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正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一)唯物论的的基本口号是: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从属于物质,是第二性的。 那么我们要追问:“物质”是什么?从哪里去找“物质”呢?世界上根本没有“物质”这个实体,只有“物质”这个概念。就像世界上只有这个或者那个具体的马,没有黑马白马一样。 (二)唯物论的基本信念是:在我们的外部存在着一个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纯粹的真实的客观世界。 那么我们要追问1:你是怎么知道那个客观世界的?答曰:当然是人感觉到的。 追问2:感觉是不是一种意识,或者至少形成了意识?同意贝克莱的“存在即感知”吗?答……(无语) 追问3:你的感觉一定真实吗?答…… 追问4:你没感觉到的就不存在吗? 追问5:你看到的世界和猫眼、鱼眼里的世界一样吗?和蝙蝠感觉的世界一样吗?假如不同,谁的感觉是正确的? 随着现代物理学——特别是量子力学的发展,传统唯物论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著名的双缝实验是如此的诡异,以至于物理学家们提出了坍缩说。这个理论认为电子或者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在我们观察之前它处于类似于电子云的叠加状态,此时电子的位置只有概率意义,原则说来可以在任何位置。当人们进行观察或者测量的时候发生了波函数坍缩,电子的位置或者路径才被确定下来。这样,波函数坍缩就以科学的身份把意识引入其中,让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物理学家坚决反对,以至于爱因斯坦反问道:难道月亮在我们观察之前不存在吗?然而爱因斯坦穷其毕生的精力也没能驳倒这个理论,至今它都很好的解释了双缝实验,反倒是“薛定谔的猫”给爱因斯坦一个肯定的回答。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所谓人择原理。人择原理可以释义作:“我们看到的宇宙之所以这个样子,乃是因为我们的存在。”波尔说:“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只告诉我们观察到的世界是什么”,换句话也许可以说,世界对于每个观察者来说,观察才有意义,未观察的世界对其没有意义。 由此可见,量子力学完全否定了传统唯物论关于存在一个纯粹客观的、完全独立于人的外部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