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六的推送里,生煎孢子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在帝都蜗居的“草房姑娘”的生活,那些大城市里的繁华景色、品质生活看似光鲜,却仿佛始终与她保持不可逾越的距离。两年后她终于发现,这座城市的绚烂并不属于她,并决定搬离草房。 而今天的头条里,张晓晗又给我们描述了另一种大城市里的生活状态:“房价操蛋没有错,但是面对既成事实,换个思路,房价不奴役你也会有别的奴役你。无论如何,生活的主题不是温暖、友谊、爱或者任何听上去让人心动的东西,生活的主题永远是fighting。” “你是否也有一段在大城市为了梦想而打拼的艰难岁月?又是否会为了坚持理想,而宁可蜗居北上广呢?” 我们向用户抛出了这两个问题。你们又是怎么看待它们的呢? Make love no war:会选择蜗居北上广。大城市有许多客观存在的优势:完善的医疗体系、更高的教育质量、便捷的交通、人口素质等等,这都是小城市无法企及的。 大朋友:快毕业的时候,专业课老师劝我去北上广工作,因为学设计出身,那里的环境的确好一些。那是年少无知,觉得在哪里都一样,于是去了北京。现在工作六七年后,经历了太多的折腾,才觉得想回归平静。计划着找一个喜欢的城市重新开始,目的明确后蜗居不蜗居并不重要。 东篱:生活在小城市,感觉就是个人情社会,处处靠关系,在大城市可能相对公平。但大城市也面临着高强度的竞争和艰辛的蜗居,都很难。说实在的,我觉得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进取。尽管社会要求我们这么做,但是成功几率太小,在大城市成本太大,从概率学上说,性价比不高。 黑溯:我也是在大城市打拼,住在小单间,但每次租房的最低限度都是要有阳台,然后我会在淘宝上淘一些二手旧物,在网上买些软装。现在我的小家很温馨很漂亮,我都舍不得搬走了。谁说蜗居就很狼狈,蜗居也不苟活,不降低生活的质量,就可以让自己快乐的打拼。看似遥远和简陋的梦,不会让我放弃,因为这里充满了活跃新鲜的机会。 拙笔忆浮生:2015年在魔都工作,又被派遣到帝都出差,现在在广东漂泊。人,一如我,真的如同草芥一般。面对着大神的存在,草芥对于自己的命运真的无法控制。要么逆来顺受,要么拼命反击,结果很可能是一败涂地。至此学会了什么是深深的无力感。 爱惜酱:谁都不想在一线城市蜗居,谁都想买房。但事实是一线城市的房价太疯狂了,对于工薪阶层来说压力真的太大。如果想继续在大城市打拼,蜗居是必然的选择。 好天气神:我家在三线小城可以过的很舒服,热情又不排外,而且也在发展。但我知道到了大城市根本不值一提。想想这种落差都会让我害怕。我不会选择蜗居,就算要去打拼,也希望自己能有所准备,不必蜗居。 肉丁:我觉得蜗居其实和大学宿舍差不多,天空和理想都在外面也没关系,希望自己老了不会后悔曾经没有为理想奋斗过。 安筱宸:二十五岁之前的我会不顾一切,但现在的我只想选择合适的地方安定下来。什么自由、流浪、闯荡,在经历蜗居打拼之后,可能都只是想想。虽然很多人不好意思承认,但理想本来就和青春一样,迟早会死。 西兰花夜未眠:和草房姑娘一样,蜗居在大城市的蚁民根本没有时间和资本去享受大城市的繁华。还记得《蜗居》里面的一段话:海萍对大城市充满痴迷,她老公很不解说:“那些博物馆、音乐厅你根本去不起,又什么意思呢?”,海萍说:“我一点也不后悔,你以为我真的贪图那些吗,我是喜欢这里的环境,逼着你学习。慢慢我觉得你会有一种气质,那种气质应该叫……应该叫奋斗。” 你的文艺生活 ONE来陪伴 今日文章|和我约会的那个人是谁 成年以后,生活里不会再有惊喜,甚至连意外都很少。 今日问题|为什么相亲时总要吃顿饭? (小眼答lilis) 微信:one_hanhan 微博:@一个App工作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