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前凉(301年—376年)
2018-01-02 | 阅:  转:  |  分享 
  
前凉(301年—376年)?西晋之后,中国北方虽处于“十六国”的大分裂时期,但偏踞西北的前凉张氏割据政权仍积极经略西域,使西域一度前曾成为
前凉版图之一部分。前凉疆域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是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大国。这一段历史时期,在西域发展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就全
国而言,前凉经略西域史是中国西北边疆史的一部分,它为中国西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乃之民族大融合有不可忽视的历史贡献。张氏虽
接受东晋封号,但与建康相隔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打龟兹,西城诸国先后归附。然
后击败了伊吾戊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西域的广大地区。376年被前秦灭亡,立国七十六年(301年—376年)。
?中文名称前凉简????称凉首????都姑臧(今武威市凉州区)主要城市武威、酒泉官方语言汉语政治体制君主专
制政体国家领袖张寔、张茂、张骏、张重华等主要民族汉族主要宗教佛教为主,兼道教国土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建立时间
301年张轨受封,320年张茂称帝灭亡时间公元376年建立者张茂亡国者张天锡亡????于前秦前凉纲要前凉国势力【西
晋时期】301年西晋拜张轨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陆续平定叛乱,多次出军勤王,在凉州牢牢立住根基。【起始时间】317年/?建兴五年【
起始标志】316西晋灭亡;317年张氏据守凉州河西之地-名为晋臣实张氏地【称假凉王时间】346年/?建兴三十四年【核心事件】张重华
嗣位,自称持节、大都督、太尉、凉州牧、假凉王【称帝时间】354年/?建兴四十一年【转折事件】354年张祚称帝,改元,立宗庙,置百官
【撤帝时间】355年/?和平二年【平乱政变】张瓘等拥立张重华子张玄靓嗣位,诛杀张祚【灭亡时间】376年/?升平二十年七月【覆灭事件
】张天锡出降前秦军,入前秦版图【称王立国与否】刘曜拜张骏凉王、张骏私署假凉王视为假诸王国,世袭;张祚称凉王为视为诸王国,世袭【称帝
定国号与否】否,史载张祚称王,没有称帝定国号注:诸王国的首领封为王(这里是自称王),周朝诸侯国的首领按制封为侯。所以上表记作诸
王国而非诸侯国。简要介绍国号起源《晋书·志第四·地理上》载:是时中原沦没,元帝徙居江左,轨乃控据河西,称晋正朔,是为前凉。
《魏书》载:焉耆国,在车师南,都员渠城,白山南七十里,汉时旧国也。去代一万二百里。其王姓龙,名鸠尸卑那,即前凉张轨所讨龙熙之胤。
前凉起始二说其一,历四世八主,共六十年。兹从这一说法。其二,历五世九主,共七十六年。《春秋别本》:张轨以晋永宁九月辛巳岁牧凉
州,至天锡败亡之岁,岁在丙午,八主,七十六年。即从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始至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张天锡出降前
秦止。历史沿革张轨入凉晋惠帝永康二年(301),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兼护羌校尉,大筑姑臧城(今甘肃武威)。延用当地有才干的人共同
治理凉州,课农桑、立学校,阻击入侵的鲜卑部,保境安民,抚定地方,多所建树。永嘉之乱,天下分崩,独张轨贡使不绝,并遣将北宫纯勤王赴
难。311年,洛阳沦陷怀帝北掳,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很多士族、百姓流入凉州。他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分西平(今青海西宁)郡界置晋兴郡,以
处流民。又铸五铢钱,通行境内。愍帝司马邺即位长安,张轨又遣将宋配助卫京师。314年,张轨病死,长子张寔继任凉州刺史,晋愍帝司马
邺任命寔为都督凉州诸军事,凉州刺史,西平公。316年,汉国大司马刘曜率军长围长安,12月11日在外无强援内无粮草的情况下晋愍帝被迫
出降汉国,西晋亡。317年三月,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改元建武,张氏世守凉州效仿窦融,长期沿用晋愍帝司马邺的建兴年号,向东晋俯首称臣
。但其名为晋臣,私下却亦向汉赵、后赵称臣。可见张氏凉州实则独立(或者讲至少是半独立)的割据政权,而并非东晋实际掌控的地方势力,史称
“前凉”。若张茂私下建元永元确有其事,则意味着前凉于320年客观上成了独立于东晋的政权。巩固扩土前凉先后与前赵、后赵发生过
战争,多次击败刘曜、石虎的进攻,但慑于对方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曾向前赵、后赵称臣纳贡。345年,张骏称凉王。张骏、张重华父子统治时
,前凉达于极盛,境内分置凉、沙、河三州,设西域长史于海头,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统治范围包括甘肃、宁夏西部以及新疆大部,史载其
疆域“南逾河、湟,东至秦、陇,西包葱岭,北暨居延”。内讧[hòng,乱,冲突]不已353年,张重华死后,皇位被奸诈的张祚夺走
。在354年,凉威王张祚称帝,改元“和平”。此后张氏宗室内乱不绝,凉国大姓也起兵反抗。十年争权夺位的斗争,使国势大衰,到张天锡时已
失去今甘肃南部。前秦入侵376年,前秦主苻坚以步骑十三万大举进攻,张天锡被迫出降,前凉灭亡。前秦主苻坚封其为归义侯。前秦淮南
淝水之战时张天锡趁机投奔东晋,得了个官,桓玄篡位作乱时过世。张氏的前凉政权依靠凉州大姓﹐并始终对东晋表示忠诚﹐藉以维系人心。各代
统治者除张祚外,都自居晋朝的刺史或州牧,接受晋的封号。张骏为了和东晋通使命﹐甚至不惜向成汉李雄称臣,以求假道。前凉先后与前赵﹑后赵
发生过战争,多次击败刘曜﹑石虎的进攻﹐但慑于对方军事力量的强大,也曾向前赵、后赵称臣纳贡。张氏子孙世代保守的凉州,是当时中国北部
较为安定的地区,都城姑臧是西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河西走廊原是通往西方的陆路交通要道,商业繁荣,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也较发达。西
晋灭亡后,内地流亡人民相继到来,劳动力增加,生产经验传播,凉州的社会经济更有发展。当时的凉州还是中国北部保存汉族传统文化最多和接受
西域文化最早的一个重要地区。其一,历四世八主,共六十年。兹从这一说法。其二,历五世九主,共七十六年。《春秋别本》:张轨以晋永宁
九月辛巳岁牧凉州,至天锡败亡之岁,岁在丙午,八主,七十六年。即从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张轨出任凉州刺史始至前秦建元十二年(376
)张天锡出降前秦止。逞志规复初(383年十一月),张天锡之南奔也,秦长水校尉王穆匿其世子大豫,与俱奔河西,依秃发思复(秃发思
复鞬[jiàn,马上的盛弓器;收藏;古代博戏用语][jiān,来;缠来]),思复送魏安(今甘肃古浪东)。386年二月,魏安人焦松
、齐肃、张济等聚兵数千人迎大豫为主,攻吕光昌松郡,拔之,执太守王世强。光使辅国将军杜进击之,进兵败,大豫进逼姑臧。王穆谏曰:“光粮
丰城固,甲兵精锐,逼之非利;不如席卷岭西,砺兵积粟,然后东向与之争,不及期年,光可取也。”大豫不从,自号抚军将军、凉州牧,改元凤凰
,以王穆为长史,传檄郡县,使穆说谕岭西诸郡,建康太守李隰、祁连都尉严纯皆起兵应之,有众三万,保据杨坞。四月,张大豫自杨坞进至姑臧
城西,长史王穆及秃发思复鞬子秃发奚于率部众3万人进驻姑臧城南扎营。吕光率军出击,斩秃发奚于等2万余人,张大豫从此一蹶不振,率部自西
郡(今甘肃永昌西北)入临洮,驻守俱城(今甘肃岷县境内)。吕光对诸将说:“大豫若用王穆之言,恐未可平也。”诸将说:“大豫岂不及此邪!
皇天欲赞成明公八百之业,故令大豫迷于良算耳”(《晋书·吕光载记》)。姓名表字生母谥号封号生卒及在位年月年号张大豫—焦氏平王高昌郡公
?—386凤凰386(二)注:大豫是张天锡次子。张大豫时期实际不属于前凉范畴,只不过归在张氏凉州名下。僚属宗室韩璞、阴预、张阆
、刘弘、阎沙、阴鉴、陈珍、窦涛、宋辑、张淳、阴据、泛祎、马谟、马岌、索遐、谢艾、张璩、张瓘、张踞、宋混、宋澄、宋熙、宋林宗、赵长、
尉缉、杨秋胡、索孚、丁琪、刘霸、张芳、王擢、易揣、张玲、张嵩、王鸾、和昊、马基、牛霸、杜逸、杨和、张邕、张钦、刘肃、郭增、赵白驹、
纪端、马建、掌据、席仂。行政区域西晋统一天下后,凉州划为八郡四十六县,而凉州刺史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如故。凉州刺史管辖的范围,包括
了东起金城,西到西域,延至西海的广大地域。晋惠帝元康五年(元始295岁年),在此基础上小作调整后,将凉州重新划定为九郡四十八县。
张轨为凉州刺史,镇武威(郡),上表请合秦雍流移人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又分西平界置晋兴郡。张寔时期及张寔,分金城之令居、枝阳二
县,又立永登县,合三县立广武郡。张茂分武兴、金城、西平、安故为定州。永昌初,茂使将军韩璞率众取陇西南安之地,以置秦州。张骏以秦
州陇西郡狄道县立武始郡,分属凉州。1)金城郡,辖五县,即榆中、允街、金城、白土、浩亹(浩亹[wěi,缓慢流动,无止无休;形容孜孜
不倦][mén,山峡中两岸相对如门之处]简化为浩门)。2)西平郡,辖四县,即西都、临羌、长宁、安夷。3)武威郡,辖七县,即姑臧
、宣威、揖yī次(揟次)、仓松、显美、骊靬、番禾。治姑臧。4)张掖郡,辖三县,即永平、临泽(汉昭武)、屋兰。5)西郡,辖五县,
即日勒、删丹、仙提、万岁、兰池。6)酒泉郡,辖八县,即福禄、会水、安弥、骍马、乐涫、表氏、延寿、玉门。治福禄。7)敦煌郡,辖七
县,即昌蒲、敦煌、龙勒、阳关、效谷、新乡、乾齐。8)西海郡,统一县,即居延。9)晋昌郡,辖八县,即宜禾、伊吾、冥安、深泉、广至
、沙头、会稽、新乡。10)武兴郡,武兴、大城、乌支、襄武、晏然、新鄣、平狄、司监等县,主要八县。11)晋兴郡,晋兴、枹罕、永固
、临津、临鄣、广昌、大夏、遂兴、罕唐、左南等县,主要十县。12)广武郡,辖三县,令居、枝阳、永登。张骏分武威、武兴、西平、张掖
、酒泉、建康、西海、西郡、湟河、晋兴、广武合十一郡为凉州,兴晋、金城、武始、南安、永晋、大夏、武成、汉中为河州,敦煌、晋昌、高昌、
西域都护、戊己校尉、玉门大护军三郡三营为沙州。对外关系316年12月11日晋愍帝降于汉国大司马刘曜,临降前下诏给张寔:“仰惭乾灵
,俯痛宗庙。君世笃忠亮,勋隆西夏,四海具瞻,朕所凭赖。今进君大都督、凉州牧、侍中、司空,承制行事。琅邪王宗室亲贤,远在江表。今朝廷
播越,社稷倒悬,朕以诏王,时摄大位。君其挟赞琅邪,共济难运。若不忘主,宗庙有赖。明便出降,故夜见公卿,属以后事,密遣黄门郎史淑、侍
御史王冲赍诏假授。临出寄命,公其勉之!”寔以天子蒙尘,冲让不拜。318年,于是驰檄天下,推崇晋王(司马睿)为天子,遣牙门蔡忠奉表
江南,劝即尊位。“先是,愍帝使人黄门侍郎史淑在姑臧”,于是在324年张骏即位后,就有了“左长史泛祎、右长史马谟等讽淑,令拜骏使持
节、大都督、大将军、凉州牧、领护羌校尉西平公”一幕。(见《晋书》)316年受晋愍帝之令赍诏来到凉州后,从上文可以预见代表晋愍帝的史
淑、王冲或避难或被软禁在了凉州,但又成了前凉集团利用的政治砝码。“寻承元帝崩问,骏大临三日”,晋元帝死于323年,可见这段时间可能
有使者来往,但也可能是从前赵、后赵那边的人传来的消息,所以通使与否难以确认。建兴年间敦煌计吏耿访到长安,既而遇贼,不得反,奔汉中
,因东渡江,以太兴二年(319-320)至京都,屡上书,以凉州不知晋国中兴于江表的事情,宜遣大使,乞为乡导。当时东晋内难不断,许而
未行。至是,始以耿访守治书御史,拜骏镇西大将军,校尉、刺史、公如故,选西方人陇西贾陵等十二人配之。回凉州途中,耿访停梁州(汉中一带
)七年,因为驿道不通,召还。耿访把诏书给了贾陵,托为贾(gǔ)客。到长安,不敢进,直到咸和八年(333-334)才到达凉州。骏受诏
〖咸和八年贾陵以商旅身份赍诏来到凉州,张骏受诏得封镇西大将军〗,遣部曲督王丰等报谢,并遣贾陵归东晋复命,上疏称臣,而不奉正朔,犹称
建兴二十一年(333-334)。咸和九年(334-335),再派遣耿访随王丰等赍印板去凉州,加封张骏为大将军。自是每岁使命不绝。
“自后骏遣使多为季龙所获,不达。后骏又遣护羌参军陈宇、从事徐虓、华驭等至京师,征西大将军亮(庾亮)上疏言陈宇等冒险远至,宜蒙铨叙,
诏除寓西平相,虓等为县令。永和元年(345-346),以世子重华为五官中郎将、凉州刺史”。从这段可以看出前凉与东晋的正式通使要迟至
333年或334年,也就是说张寔、张茂以及张骏前期都没有接受东晋的正式册封。张寔与右丞相、大都督、都督陕西诸军事、南阳王司马保虽有
过臣属关系,但也是权益之计,并非真心。凉州属境早就拥有了自己的势力。社会学术社会状况魏晋以来,与中原地区相比,河西地区纵然在
经济社会方面稳步发展,经济自给能力也较强,但广大农民的贫困化仍是当地普遍的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土地占有的不均、赋税、徭役和兵役的
沉重。西晋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安定郡乌氏县人张轨受命出任凉州刺史领护羌校尉,十六国时期五凉政权中的前凉政权由此肇基。这个以
河西著姓为政治核心的割据政权建立初期,就依赖大族豪右势力,这使得土地占有关系方面存在的矛盾空前紧张。据史料记载,西晋实行占田与课
田制度,这种土地的分配制度不是国有土地基础的授田,而只是在法律上规定和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以及按照土地亩数缴税的数额。至于
这个土地占有限额能否达到,国家并不给予保证。故此,大量的土地都集中在豪右地主手里。再加上中原战乱,人口大量西迁,一些避乱迁入河西的
西晋官吏也随之加入豪右地主行列,成为新的土地兼并者。这样,河西地区农民与地主在土地占有关系方面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为了“追窦融故事”
,一统河西,面对这些关乎民生疾苦的困难问题,前凉的历任执政者都一一化解了。前凉张轨时期,军国初创,财政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包括赋税
、徭役和兵役等这无不一一加在老百姓头上。如果农民的土地问题解决不了,那么赋税、徭役和兵役的征收将十分困难。若采取强制征收,只能加大
老百姓的贫困化程度,导致广大农民破产流亡。更甚者会造成前凉社会经济难以启动和运行,民怨载道,社会不安。鉴于此种形势,张轨及其后继者
都从民生国计两个方面考虑,继续沿用晋朝确认的“以经济政策为治国之本”的策略,把土地和赋税问题作为治国兴邦的根本问题加以解决。
前凉货币?自晋惠帝永宁元年中原陷入战乱,到晋怀帝永嘉中匈奴和羯人起兵,黄河中下游的广大老百姓横遭屠杀、蹂躏。在锋镝之余,大量百姓
辗转流离,远离战乱的河西成了中原流民瞩目的地方之一。张轨到凉州后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上表西晋政府,建议在姑臧城西北面划出一大块土地
,设置侨郡县,配土地给流民耕垦。张轨在给西晋政府的奏表里这样写道:“请合秦雍流民移之,于姑臧西北置武兴郡,统武兴、大城、乌支、襄武
、晏然、新鄣、平秋、司监等县。”张轨的这招一举两得,首先是解决了流民在土地占有和利用方面的冲突,其次还让这些流民逐渐过度成前凉国
赋税和徭役的承担者。晋建兴二年五月,张轨躺在病榻上,给文武大臣们留下了最后的遗言“文武将佐,务安百姓,上思报国,下以宁家。”(见
《资治通鉴·第九十九卷》)看来,张轨在临死时也念念不忘减轻凉州百姓的负担。所以,在太兴四年,刚当上西平公的张茂便劳役百姓修筑灵均台
,武陵人阎曾就装神弄鬼假借张轨之命,深夜跑到王宫门前高喊:“武公遣我来曰:何故劳百姓而筑台呼?”张茂听闻次言后也只好作罢。前凉遗
址前凉第四任当政者张骏被凉州百姓誉为“积贤君”。那时,前凉“刑清国富”但灾荒饥馑却时常发生。《晋书·张轨传》载:顷年频出,戎马生
郊,外有饥羸,内有虚耗。这一切关乎民生疾苦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前凉当政者的格外重视。张骏构思了一个宏伟的设想:准备改造沙漠,以次来扩
大耕地。于是在一次朝会上,他和诸大臣们商量如何实施“治沙田”一事,却招来了大臣索孚的极力反对。索孚说:“凡为治者,动不逆天机,作不
破地德。昔后稷之播百谷,不垦@石,禹决江河,不逆流势。”争论的结果不言而喻,张骏将这个“不识时务”的家伙远调到伊吾做都尉,专门负责
这一区域的屯戍。张重华即位后,进一步施惠于民。他的施政策略是“轻赋敛,除关税,省园囿,以恤贫穷”。在这诸多策略中,“省园囿”
的民生福利性程度最大。前凉园囿之兴,开始于张茂筑灵均台,止于张骏筑谦光殿。这期间,许多“崇饰台榭”的工程,既广占耕地,扩大了土地占
有方面的矛盾,又费时费力,加重百姓徭役负担。另外园囿之兴还使得当政者沉湎于酒色园林之娱,荒废军政要务。张重华将园囿开放,供民耕垦。
这项措施的实施,还省掉因土木兴建对劳动力的征发,减轻了百姓的徭役负担,使百姓能休养生息。“除关税”并不是完全废除取消关税制度。自张
骏经营西域取得成功后,中西贸易日见活跃,关税和市税已经成为前凉政府的一项重要收入。因此,张重华实施“除关税”的举措是为了维护前凉的
一统政治和减轻胡汉商贾的负担。因为,据史载:前凉政府在河西主要城市收市税,虽然关税取消,但由于通商的人多了,市税收入也就大幅增多,
并不影响政府收入。学术思想“古之建国君民者,必教学为先。”教育,同样对于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历任统治者来说,是一项势在必行,必须
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从张轨时,便视教育和倡导教化为治理凉州的根本策略之一。他“始置崇文祭酒,位视别驾。征九郡胄子五百人,立学校以教
之,春秋行乡射之礼”,这是一段记载于《晋书·张轨传》中的文字,从这寥寥数语中,我们深感张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他文教兴邦的凌云壮志。
到张骏时,“以右长史处领国子祭酒”。再到张祚时,曾以安车束帛征郭荷为博士祭酒,荷不受。前凉书籍前凉时期的教育主要以“文治兴邦”
和“教化齐俗”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与初期的政治密切结合,培养了大批人才,使河西地区一步步走向安定,河西文化也繁荣起来。所以在北
魏攻破北凉后,“徙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三万户于平城”,这群人中,如索敞、刘昞、阴兴等人,北魏主“皆礼而用之”。并且北魏朝野中还盛赞“
凉州虽地处戎域,然自张代以来,号有华风。”民生教育问题解决了,再加上慎刑息兵的政策,前凉成为十六国时期,五凉政权当中继任者最多,建
国时间最久的国家(前凉历九主,七十六年)。正如史家们评说的那样,张轨及其子孙们在河西“内抚遗黎,外攘逋寇,世既绵远,国亦完富”,为
保宁河西,发展河西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前凉政权能在纷乱的战争局面下较安定地发展,一方面使其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决定,另一方
面,更为重要的是儒家名教治国思想指导下的得力的治国措施。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儒家思想的优越性是显然的,前凉以儒学为主导的治国方略产
生了许多积极影响,概其大要,有如下几点:一、继承前代崇尚文教的传统,不但提高了河西地区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而且使各民族的文化心
理更加接近,促进了该地区的民族融合。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移民实边以来,凉州成为汉族和西北各少数民族直接接触和交往的地区,成为丝
绸之路的枢纽地带,在东西经济文化交流中处于举足轻重。这一地区的安定与否至关重要。东汉末年乃至西晋,由于统治者民族政策的失误,导致这
里民族矛盾激化,各族间的战争频繁,如在东汉末期的羌人起义、河西鲜卑为主的凉州之乱。所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是关乎凉州安定和发展的关键
所在。前凉的缔造者张轨在弭平“凉州之乱”过程中就有较深刻的认识。他在任凉州刺史时能切中要害所在,倡导儒学之风,以宽松的文教政策吸收
、容纳各族文化,逐渐形成以儒学为主的各种文化的融合体。再加上一系列回复货币流通、发展生产的措施,促进了凉州的民族融合。二、崇尚儒
学的政策,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来参与政务,使十六国时期的北方文化中心逐渐迁移到地处西北边陲的河西。儒学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它始终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起着中坚作用。儒学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重视文化知识的传授。前凉利用“中州人士”避难凉州的有利条件,兴办学校
,积极鼓励私人讲学。由于汉魏以来学术逐渐地域化、家族化,而来到凉州的知识分子恰恰也带来了不同地域、不同家族的不同的学术流派带到河西
地区,带动了凉州本土文化的发展。如:江氏家族原籍陈留,在江琼时流寓河西。江琼原受学于魏晋书法大师卫凯,“善虫篆训诂”(《魏书·术艺
·江式》),是书法和古文字学家。其家族成员“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不坠”(《魏书·术艺·江式》);京兆人杜骥曾祖杜耽是西晋名臣,
著名经学家杜预的后人,他到河西后致力于传播经学。另外如广平程骏,是著名的法学家;河东裴冼是著名的文学家等等。凉州原有的著名学者有宋
纤、郭荷、郭瑀、祈嘉、索绥、宋庆等等,可谓人才济济。尚儒政策、河西敦厚的民风和尚武精神结合起来,产生了一批“兼资文武”的将领。著名
的有谢艾,常自比诸葛亮,作战勇敢有机谋,诗文也很有名。前凉在推行儒学的过程中并不教条,体现“近于现实,远于宗教”(石泰《论十六国时
期的秦陇文化》)的人文精神,能够积极吸收各少数民族乃至外来民族的文化思想,在宗教和艺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从新疆到甘肃河西走廊的石窟
寺的绘画、建筑、雕塑等都明显带有中外融合的过渡特征,这反应出了当时东西文化交流的盛况。可以认为:前凉的肇基是十六国时期中原文化中心
西移的开端。三、前凉在儒学思想指导下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制定的一系列制度,不但对后凉、南凉、西凉、北凉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对北魏
乃至隋唐制度都有影响。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说:“秦凉诸州西北一隅之地,其文化上续汉魏、西晋之学风,下开魏齐、隋唐
之制度,承前启后,继绝扶衰,五百年间延绵一脉”,可见前凉在开启河西文化氛围的重要地位。四、作为一个封建政权,前凉以儒治国也不可避
免地产生一些消极作用。这里就个人所见浅谈一点: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宗法理论,由亲其亲而尊其尊演化出五伦,从而有三纲五常、忠孝节义
一整套政治道德规范,归根结底,其精髓在于血统纽带,当政者要抓住这个关键。《孟子·离娄上》有“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
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一国之所慕,天下慕之,故沛然德教溢平四海。”由此可
见宗法统治就要依靠强宗大族。张轨入主凉州后,也不得不拉拢河西大族。他的股肱谋臣宋配、阴充、氾瑗、阴澹等都是河西望族出身。这种办法对
稳定河西局势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也反映出了汉魏以来家族门第观念对政权的巨大影响。作为一个封建政权,维护大地主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
触动少数大地主的利益,所以统治集团内部的斗争也在所难免。张镇、张越兄弟阴图赶走张轨、张茂诱杀凉州大姓贾摹等事件也正是家族矛盾冲突的
一种反映。虽然前凉统治的河西地区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是较稳定的,但内部大族的斗争始终和政权更迭交织在一起,成为威胁前凉政权的重要因素
,其实这也是汉魏以来封建政权内部不可纠正的通病。史书评价前凉忠成公张骏《晋书》记载:张骏统治时“尽有陇西之地,士马强盛,虽
称臣于晋,而不行中兴正朔。舞六佾,建豹尾,所置官僚府寺拟于王者,而微异其名。又分州西界三郡置沙州,东界六郡置河州。二府官僚莫不称臣
。又于姑臧城南筑城,起谦光殿,画以五色,饰以金玉,穷尽珍巧。殿之四面各起一殿,东曰宜阳青殿,以春三月居之,章服器物皆依方色;南曰朱
阳赤殿,夏三月居之;西曰政刑白殿,秋三月居之;北曰玄武黑殿,冬三月居之。其傍皆有直省内官寺署,一同方色。及末年,任所游处,不复依四
时而居。”张重华问爵凉王《晋书》记载:诏遣侍御史俞归拜重华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假节。是时石季龙西中郎将王擢屯结陇上,为苻雄
所破,奔重华。重华厚宠之,以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假节,使张弘、宗悠率步骑万五千配擢,伐苻健。健遣苻硕御之,战于龙黎。擢等大败,单
骑而还,弘、悠皆没。重华痛之,素服为战亡吏士举哀号恸,各遣吊问其家。复授擢兵,使攻秦州,克之。遣使上疏曰:“季龙自毙,遗烬游魂,取
乱侮亡,睹机则发。臣今遣前都锋督裴恒步骑七万,遥出陇上,以俟圣朝赫然之威。山东骚扰不足厝怀,长安膏腴,宜速平荡。臣守任西荒,山川悠
远,大誓六军,不及听受之末;猛将鹰扬,不豫告成之次,瞻云望日,孤愤义伤,弹剑慷慨,中情蕴结。”于是康献皇后诏报,遣使进重华为凉州牧
。是时御史俞归至凉州,重华方谋为凉王,不肯受诏,使亲信人沈猛谓归曰:“我家主公奕世忠于晋室,而不如鲜卑矣。台加慕容皝燕王,今甫授
州主大将军,何以加劝有功忠义之臣乎!明台今宜移河右,共劝州主为凉王。大夫出使,苟利社稷,专之可也。”归对曰:“王者之制,异姓不得
称王;九州之内,重爵不得过公。汉高一时王异姓,寻皆诛灭,盖权时之宜,非旧体也。故王陵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伐之。’至于戎狄,不从
此例。春秋时吴楚称王,而诸侯不以为非者,盖蛮夷畜之也。假令齐鲁称王,诸侯岂不伐之!故圣上以贵公忠贤,是以爵以上公,位以方伯,鲜卑
北狄,岂足为比哉!子失问也。且吾又闻之,有殊勋绝世者亦有不世之赏,若今便以贵公为王者,设贵公以河右之众南平巴蜀,东扫赵魏,修复旧都
,以迎天子,天子复以何爵何位可以加赏?幸三思之。”(沈)猛具宣(俞)归言,重华遂止。重华称王的真相《晋书·载记序》记述:
大凡刘元海以惠帝永兴元年据离石称汉。后九年,石勒据襄国称赵。张氏先据河西,是岁,自石勒后三十六年也,重华自称凉王。后一年,冉闵据邺
称魏。前凉政权的评价《晋书·列传第五十六》如下所述:史臣曰:长河外区,流沙作纪,玉关悬险,金城负固,有苗攸窜,帝舜投而不
羁;渠搜是居,大禹即而方叙。世逢多难,婴五郡以谁何;时遇兵凶,阻三边而高视。虽非久安之地,足为苟全之所乎!周公保之而立功,士彦拥之
布延世。挚虞观象,记洪灾之不流;侯瑾觇泉,知霸者之斯在。匪唯地势,抑亦有天道歙!茂、骏、重华资忠踵武,崎岖僻陋,无忘本朝,故能西控
诸戎,东攘巨猾,绾累叶之珪组,赋绝域之琛(chēn)賨(cóng),振曜遐荒,良由杖顺之效矣。祚以卑孽,阴倾冢嗣,播有茨于彤管,拟
宸居于黑山,丁琪以切谏遇诛夷,王鸾以谠言婴显戮,境内云据,仇其窃名,卒致枭悬,自然之理也。纯嘏微弱,竟亡其众。奉身魏阙,齿迹朝流,
再袭银黄,祖德之延庆矣。赞曰:三象构氛,九土瓜分。鼎迁江介,地绝河濆。归诚晋室,美矣张君。内抚遗黎,外攘逋寇。世既绵远,国亦完富。杖顺为基,盖天所佑。注:以上是唐朝史官或《旧晋书》作者对前凉的政权的评论,这种评价得益于和李氏西凉一起列入《晋书》的“列传”篇,异于其他14国势力入“载记”。帝王世系西晋时期(惠帝永宁初~怀帝建兴二年)姓名表字庙号私谥晋赐谥张祚追尊生卒及在位年月张轨士彦太祖∣祚追武穆武公武王255-301-314(五)附:1)《十六国春秋别本》载:葬建陵,册赠侍中、太尉,谥武穆,张祚僭号,追尊武王,庙号太宗。2)301年西晋拜张轨为护羌校尉、凉州刺史。前凉帝王(317~376)姓名表字庙号谥号年号生母陵墓在位时间张寔安逊高祖明王、昭王建兴314-320张茂成逊太宗成王建兴320-324张骏公庭世祖文王建兴324-346张重华泰临世宗桓王建兴马氏346-353张曜灵元舒英宗哀王建兴353张祚太伯高宗威王和平354-355张玄靓元安烈宗冲王升平355-363张天锡纯嘏神宗悼王升平刘美人363-376张大豫闵宗平王凤凰焦夫人386附:(兴宁元年;元始363岁年)“秋七月〖元始363岁年七月〗,张天锡弑凉州刺史、西平公张玄靓,自称大将军、护羌校尉、凉州牧、西平公”。《魏书》:天锡,字纯嘏,一名公纯。注:以上的私谥、晋赐谥见《晋书·列传第五十六》,由于河西前凉割据政权与江左晋国远隔重山,相悬两地,中间先后有多国势力割据,客观上导致了消息不灵通,晋廷也难以具悉凉州情况,较少传达敕书诏令,因此有好几位“凉公”竟没有赐谥,而当地的私谥也相应多了,甚至张祚“称王”(一说称帝)时均追尊其祖王谥。前凉领土范围前凉地图前凉、前赵、后赵、成前凉、前秦、前燕五色鹿1
献花(0)
+1
(本文系SC开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