的主旨和他所写的“十全大武扬”的诗句来看,弘历的意思是十分明白的,那就是战
争要么不打,打起来必以我之全胜为结束;即使要接受对方的求和,也必须是在打得他知道再打下去他必然惨败,拜倒在吾国国威的情况下,才能接
受。千万不能在对方的侵略面前“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事实上,“十全武功”中的几乎所有战争都是符合这个主旨的——两次准噶尔之战,几
乎将准噶尔蒙古灭绝;金川和台湾之战,则将顽抗到底的叛藏首领和台湾造反领袖抓到北京寸磔凌迟;平定回部,也是将不肯臣服的叛首杀光才止;
打缅甸和第二次打廓尔喀,则基本都是将要打到对方首都、对方卑词乞和才结束的。所以,所谓的十全武功应该是指,打的十次最后取得胜利的战
争。其中的“功”乃是指功绩的意思。但疑点就是这样出现了:这十次战争中,有一次,根本就不是大清胜利,甚至只能说是大清的失败。因为那
次战事,是在被敌人打进我国几百里,然后在我方的卑词乞和(偃武修文)外加花费巨额银子后才结束的。象这样的战争及其结局,完全和另外九次
不同,根本无功可叙,也完全不符合“十全记”的主旨,把它加进去,根本就是对“十全大武扬”的亵渎。但爱新觉罗弘历却硬是把它算进去了,
为什么?那次战争就是第一次廓尔喀之战。四、第一次廓尔喀之战的过程廓尔喀,原是尼泊尔一个部落的名称,1769年才取得尼泊尔的统
治权。尼泊尔由于和西藏紧邻,双方向来来往密切。1788年夏天,廓尔喀人突然以种种莫名其妙的借口,大举向西藏进攻。当时清朝在西藏驻兵
很少,本土藏兵既少又不谙战事,一番手忙脚乱之下,被廓尔喀人很快就打了进来并占领了西藏不少地方。弘历皇帝得报此事,急调成都将军鄂辉
和四川提督成德各带大军,从两路入藏,抵抗侵略,务必驱敌出境。又派熟悉西藏事务并会说藏语的御前侍卫、理藩院侍郎巴忠前往西藏,临时担任
驻藏大臣,主持西藏事宜。两位将军和数万大军从七月出发,历经数月——路途遥远,军需难集,高原反应,风霜雨雪,又没有飞机可乘火车可坐
——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下,终于到达西藏。稍做休整,又冒着世界屋脊的刺骨严寒,漫天冰雪,向廓尔喀人入侵的方向
行去,要和他们战斗,要把敌人赶出国土。一路行去,虽能看见敌人破坏过的痕迹,也能追踪敌人的踪迹,但就是没遇见一个入侵者,直到来到了
边界线上,收复了几个月前被廓尔喀人占领的全部领土,还是没见到一个敌人,没有打过一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西藏方面不少上层人物,
畏敌如虎(可能也有另外想法)。当廓尔喀人一入侵,就抱不抵抗主义,当对方侵略深入,又赶紧派人前去谈判。说你廓尔喀人只要退兵,什么条件
都好商量。廓尔喀人说好呀,你们每年给我们一千个元宝,我们就退。西藏人听了吓了一跳,一千个元宝相当于四、五万两白银,哪里拿得出啊。双
方讨价还价中,廓尔喀人听说大清大军正在前来,也有点害怕,终于压到每年三百个元宝,先付三年。谈判进行得差不多的时候,清军和巴忠先后
来到。巴忠以前来过,早知道西藏地处高原,气候恶劣,来旅游玩玩可以,长住吃不消,一路都在盘算如何尽快溜回去。一听说双方已经将谈判进行
得差不多了,无非是花钱送瘟神,而且西藏方面还提出这笔钱由他们支付,不要中央一分钱。有这么好的事啊!自己一来就马到成功,厥功巨伟,而
且自己早日离开这个鬼地方的想法也可以立刻实现。巴忠高兴啊,立即拍板同意。于是侵略者在清军到来后开始撤军,而清军则亦步亦趋地跟在侵
略者后面,顺利地取回了全部失地,巴忠则煞有介事地向皇帝禀报我军的大胜。第一次廓尔喀之战,就这样以表面上大清的全胜而结束。这是178
9年春天的事。如若事情就此结束倒也罢了。偏偏西藏方面在廓尔喀人退出后,又想赖帐,不付这笔钱了(后来中央政府的代表来藏知道此事后,
也极力反对输款)。廓尔喀人来要了几次,要不到钱,恼羞成怒,两年后的1791年,又大举入侵。而且这次入侵更凶,进入西藏更深,烧杀抢掠
更甚。消息和真相传到北京,爱新觉罗弘历龙颜震怒,巴忠畏罪跳水自杀。乾隆再派福康安领大军前往,六战六捷,一直打到逼近尼泊尔首都。这才
有第二次廓尔喀战争的真正全胜。五、故留缺眚,以蕴深意从以上可以看出,所谓第一次廓尔喀战争的胜利,完全是当年宋朝在敌国威胁下花钱
消灾输币纳款的阿q式“胜利”。而宋朝正是在偃武修文的国策指导下,长期受制于敌国,成了历史上最弱的朝代。这种“胜利”,显然完全是和“
十全大武”的精神以及“十全记”的主旨相违背的。而且“十全记”中两次批判了偃武修文的思想和作法,却又把这种偃武修文式的胜利算进去,岂
不是蒹葭并玉树相倚,凤凰与母鸡共舞,十分的不协调,万分的自相矛盾么!何况乾隆一生武事何止这十件,如定要凑十,什么不好写,却偏要把
这世人皆知的似胜实败之役写进去?但爱新觉罗弘历却硬是把它算进去了,为什么?原来弘历乃是一个非常聪明又喜欢显示自己聪明的人。他之
把第一次廓尔喀战争列入十全,实乃有深意存焉。我们来看看“十全”的出典:《周礼》:“岁终,则稽其医事,以制其食。十全为上,十失一次
之。”原来十全的意思本来是指医生看病,次次能把病人治好。假如十次里面有一次没治好,就要次一等了。满招损,谦受益。天道忌盈。自幼饱
读诗书的皇帝熟知所有这些古训。大清朝虽然在他手里走到了极盛,但盛极必衰。从廓尔喀人用的从西洋人那儿买来的比我们厉害的火枪和不断前来
的西洋人的其他种种物品、作派来看,世界正在变化,变得让人惴惴。岂可让人因为我的沉醉而忘乎所以么。十全十美既不可能也不可取,能够做到
十中失一已经不错了。不如借这篇东东和后辈们开个玩笑,也借此让他们见识见识老人的智慧吧——于是他挥笔写下“十全记”,在表面的自鸣得意
下隐藏深刻的警寓:吾国历来以“九”代表至高无上,如天有九天,地有九州,帝王是九五之尊,九鼎、九功、九龙……十有一眚,正好喻九,又
暗含承天之眷、不敢与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黑子不掩太阳光辉的意思,能谓幼稚乎?(东南一箫小子,你还敢说吾幼稚乎!)其次,弘历晚
年,虽然爱和历代帝王比,觉得自己胜过大多数帝王。但有一个皇帝是他所不敢比并且自承不如的——那就是他的爷爷,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
他连登基之年数都不愿超过爷爷,当了六十年皇帝赶紧退位,可见一斑。连他的爷爷都没有称十全十美过,他又焉敢自称!所以,他把第一次明明是
失败的廓尔喀战争列入十全,以表示自己十失一,次一等的意思。次一等,次于自己的爷爷,又何羞焉。第三,最重要的是,弘历在“十全记”中两次批判了偃武修文的作法——“乃知守中国者,不可徒言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然后再把这一次西藏偃武修文所带来的后果列入十全,是在明显地警示后人:面对将要有大变化的世界,一定要吸取历史上和这次的教训,千万不能为沽名钓誉而再如此愚蠢。敢犯我中华者,必报以铁拳!可见,当人们指斥乾隆皇帝大言不惭、没有自知之明之时,弘历爷爷却在冥冥中捻须微笑,悄悄自乐哪!2006-5-29,6-41
献花(0)
+1
(本文系SC开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