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岁尖子生26刀捅死老师,是时候跟孩子说说这件事了

 木头ggp80jve02 2018-01-02


  百师君说 

为人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莫忘了“为学莫重于尊师。”也只有热爱生命、尊重老师的父母,才能教出勇于直面压力,敬畏生命的孩子。


- 1 -

16岁尖子生刺死老师


一个是前途无量,被老师重点培养的优等生,一个是学生眼中笑容满面、关心学生负责任的好老师,原本应该是双赢的一对师生,最终却是一个失去生命、一个失去未来的双输结果。

 

事情的起因,是老师布置的一份电影读后感的作业。学生顶撞老师,发生了争吵,最终老师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是11月12日发生在湖南省沅江三中的一起弑师案。47岁的班主任鲍方在办公室被他的学生罗某用随身携带的弹簧刀连扎26刀后毙命。

 

针对此事,百师君曾进行报道(点击阅读)

 

鲍方老师,身中26刀,刀刀致命,凶手就是要把老师置于死地。

 

让人更难以置信的是罗某的行为。在刺完老师23刀后,满身是血地跑到教室告诉老师的女儿,“我杀了你爸爸”,然后再回去补3刀。

 

手段之残忍,令人震怒;恨意之深刻,令人震惊;行动之从容,令人震撼!



一位教师看了这篇新闻,半开玩笑地说了句:

 

“感谢我的学生,让我现在还活着。”

 

语气中是自嘲,是愤怒,也是面对师生关系现状的无力。

 

据了解,罗某是个不折不扣的尖子生。他学习十分刻苦,曾考到全班第1,年级里也一直在前十。鲍方老师看罗某成绩刻苦,多有关注,帮他申请奖学金,也严厉要求他不能懈怠。

 

然而,在罗某眼里,这份关爱被当成了麻烦:

 

“我从来都不喜欢老师喊我回答问题,所以觉得鲍老师的严厉要求有点过分,我开始反感他找我谈心。我不觉得班主任对我多好,对他也不了解。“

 

罗某与鲍方老师在未来规划上的分歧越来越深,罗某对鲍方老师的恨意与日俱增。最终,不满情绪如火山一样爆发了…….

 


从后续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到,罗某存在一些个性上的缺陷,比如,孤僻,沉默寡言,没有什么朋友。

 

学校培养出了他的高分,老师给予了带着严厉的关爱。但这些都无力改善他的心理状况。“学霸”光环的背后,是基本道德观念的缺失。

 

敢于顶撞老师,轻视老师的付出,更对老师的批评怀有怨恨,是因为他从未对老师心怀敬畏。

 

应该给他这份敬畏之心的,是教他“人之初”的父母。

 

- 2 -

支持老师,才是支持孩子成长


乐乐的妈妈是一位初中老师,执教十几年,她带的班级从来都是年级第一,当班主任时升学率全年级最高,是个负责任用心的好老师。

 

如今,社会风气变了。老师体罚学生的视频被一个个爆光,坏老师成为整个教师群体的代表,社会不相信老师了。

 

学校明令禁止体罚,该禁令变成学生的保护伞,管教越来越难。

 

乐乐妈要求学生改错题的时候,那些小孩子竟说这就是体罚,要用未成年人保护法去告她。


学生不能骂,甚至最基本的批评都不行了。因为乐乐妈教出了太多优秀学生,家长对孩子成绩寄予了更大的期望,甚至步步紧逼,压力与日俱增。


乐乐妈丧失了有效的管教手段,面对态度消极的学生,动之以理晓之以情实在效果欠佳。

 


家长的态度也在转变,一个女生的父亲在家长会上对乐乐妈破口大骂,只因她发短信说了一句,女儿没有写作业,要他管教一下。

 

更多心怀恶意的学生开始针对乐乐妈的女儿,展开了报复,在女儿接二连三被威胁、欺负后,乐乐妈索性对学生放开了手:

 

“不管啦,孩子好家长好大家都好,学生的前途,与我何干?”

 

作业想抄就抄,错题不改就不改,上课想听就听,她尽到老师最基本的职责,就够了。

 

她不再是一个好老师。

 

她的班级,由年级第一开始逐步下滑,终于在中考的时候,原来能上重点的去了普通高中,原来能考上普通高中的去了职高。

 

少数孩子家长的过激行为,击倒了一位负责任的老师,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好粥。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成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十年前,成绩还算优异的学生,也会被揪过耳朵、打过手心、罚抄过卷子。那个年代的家长,见了老师说的都是:“老师你好好管教,该打就打!”我们的父辈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都能理解老师的辛苦,明白老师的不易。 


十年之后的今天,一位家长发微博怒斥老师:


“这是一个为师的人在班级群里说的话吗”



老师说的话,重点是:

 

再慢的学生老师都愿意教

但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有问题

家长却希望老师每天留堂给孩子辅导

 “要老师用生命给你的孩子辅导吗?”


正是最后一句让这名家长怒火中烧,然而让他吃惊的是,网友一边倒支持老师。

 

一位网友这样写道:

现在很多小孩不自觉,不监督的话作业都不会做,针对这样的情况家长有责任检查甚至批改小孩作业。教育早已不是老师一人的责任,家长也应负起责任来,别搞得自家小孩是老师生的。


对孩子的老师大加指责,甚至发到网上批判,绝对是给怀着教育情怀、敬业无私的老师最沉重的打击。

 

羞辱老师怎么能当做一种光荣的行为?


为什么学生对老师没有敬畏心理?


因为在社会大环境中,教师并没有受到尊崇,而孩子的价值取向是直接受社会环境影响的。



其实,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孩子。


孩子耳濡目染,不敬的思维会进入到耳朵里,成为他行事准则,缺少对老师的尊重,甚至诱发厌学、逃课等行为。

 

当然,极端个案不能反映整体,但这类事件频发,值得我们大家警惕。

 

毕竟每一个孩子的处事方式,都是父母处事方式的折射。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会越成功。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很可能是悲剧。


- 3 -

一直缺席的生命教育


学生罗某在举起刀时,如果内心闪过一丝敬畏与怜悯,或许结局不会这么惨烈。

 

也正因为对于生命教育的忽视,孩子们学会了漠视对待他人生命,更让他们对生命不以为然,甚至学会了“拿生命开玩笑”

 

“老师,理我一下,不然我就去跳楼”、“今天作业太多了,写得想死!”、“这次又掉了好几名,不如死了算了!”相信很多老师家长都听到过这样的抱怨。

 

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要死要活,太不把生命当回事了!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未成年人自杀率已全球第一!老师管太严、作业太多、想打游戏、甚至心情不好,都成了孩子们决定结束他人或自己生命的理由。

 

我们应该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只有真正融于生命的教育,才有可能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才有可能成为“人的教育”。



弘一法师对生命的爱护是:

 

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充此一念,可为仁至。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呢?

 

家长面对不同年级的孩子,生命教育侧重方法应该有不同。

 

对于学龄前儿童,主要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怎样与他人相处,了解社会规则。 引导孩子多多接触自然,强化与生俱备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家长要注意孩子人文素养的培养。 要经常与孩子探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适当引导孩子如何看课外书、电视、上网;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体验,通过养一些花草和小动物,培养孩子的责任心、爱心和耐心等。

 

初高中阶段,有条件可带孩子去参加义工活动,如环保、敬老、献爱心等去发现和关心更广阔的社会和各种各样的人生。

 

生命教育是一种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家长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榜样。这就要求家长要有积极的生活态度,好学的精神,要有美好的行为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4 -

家长敬畏老师,是对孩子成长的鼓励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讲过一个故事:


一位植物学家的儿子拿着一株不知名的小草请教老师,但老师不认识。于是,老师和颜悦色的对他说:“你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不防去请教他,老师也想知道小草的秘密。”

 

第二天,孩子又来找老师:“爸爸说了,他也不知道小草的名称。他还说,老师您一定知道,只是一时忘记了。”说完,孩子顺手还把爸爸写的一封信交给了老师。

 

老师打开信,上面详细的写明了小草的名称和特性,最后还附着一句话:希望这个问题由老师回答,想必更为妥当。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尊敬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拜师时,要在孔圣人画像前三叩九拜以示隆重。


尊敬老师是人之为人的底线。尊敬老师和孝敬父母一样,体现的是个人品行和感恩心态。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不尊敬老师的人,也往往不会孝敬其父母。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一个事实:一个学生,哪怕他再吊儿郎当,只要他对老师还有敬畏之心,对父母还有孝敬之意,那就“孺子可教”。相反,如果一个学生把父母和老师都不放在眼里的时候,恐怕已是“病入膏肓”,难以拯救了。

 

尊师教育,最重要的环节在于家庭。

 

对于家长来说,尊重老师并不是讲大道理和喋喋不休地说教,应是对老师工作的理解与及时沟通。

 

她们没有第一时间回复你的疑问,请不要埋怨,可能是她们正在上课或是忙碌,没有将手机随身携带;

 

你的孩子在校园里磕伤碰伤,请不要动怒,孩子在学校受伤,最伤的是其实是老师。

 

有时她们的措辞不当让你心生焦虑,请相信,那一定是在情急之下,她们有口无心。

 

知道吗,她们和你一样不希望孩子受伤;家校矛盾不可避免,但并不是不可调节,请家长们相信沟通的力量。

 

最后,附上一首写给老师诗的其中一段:

 

《站在讲台上慢慢老去》

 

就这样站在讲台上慢慢老去/

我依旧喜欢和孩子们一起/

阳光撒满他们的笑脸,幸福映在我的心里/

我们在讲台上慢慢老去/

夕阳下批改作业,灯火中踱步回家/

洗衣做饭,不紧不慢/

我们在讲台上慢慢变老/

老了,就愈发思念开满槐花的故乡/

池塘清如许,有鱼也有狗/

我们在讲台上慢慢变老/

喜欢看余秀华写诗,喜欢听教育恒的歌/

听着听着,就落泪。


说出你的故事


家长们,解决“师生关系”中的不和谐,你们有什么经验或者建议?请留言告诉我们~



▍来源:教育百师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