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碧海蓝天、阳光沙滩;一张垃圾漂浮,臭气熏天。 这两张图,确实是同一个地方,有着“玛雅明珠”之称的加勒比海罗阿坦岛。 这个景色秀丽的岛屿,曾经是闻名世界的潜水胜地,现在却被塑料垃圾整个吞没,成了垃圾汪洋。 这些垃圾,都是我们平时经常用到的塑料餐具、塑料瓶子、塑料包装盒等等,用完就扔,不用自己动手清洗,多方便快捷。 但这种方便快捷的背后,带来的却是沉重的成本和代价。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塑料年产量超过4亿吨,其中只有9%被回收、12%被焚烧处理,剩下的79%都被埋在了垃圾填埋场或者丢进了自然环境中。 每年大约有800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全部加起来可以围绕地球420圈——相当于每分钟就有一卡车的塑料垃圾被倒入海洋,每一秒钟就有3400个塑料被丢掉; 超过50种鱼类正在吞食塑料垃圾; 照这个趋势,2050年,海洋中的垃圾很可能会比鱼还要多。 这些塑料垃圾,如果不经过规范的降解处理,能在世上待几十年,甚至是上千年都不消失。 说不定我们的子子孙孙都离开了,而今天用的塑料瓶还依然稳稳地“活着”。 很多飞鸟、海龟,因为误食了人类扔掉的塑料垃圾而死亡。 塑料只诞生了短短100年,这100年里,塑料从无到有,从有到泛滥。 二十世纪初,人工合成的塑料问世,在二战期间成为了制作武器的重要材料。 二战结束后,坚固、稳定、价格低廉的塑料,开始被广泛地用在商业生产上,用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用品,使用非常方便,既不浪费,又便宜,人们都在赶这趟潮流。 这趟潮流,一直到了100年后的今天,依然一点不过时。吃快递有塑料餐具,喝饮料有塑料瓶子,网购的快递也有一层一层的胶纸裹着。 塑料制品已经占据了我们的生活,也开始慢慢占据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首当其冲的,是占据地球表面⅔的海洋。 然而,这种白色污染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热点会提一下,地理考试偶尔也考一下,但很快人们转眼就忘了。 不关注不代表问题不存在。 别说波叔忽悠大家,我们每天随手扔掉的这些垃圾,分分钟可以堆起一个新的国家! 今年9月份,英国某新闻娱乐出版机构和美国“塑料海洋基金会”就玩真的,向联合国递交了正式申请,要求承认「垃圾岛」为世界上第196个主权国家。 「垃圾岛」在哪里? 「垃圾岛」又叫做太平洋垃圾带,位于北太平洋。高中地理书也有说,由于洋流作用,从环太平洋各条河流冲入大海的塑料垃圾,漂啊漂,最终都会汇聚到这里。 这些漂浮的塑料制品,就是这个“国家”的“土地”,面积已经有整个法国那么大。 提出申请的环保人士,真不是闹着玩的。 他们希望垃圾岛成为一个被承认的国家,只有这样,垃圾岛的环境整治才能真正被全世界重视起来,其他国家也有责任来一起解决「垃圾岛」的环境问题:
国家不是你想建,想建就能建。 根据《蒙特维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要想构成主权国家,得有永久的人口、固定的领土、有效的政府、与他国交往的能力。 这群环保人士就说了,领土当然有,虽然垃圾岛的边界不是很明确,但是这么多垃圾,当然可以算作领土; 政府部门和对外交往的事情也好办,有国民了自然就可以组建起来。 问题是,上哪儿找人去? 方法简单粗暴——开通网上申请! 只要你愿意,敲敲键盘点点鼠标,就可以立刻成为垃圾岛的正式公民。 看看这波宣传照,虽然垃圾不少,但是波光粼粼的海水还是很吸引人的。 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这群环保人士设计了一整套垃圾岛的专属用品。 比如说以漂流塑料瓶为Logo的国旗—— 20、50、100元三种面值的货币,图案有代表性的章鱼、海龟、鲸等海洋生物—— ![]() 当然少不了邮票—— ![]() 这么专业的操作,很快便吸引了不少热爱环境的人的眼球。到目前为止,申请成为垃圾岛公民的,已超过13万人,其中不乏各界名人。 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Al Gore)就成了垃圾岛的第一个荣誉公民,为垃圾岛代言:
![]() 英国长跑运动员莫·法拉赫(Mo Farah)和英国著名演员、女爵士朱迪·丹契(Judi Dench),也申请成为了垃圾岛的荣誉公民。 成为垃圾岛的公民之后,就可以拥有一本垃圾岛的公民护照。 ![]() 那么,垃圾岛公民需要履行什么义务? 最最最重要的,当然是保护环境:
环保工作做得好的,还可以被评为「环保英雄」。 万事俱备,就差联合国的回应了。 前段时间,联合国秘书长的官方发言人就说了,事儿是个好事儿,至于能不能批准嘛:
但是,这些环保人士一点没丧气。对于他们来说,唤醒全世界的环保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 很多小菠菜可能会想,我又不生活在海边,海洋垃圾我看不到,也闻不到,海洋污染跟我没有什么关系吧。 有这想法的,波叔真想啪啪把你拍醒。 塑料进入海洋之后,经过长时间的日晒雨淋、海浪的冲击,变成小碎片,那些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被鱼类吃掉,然后人类再吃掉鱼儿......就问你可怕不可怕。 丢弃的还没分解,每秒钟又有成千上万的塑料制品来到这个世上,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处理得完:
如何处理这些动辄以亿吨位单位计算的塑料垃圾,成为人类必须正视的问题。这个问题,让人头大。 但再怎么棘手,依然有人愿意克服困难。 除了尝试申请垃圾岛为主权国家,前两年,一位23岁的荷兰小哥斯莱特(Boyan Slat)就开始动手设计「海洋吸尘器」,利用洋流的运动,来收集海洋上漂浮的垃圾。 16岁的斯莱特第一次来到浪漫的希腊,准备潜水,结果去到海滩发现,塑料垃圾比鱼都要多。他当时就决定,要做点什么,去保护海洋。 19岁那年,他没有再跟着学校的老师设计火箭,而是从学校走出来,自己成立工作室,开始设计这款吸尘器。 因为不是网状结构,所以海洋上的生物可以从浮线下面游开。 ![]() 斯莱特的目标是最终建成100千米的浮线,如果能顺利进行,这个装置将会在10年的时间里收集到7万吨的塑料垃圾,相当于半个太平洋的垃圾量,比传统的打捞方式要快7900倍。 就在去年,这个装置已经开始在日本投入使用;今年下半年,南太平洋也开始使用。这个新颖的「海洋吸尘器」,在2015年,被《时代》评为年度最佳25大发明之一。 当初这个想法刚提出来时,根本没人相信,也没有公司肯投资赞助他去实现这个想法。后来他试着用网上众筹的方式,筹集到了资金,之后又去各处演讲,介绍自己的产品。 慢慢地,才有公司陆陆续续找他一起合作。 除了斯莱特,澳大利亚也有两位小伙子,发明了一种自动吸入海洋漂浮塑料的小型垃圾桶。 ![]() 这个叫做Seabin的垃圾桶,装置内的泵会将海水连同垃圾一起吸进来,海水经过分离后,会重新回到海洋;而吸进来的垃圾就会被“抓住”,留在装置的垃圾袋里。 这两个小伙想把这些收集回来的垃圾进行回收使用,用来做成新的Seabin。 当然,要想海洋没垃圾,最关键的还是不扔。 尽量少用一次性塑料用品,尽量自带餐具、瓶子。 这也不是让大家不能点外卖、不能网购,夏天不能开空调,冬天不能开暖气,更何况这也不现实。科技在发展,环保也应该用更科学的方式进行。 比如说做好垃圾分类,对塑料制品进行回收处理;或者循环使用,减少浪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