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又称作犬,嗅觉与听觉敏锐,犬齿锐利,机警聪明。据研究,狗与人类结成亲密伙伴的关系大约在1万年以前,是人类最早驯化的野生动物之一。狗也是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动物,从远古时代起,无论是游牧或狩猎,狗对人类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是中国人,有人的地方必有鸡犬相伴,甚至把鸡鸣狗吠视作有无人烟的标志。而现代人更是把狗精心饲养在家中当作玩赏的宠物,出入于大庭广众之中。

狗机敏忠诚的形象特征,也成了历代画家描摹的对象。古言画有四难:画人难画手,画兽难画狗,画花难画叶,画树难画柳。因人类对狗太过熟悉,国画作品中的狗稍有“不顺眼”的地方,观者很容易发现,因此画狗成为画中四难之一。
虽如此,近现代中国国画中也出了不少画狗名家,如郎世宁、刘奎龄、黄胄等。狗年快到了,与朋友们一起欣赏名家笔下的可爱狗狗。 狗趣 立轴

双狗 立轴

蕉叶双狗图 立轴
【刘继卣画狗】
刘奎龄的儿子刘继卣受其父影响,在国画界亦是享誉盛名的“当代画圣”。

刘继卣是近现代中国画家中少有的工笔白描、重彩、小写意、大写意俱能的画家,尤其以他的工笔人物画和写意走兽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戊午(1978)年作 狗 立轴

1979年作 竹狗 立轴

1979年作 狗 立轴

群狗图 手卷

1961年作 狗 镜心

1982年作 狗 镜心

狗 立轴

狗 立轴

1977年作 小狗

双狗 镜片
【黄胄画狗】
世人皆知黄胄画驴好,李可染先生却称赞黄胄笔下的狗是“天下第一”。这话并不为过,黄胄在很多精彩的画作中,几乎都要画上一只或者几只狗点缀其间,令画面增色不少。

黄胄喜欢画狗,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爱狗。他的夫人郑闻慧曾经讲过这样一段感人的小故事:

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的时候,黄胄作为随军记者和中央慰问团一起到了拉萨。一天,黄胄在一片房舍前写生时,看到一只狗有气无力地走了过来。黄胄停下手里的笔,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害了病的流浪狗。黄胄也不画画了,连忙把狗带到了自己的住地。房东一看黄胄带了一只病狗回来了,就说:“这只狗病成这个样子了,也不值得一喂,还是把它扔了吧!”黄胄对房东说:“这条狗为了保卫牧区的安宁,肯定出了不少力,它是我们的朋友,不能遗弃它呀!”之后,他便去打听哪里有给狗看病的医生,没有多少日子,这只生病的狗居然好了。黄胄到外面画速写的时候,这只狗就跟在身边,他走到哪里,狗就跟到哪里。

黄胄结束了西藏的采访,要回到部队所在地兰州。当时,拉萨还没有机场,必须要到日喀则去搭乘飞机,他做了一番收拾整理之后准备启程。黄胄虽舍不得陪伴他已久的狗,但是也只能将他留下,喂了一顿美餐后,便把它牢牢地拴了起来,然后又拍了拍,告诉狗他要走了。黄胄到了日喀则机场,正在准备登机的时候,这只狗忽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原来,黄胄前脚走了,狗就使劲挣断绳子,跟着黄胄乘坐的汽车追了过来,一直从拉萨追到了日喀则,它泪眼汪汪地望着黄胄,黄胄顿时也泪眼模糊,连说:“仁义,仁义啊!”

登机的时间到了,黄胄把狗托付给了机场上的同志,这才恋恋不舍地登上了飞机。此后,每当他画狗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对狗的真挚情感倾注到笔端,不论是单只的,还是三五只在一起的,也不论是跟随主人前行的,还是跟随主人狩猎的,黄胄都画得真实生动、跃然纸上。

水滨小狗 镜心

三狗图 镜框

狗

狗 镜心

墨狗图 镜心

狗 立轴
【刘旦宅画狗】
刘旦宅(1931-2011),原名浑,又名小粟,后改名旦宅,别名海云生。

其画作减笔泼墨,融工笔、线描、泼墨为一体,格外古朴脱俗,耐人寻味。他笔下的狗,也别有一番韵味。

1982年作 双狗 立轴

壬戌(1982)年作 小狗 立轴

1982年作 小狗戏蝶 镜心

小狗 立轴

双狗 镜片
【韩美林画狗】
说起韩美林的作品,大家最为熟知的是与鸡相关的创作。各类鸡的艺术形象,韩美林总能处理得惟妙惟肖。但其实,在小动物中,韩美林与狗也有着不解之缘。

早年在困难时期,韩美林有一段不易的生活。陪伴着他的,是邻居家的一只小哈巴狗,这给韩美林带来了很多欢乐。这只可爱的小狗,对韩美林的不离不弃,也帮助韩美林渡过了那段灰暗的时光。所以,韩美林此后在出版动物画集时,便把封面留给了他的这位“患难小友”,小狗也成了韩美林笔下最常描绘的小动物之一。

吉祥狗 镜心

小狗 镜心

小狗 镜心

狗 镜心

狗 镜心

小狗 镜心

狗 镜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