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书与满纸荒唐言

 d大羊 2018-01-01



我愿如布一般安之若素。


读书简单,读人难。而我,依旧愿做不语的旁观者,静默而视,却也不愿思忖。

贰零一七,品过好书,也吞咽过劣书。但我从未后悔,把时间花在看似不值得的事物上,也不免是一种惨痛的回忆。

我至今仍没有离经叛道的胆识和为人处世的魄力,但我仍追索人心的深度与人性的浅薄。每一本书,都存在其独特的价值。我愿分享个中体验,与君共勉。

这幅看似密密麻麻的图,则是我2017年所读过的书目,以及每本书的时间长度。点滴记录,一年之久,却也只读了39本,实为惭愧。


39本书中,我十分爱的则有12本——《人间词话》、《红楼梦诗词》、《鼠疫》、《悲剧的诞生》、《二手时间》、《1984》、《云雀叫了一整天》、《文学回忆录》、《谈美》、《乡土中国》、《爱默生家的恶客》以及《未来简史》。这其中的几本“大书”,确是“消耗”了我不少时间,但读后的感触,是终生不散的。

曾几何时,其中的几本在我公众号中出现过,但新的一年,意义微深,仍做个简要分享。



《文学回忆录》,至爱。

终究还是读完了整册书。2017年6月20日开始读,8月7日读完整册。陪伴我一个半月。虽历时一个半月,但除去中途不得已的断断续续,一共花费31天。整整一个月。真是恰到好处啊。《文学回忆录》像是一位久违的密友,祈盼着,来了,朝夕相处了许多天,又走了。内心的失落感骤然而降。这一段一段的路程甚是坎坷,但也被磨平。从希腊罗马神话到中国古代文学,再到十九世纪欧洲各国文学及流派,之后走到二十世纪各国文学写作手法及流派,其中有走的顺的路,有走过几遍的路。此历程中,停下来,不是歇息,而是去翻阅木心先生所评价甚好的书,粗糙读来一二,尽量去体会,去感受。写了35篇读书笔记,确是用心在写。有自己相当满意的,有自己认为较粗糙的,也有硬逼着自己写的,但无论何种境况,我还是坐下来写了。结构图是几乎每次都会列出,看看,也很知足。从无知到略懂再到架构起轮廓,不容易。好事终了,真的好想亲聆木心先生的课堂。可惜。

木心先生历时五年讲完的世界文学史,我,一个多月,读完了。是好是坏,我也无从判定,但肯定的是,我用心读了,用心写了,这算不算回应?也许未来某月某年,重拾。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饱受好评的经久不衰之作,因此,拜读两遍,仍需要深入思考其中所展现的社会学与人类学理念。

“土”,无论作为名词还是形容词,都并非贬义,而是中国乡土社会的重要生存因素。 乡村社会结构的差序格局与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是社会性质的差异,而非社会发展快慢的评判标准。因此,对中国乡下的 “藐视”才是及其愚蠢的行为。第二遍读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认知又得到些许提升。更细致地咀嚼先生每一节的内容与含义,更自觉地通过关注中国乡土社会的性质来进行城乡社会结构的无形中的比较,同时,也更严肃地思考着,乡村与城市的各有利弊。为了自己能够更好地输入,我尽自己最大努力进行输出,希望自己对每一节的理解更加成熟。

《红楼梦诗词》,以人物及场景为线索,进行梳理与安排。

也许这本书只能当半个消遣来读吧~诗词不尽全面,“冷月葬花魂”等典型诗句均未被收录其中。作者分析的每首诗都以“谶语”手法来理解,都以人物悲惨命运为主体,没有更深层次的阐释和理解。

提到红楼诗词,就不得不提《红楼梦》。一句以言之: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爱默生家的恶客》,是继《云雀叫了一整天》后,我最为喜爱的一本。因此,多啰嗦几句。

这是已读罢的木心先生的第九本文字,毫无 “食多大鱼大肉油腻之感”,而是更有欲追下去,渴望寻得更深处。细嚼木心的每一篇文章,都些许被憾恸,我执迷于木心对于人事物的主观姿态,他对文学、对艺术,对生活 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才是看透又说透的哲学家和艺术家,但是,他的 “透”,他的“彻悟”,需要懂他的人去理解,去感受。我时常全无自知之明地想象着,若木心老先生还在世,我是否有机会与之絮絮清谈,我是否有幸感受到他所吐出的烟篆袅袅,是否能静聆他离经叛道的胆识……从他的文字中,尽可读出其谦狂交作,尽可读出他非同常人的魄力,尽可读出他沧桑沉淀后的经历。

此书分为三辑,一辑中最爱“圆光”,我所读出的圆光,则是“气度” “超脱”与“澄清滤怀”。弘一法师在历尽人间尘嚣过后的独善其身,是超脱,是气度。我更愿把 “圆光”比作“韶美的胴体”,因为那抹纯净与一丝不挂的细腻,无人能侵。相比二辑中“恒河·莲花·姐妹”的印度阉人,无论是弘一法师还是赵老伯,都是远远胜过的。木心对人事物分析得透僻淋漓,深得敬畏。

             其他几本,在我的公众号中均出现过,志同道合之人可随意翻看。

自10月开始,经小姐姐影响。从此掉入了“绘本坑”,并彻底沦陷。只给大家呈上几张图,则不言而喻。





2018,新年快乐?着实不懂有什么可乐的。新的一年,迎来的是什么?更多的惆怅,更多的烦恼,还是更多的对未来的额一无所知?也许,一无所知,反倒值得快乐。木心曾说“人是神秘一点才有滋味”。跨年的一刹那,想吐露太多的话,想与“懂得之人”再畅谈不计时日的话语。然而,太多事,却都是求近之心,反弄成疏远之意。

2017,我想独善其身,但终究仍不可能看破红尘。

2017,写了约15万字,也许我忽略了读者的感受,一些人说读不懂,另有些许人仍默默支持我的风格,我的文章。读与不读,懂与不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文字中成长,即使,些许时候,成长也不一定是好事。

生命这条永具终点的弯曲之线中,我依旧坚守——踏实,简单,人群中旁观不语,内心自知。安安静静,真诚待人,有何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