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河系靠什么能力能够聚集这么多的恒星?

 碧海567 2018-01-02

在广袤浩瀚的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星系云团,而每个星系做团中又包含着无数个星系,每个星系中又有数以千亿个恒星天体。在这些星体中,每一层级都是各成体系,各自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平衡,同时还存在着内在的自我平衡,就是说自我平衡是一种自然的平衡方式。犹如水覆盖在地球上一样。本来地球是曲球面,在地球引力(重力)的作用后,海水也就形成了自我平衡,而不会使水偏集一方。

在数百多亿光年的空间内,有上千亿个星系,每个星系中又有几百到几万亿颗恒星,宇宙及其所有成员都在不断地寻找自我平衡法则。因此,自我平衡是宇宙以及万物自然力量过程的内在方式,也是一种自然平衡法则,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这种平衡,就是为达到因某种变化而带来新的情况时所要实现的再次平衡。

银河系中的恒星都是通过引力作用束缚在一起,并且都绕着银河系中心旋转,我们的太阳也不例外。不过,光有恒星、星云等重子物质的引力还不足以维持星系的结构。天文学家观测到星系旋转曲线存在异常,星系外侧的恒星旋转速度并没有小于星系内侧的恒星旋转速度,而是相差不大。

如果银河系就只有重子物质,星系外侧高速旋转的恒星早就脱离星系而进入星系际空间,星系根本不可能维持现有的结构。于是,天文学家推测,星系中应该还存在一种观测不到的非重子物质,它们的数量比重子物质还多,它们能够产生足够强大的引力,从而使星系的结构能维持稳定。这种神秘的物质就被称作暗物质,数量大约是普通物质的5倍。那么,星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目前,主要有两种理论解释星系的形成。自上而下理论认为,在宇宙早期,宇宙中分布着由暗物质组成的团块。随着宇宙的冷却,重子物质逐渐被暗物质团所吸引,逐渐形成超星系团级别的结构。这些结构后来又分解成星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气体云逐渐坍缩形成恒星,星系开始明亮起来。

另一方面,自下而上的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气体云先坍缩形成恒星,然后这些恒星与小型暗物质团相结合形成星团,最后这些星团通过引力作用,逐渐合并形成星系,而这些星系又通过引力作用形成星系团。

无论是怎样的形成方式,星系均是由暗物质和重子物质通过引力作用紧密结合在一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