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公元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李贺并称为唐代 “三李” 。
李商隐自幼聪慧,九岁时父亲病故扶柩归葬郑州壇山后,便在郑州由其族叔 “亲授经典,教为文章” 。族叔上过太学,“通五经,咸着别疏,遗略章句”,李商隐受到他多方面教育和影响,“能为古文,不喜偶对”,16岁便写出了《才论》《至圣》等精美文章,受到河东三镇节度使令狐楚的赏识,收为门下,举荐及第进士。然而,此时已是危机四伏、矛盾重重的晚唐时期,牛李党争将宦池搅得凶险无比。在此环境中,李商隐身在仕途,不能不受其影响,担任过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但屡遭排挤而潦倒终身。858年,李商隐罢官返回故里郑州,不久,便在忧郁中去世,葬于郑州檀山李氏祖茔。
李商隐人生坎坷,抑郁不得志,但这些经历却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他的律诗和绝句以及用典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堪称诗歌史的一座高峰。
悲愤出诗人。李商隐所处时代,是唐王朝最昏暗的时代,身处其中,李商隐感慨良多,他的政治诗写的杰出。在60余首咏史诗中,他借咏史而讥现实,对唐王朝政治、经济和许多社会弊病作了较为深刻的揭露,生动地描写了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揭示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他的咏史诗,“以鲜活的生命灵魂”,“丰满充实的血肉肌体”,“动人的情韵风神”,具有鲜明的社会风貌,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情动酿大家,李商隐一生历经曲折,情感丰富,这使他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情诗高手。其众多《无题》爱情诗,脍炙人口,传咏千古,甚至后人竟以《无题》作为情诗的代名词。李商隐的情诗,风格绚丽多彩,语言典雅清丽,意境隽永深邃,构思精密婉曲,在中国诗坛树起一座高峰。
李商隐不仅是一位风格独特的诗人,而且还是一位有才华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骈文,辞采华丽、委婉用典,意境清丽,志向高远,常有人生的思考和浓郁的抒情,展现了杰出的卓异风采,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誉为 “今体之金绳,章奏之玉律”。(《四六丛话》)。
李商隐的文学艺术,继承了屈原、李白、李贺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融合了齐梁诗作的绚丽浓艳色彩,也吸收了杜甫严谨、深沉和雄浑的风格,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开创了一种崭新的风格,形成一个独特流派。成为晚唐文学艺术一道亮丽风景。
李商隐故里有郑州说和怀州说之争,其实透过李商隐自己的作品这个问题交代的是很清楚的。据李商隐《祭小侄女寄寄文》中说 “荥水之上,檀山之侧,汝乃曾乃祖,松槚森行;伯姑仲姑,冢墓相接。”《祭裴氏姐文》中亦说:“ 檀山荥水,实惟吾家,灵其永归,无或栖寓。” 可见李氏祖茔在檀山经历数代,墓冢众多。祖墓所在理当距离故里不远,而檀山、荥水均在郑州境内,远离中隔黄河的怀州。其实,多方资料表明,郑州乃李商隐世代祖居之地,怀州不过是李商隐曾经的客居之所,后人依李商隐青年时代曾在怀州有过足迹而将他误为怀州人,但这一问题早在清代便被研究李商隐诗作和生平的大家冯浩指出并考究的明明白白。据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中《玉溪生年谱》,李商隐家族与唐朝李家皇族均为陇西望族,后李商隐家族迁居郑州,“ 李则墓志云:凉武昭王十三世孙李君,归葬郑州某县冈原,正与义山家世相合。必即其族而分派已远,如李白亦凉武昭王后而不编属籍也。又《旧书传》:李玄道本陇西人,世居郑州,为山东冠族;李揆,陇西成纪人,家于郑州,则李氏之居郑州者多矣。义山诗曰,‘为邦属故园’,谓郑州也,祭叔父文曰 ‘檀山旧茔’ ,山在郑州也,《祭姊文》云 ‘ 寓殡获嘉,又云 ‘小侄寄儿来自济邑 ’ , 济邑、获嘉,乃河北地,则义山必居郑州,迁居怀州,固有习业於玉阳、王屋之迹。然姊与侄女仍归葬檀山,是终以郑州为故园也。《旧传》云 ‘还郑州’ ,最得其实,新传 ‘客’ 字小误;而二传只书怀州河内人,皆小疏也” 。
今郑州有檀山李商隐墓园、管城李商隐咏《夕阳楼》旧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