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本单元水肿指急性肾小球肾炎所致的水肿。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科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本病多见于感染之后,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之后。 (二)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外因为感受风邪、水湿或疮毒入侵,内因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由于小儿感受风热、风寒,或患乳蛾、丹痧、疮疡病后,加之禀赋不足或素体差异,内外因相合导致水液代谢异常,水湿潴留,发为水肿。 1.感受风邪 风为百病之长,常兼夹热、寒、湿邪,从口鼻或皮毛侵犯肺经,使肺失宣降,通调水道失职,风遏水阻,不能下输膀胱,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水肿,是为“风水”。 2.湿热内侵 肌肤患有疮疡疖痈、丹痧疹毒,风毒则内归于肺,湿毒则内归于脾。风湿热毒外袭肌表,内归肺脾,肺失通调,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泛溢肌肤,引起水肿。 3.肺脾气虚 肺脾不足,亦是发生水肿的重要因素。盖肺为水之上源,有通调水道之功,且水由气化,气行则水行;脾为土脏,居中焦,有运化水湿之能,为水之堤防,脾健则水湿自能运化。小儿有肺常不足、脾常不足的生理病理特点。若素体不足,肺虚通调失职,气不化水,脾虚运化失权,土不制水,以致水不归经而横溢肌肤,产生水肿。 (三)辨证论治 1.风水相搏证 主症:水肿自眼睑开始迅速波及全身,以头面肿势为甚,皮色光亮,按之凹陷,随手而起,尿少色赤,微恶风寒或伴发热,咽红咽痛,肢体酸痛,鼻塞,咳嗽,舌质淡,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常用麻黄、桂枝发散风寒、宣肺利水,连翘清热解毒,杏仁、茯苓、猪苓、泽泻、车前草等宣肺降气、利水消肿,甘草调和诸药。 2.湿热内侵证 主症:头面肢体浮肿或轻或重,小便黄赤而少,尿血,烦热口渴,头身困重,常有近期疮毒史,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小蓟饮子加减。常用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清热解毒,桑白皮、生姜皮、大腹皮、茯苓皮利水消肿,陈皮理气和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