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拯救「冻手冻脚」,9个小窍门温暖你一整个寒冬!

 渐近故乡时 2018-01-02

入冬以来,冷空气一波接着一波

你是不是进了被窝就不想出来了? 

入骨的寒风

连羽绒服、暖宝宝、热水袋都拯救不了

 

其实,这9个温暖小窍门,比秋裤、暖气还管用哦!


1

护好5处不受凉


恨不得裹上棉被出门?其实出门时护好头、脖子、膝盖、脚、腰背这5个地方可以事半功倍。

 

✦ 头部:受寒容易引发头痛、感冒,冬季外出时最好要带上可以遮住前额、耳朵的帽子。

✦ 脖子:心脑血管必经之路,受寒容易导致咽喉炎、颈椎炎,因此冬天一定要穿上有领的衣服,或是围上围巾。

✦ 膝盖:受凉容易引起关节疼痛,冬天可以选择带上护膝,或者穿着膝部加厚的秋裤。

✦ 脚:距离心脏最远,是血液供应最弱,也是最怕冷的部位,冬天建议穿保暖性能好、宽松透气的柔软鞋袜,并保持鞋袜干燥,晚上睡觉穿双温暖的棉袜,以免着凉。

✦ 腰背:受寒容易使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下降、腹痛腹泻等,冬季出门最好穿着长款防风的厚外套,体弱的人和老年人等建议加穿一件羽绒或者羊毛背心。


2

巧选好肉,助暖身


吃肉确实有助于暖身,但吃不同的肉效果也不同。与摄入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相比,摄入蛋白质可显著升高体温,因此冬天多吃一些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瘦肉,如去皮鸡胸肉、猪里脊肉、牛腱等,才能真正帮助身体热起来。

 

另外,还可以选择三文鱼、鳟鱼、鲱鱼等深海鱼类,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等。它们在摄入丰富优质蛋白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人体补充钙、血红素铁、Ω-3脂肪酸等多种营养成分,预防因贫血、缺钙导致的体寒。


3

饮食偶尔来点辣

 

天冷吃火锅暖暖?有效!火锅常用的辣椒、花椒、大茴香、葱、姜、蒜等辛辣配料,都能促进血液循环,让身体热起来。

 

但吃辣不仅对肠胃刺激性较大,吃多了还容易“上火”。暖气环境通常比较干热,因此北方的小伙伴一定特别注意别多吃。

 

4

少量多次勤喝水

 

多喝水可以加快新陈代谢,帮助身体抵御寒冷。另外,冬季本就气候干燥,开暖气或空调的室内空气湿度更小,宜少量多次勤喝水,以免因血液浓稠度升高,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5

每天运动半小时


久坐不动的人血液循环缓慢,容易怕冷;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强化体温调节能力,而且产生的热量是静止时的3~5倍,可以有效暖身。

 

冬季可选择爬楼梯、快走、慢跑等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锻炼时间以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为宜。

 

另外,真正能抗寒的不是脂肪,而是肌肉。因此,除了有氧运动,再搭配一些可以增肌的阻抗运动 >>>运动篇 | 万能神器,分分钟把家变成“健身房” 让自己的肌肉强大起来,才是最有效的暖身措施!

 

6

忙里偷闲做按摩

 

✦ 梳头:每天清晨用梳子多梳几次头,有助于头皮气血舒畅、祛除寒气。

✦ 搓鼻:双手拇指上下按摩鼻翼30次,可以增强鼻部血液循环,提高耐寒能力。

✦ 按腰:双手搓热后,按腰眼50次,能畅达血气。

✦ 搓手脚心:快速揉搓手心脚心,直到有热感为止,能改善末端血管的微循环状况。


7

睡前泡脚好入眠


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祛寒暖身、缓解疲劳、提高睡眠质量,在水中加入适量生姜或肉桂精油效果更佳。

 

但泡脚时间也不宜过长,水温不宜过热,建议用40℃左右的水泡脚,水深漫过脚踝,泡20分钟,就可以了。

 

糖尿病患者等皮肤脆弱的人,建议用37℃左右的温水泡15分钟,以免导致皮肤烫伤、溃破,引发感染。

 

8

早睡晚起,晒太阳

 

《黄帝内经》总结:“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

 

冬季建议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别熬夜。早晨建议太阳出来半小时左右,室外寒气渐散后,再起床运动运动、晒晒太阳,一天精力会更加充沛。


9

3个冰冷“杀手”要远离


✦ 香烟:美国研究发现,即使抽一根烟,也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流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血液循环,导致身体寒冷。

✦ 咖啡因:咖啡因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加速身体热量损失,让人感觉更冷。

✦ 紧身衣物:紧身裤、打底袜等紧身衣物紧紧“捆”在腿上,会导致肢体和皮肤表面的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导致手脚冰凉,甚至导致冻伤、冻疮。

 

做起来吧,从今天起,做一个暖心人!



编写:王木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