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与汉字

 七星钓客 2018-01-03

 有资料记载欧阳修曾说,自己原来兴趣爱好很多,随着年龄增长,兴趣爱好越来越少,后来只剩下书法。他说的可能是很多文人的体会。传统文人有一种情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繁华与兢逐终归会成为过去,人终究要归于寂寞。很多文人最后都选择了以书法为伴,书法维系着文人深厚的不了情结。

 

文化艺术,品类众多,为什么独有书法对文人能有这样大的吸引力,不能不启发回思。每天与汉字打交道,却往往对书法知之甚少。直到今天,可能对书法是不是艺术,为什么书法会成为艺术,书法将后是否还会存在下去,都存在疑惑。这不仅是过去存在争议的认识问题,也是今天仍然需要认识的问题。这些问题又牵涉到对我们这个民族的语言文字及文化的再认识。

 

                                              一 

 

书法是附着于汉字的艺术,书法的奥秘在于汉字。与其它文字不同的是,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汉字之形与汉字之义这两种实质性意义,不仅具有工具性功能,而且还具有艺术性功能。其它文字是拼音文字,仅仅只具有工具性作用。在拼音文字中,文字之义与文字之形的关系在于,文字符号仅仅是语言的语音音符,只能作为载音的字母,而不能直接发挥载义的功能。其载义的功能在于语言词语。正因如此,拼音文字的形象十分简单,作为音符,只要能区别基本音素就可以了。

 

汉字是多功能的,汉字的形象既有音符与语言的载音功能,又直接具有以形象载义的功能。既能以音载义,也能以形载义,二者可以互相参照。在语音不准确的情况下,可以用字的形象来表示载义的标的,并纠正语音的偏差。

 

书法的全部秘密在于汉字的象形特征。对于汉字的象形性,过去认为其具有象形特征只是汉字早期的特征,而后来越来越脱离了象形性。比如日月二字,早期形状十分逼真,而后来变成了方框形状,不再象形了。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汉字的象形特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早期的象形性,是比较逼真的具象的象形形式。后来汉字脱离了具象性的汉字形象,但仍然具有象形特征。这是另一种的抽象的象形形式。抽象的象形,所取象的不再是个别的具象的物象,而是世界抽象的物象,表现为质象,即力形,力的结构与韵律。

 

这种抽象的物象,使得汉字的符号图案在形象方面,具有一系列不同于拼音文字形象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一方面在于它的抽象的或质象的形象性,另一方面也表现为汉字文字图案的复杂性。汉字的象形特征,是直接产生汉字图案结构复杂性的原因。只有复杂的图案结构,才能满足表达复杂的语言之义在汉字形象辨识方面的需要,而形象的抽象性,又为这种图案复杂性,提供了单靠具象形象无法满足的表达汉字之义的无限可能。汉字的复杂性,随着语言的丰富与发展而不断复杂化,使造字环节产生多种多样的复杂形象状态,因此又不得不在历史上多次产生不断的简化与归并。

 

汉字形象的象形性与复杂性这种多重性,使汉字在发挥文字工具性属性的同时,又具有了艺术性。绘制这种复杂的象形图案,不仅是单纯图案的差异设计,更需要把审美的属性充分体现出来,使复杂的汉字图案成为分别独立的艺术品。这种方法以强烈的形象思维特点,能够唤起人们的审美感情,给人们留下深刻的记忆印象,从而更有利于使之能够互相区别和易于辨识。这就使书写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艺术手段来实现的艺术方法。汉字的艺术化是汉字象形性的本身需要,书写因此成为艺术。这就有了书法或书法艺术。汉字需要艺术,艺术帮助与成全了汉字,这是书法艺术之源。

 

书法的艺术性来自于汉字存在的需要,汉字天生需要艺术,或者说书法艺术就是汉字本身必需的内在法则。如果书法不成为艺术,这种复杂的图案如果没有艺术性,不成为艺术品,很难相信人们能够记住和能够辨识。看看中国历史上一闪而过的西夏文、契丹文及女书等少数民族文字,除了存在条件有限之外,在方法上仅仅在汉字上作加减,没有成为艺术化,也就没有生命力。有的原来依附汉字的文字,最后退化为拼音文字的音符,除了民族的原因之外,在文字形象的艺术性方面没有艺术化,以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在汉字的艺术性与工具性的关系方面,一般人过去是这样理解的。由于汉字充当语言的文字工具,因而在使用过程中派生出艺术性。其实这个因果关系要颠倒过来。正是书法的艺术性,才使这样复杂的汉字图案能够存在下来。汉字的存在,又会反过来影响汉语的语言性,巩固了汉语语言的基本方式。汉语习惯数千年稳固的传承,与汉字的存在密切相关。这一点可以从汉字的演变历史过程看出来,正是汉字的艺术性,在前人手中,汉字的书写成了艺术品,因此汉字简化产生新字的过程就受到阻碍,已经被废弃的古体字或繁体字,因为前人书写得很漂亮,而能不顾社会习俗的反对或法律的阻挠而顽强地继承下来。就像王羲之的字,有的写法已经变了,但今天仍然趋之若鹜。

 

汉字的艺术性与文字工具性,构成书法中的艺与文两种属性,这是汉字最基本的两种职能,它们始终共生共存,互为依赖,谁也离不开谁。离开了文字功能,成为所谓的纯粹艺术书法就会变成了画,而不再是书法。离开了艺术功能,其纯粹的实用书法,对于复杂的汉字来说,如果仅是单纯的符号,就不可能被社会所持久接受。书法随汉字的诞生与演化,其文字实用性与艺术性原始地结合在一起,就像蜗牛的身躯与壳一起发育一样,是无法分开的。然而正是汉字的艺术性,使汉字有了永远的艺术价值,能够受到人们持久的热爱,从而能够具有顽强的生存力。汉字这种艺术性成为汉字的生存力或生存条件。在汉字的二重属性中,汉字的艺术性成为核心要素,汉字的工具性反而依赖于汉字的艺术性。

 

                                              

 

书法具有多重文化品质,同时包含着中华文化的文化与艺术基因,成为一个奇丽而富藏的文化世界。书法兼艺又兼文,表艺又表意,艺文始终双馨同辉。在实用性书法中,书法以文字实用性为主,寓文又寓艺。在艺术性书法中,书法以艺术为主,寓艺又寓文。这是书法的文化两重性或多重性。从文字表意方面来看,汉字或书法承载着中华文化。汉字是中华文化的产物,又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悠久而又传承的文化。研习书法,就是置身于中华文化的深厚背景之中,与历史沟通,与先人对语,通古达今,知识得以充实。

 

从书法的艺术属性方面来观察,则具有明显的艺术特殊性,书法的艺术形式是最为独具特色的艺术品种。所有的艺术都是造型的和形象的,无论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然而其它的艺术品类,如绘画、音乐、雕塑、舞蹈、建筑都毫无例外的是具象的形象艺术形式,而书法虽然也是造型艺术,但却是独一无二的抽象的形象形式。书法艺术表现出中华民族特殊的形象思维方式。  

 

在形象表现方面。书法与画在表现方法上相反。画主要的表现的是外在对象,和具象的对象。观者直接看到的是表现对象的外在形象,至于作者的心境要通过画,来曲折间接地去想象。与画不同的是,书法借助于笔墨与文字图形,表现的形象是抽象的。这种观察与思维的方式对于外部世界的表现不是直接的或表面的,而是是间接的和内在的。这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是形象思维的理性方式。 

 

任何具象的表现形态,其对象都是感性的暂时的变动的,而抽象的艺术表现对象则属于形象思维的理性认识范畴。这种认识既是外部世界的抽象形象,同时又具有自己内心世界的认识方法的特征。书法作品既留下了对外部世界的观察,也留下了内心世界的最真实的写照。这也是内心的对象,是直接的内在的,自我的,就是心性。书法是一个窗口,像一面镜子,能够见到自己的心境,可以看到书家的心灵。观者可以直接从书法的艺术风格,观察作者的心性。艺术风格就是心性,是外部世界在自我内心世界的投影。 

 

在艺术表现方法方面,书法以笔法、结体和章法三大要素体系,提供了深厚的意趣。笔法服务于线条艺术,结体和章法体现的是结构与空间艺术,毫厘之间,墨色转换,变化良多。玩味其中意趣,无穷无尽。研习过程中,心手互动,视觉形象与心境交映,抒发内心世界,又得以自娱,乐在其中。古人笔记中常有“作字整日”类的记载,试问有什么样的娱乐项目,能够让人整日浸泡其中,而不产生厌倦。

 

书法不同的艺术风格所凭借的技法手段也具有特殊性,需要形成或创造自己偏爱的风格和偏爱的技法体系。传统的书法形式、风格与技法,如同海洋般广阔。个人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其中寻搜寻,汇集自己偏爱的要素,把自己搜集的因素重新组合、编织而成为一个个性的系统或体系,这是一个漫长的不断修正、增添充实的过程。像是在用筛子筛选过滤出符合自己的东西,搭建自己的建筑。这又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具有极强的欣赏性的自娱之旅,如跋涉于山水之中,一步一景,奇幻无穷。这还是一个没有止境的创新之旅。不仅年年有新意,月月有新意,天天有新意,而且时时有新意,故能吸引人沉溺其中,不觉厌倦。艺术鉴赏与文化创造的结合,是一种高雅的娱乐,心灵得以陶冶。 

 

这完全是由自己主导的艺术,也是表现自己的艺术,是自己拥有完全自由的,完全属于个人的事业。所形成的艺术风格,不论自己或别人满意与不满意,那都是自己的,不是别人的。自己的不可能与任何别人的相同。在书法审美的过程,不是寻找那种一般的美,最终是要找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美。所有对别人书法的学习,最终不过是借助别人的手段来塑造自己,是为自己做嫁衣。

 

寻找与选择自己适合的艺术风格的过程,就是认识自己,寻找自己,和发现自我的过程。最终是把发现的自我用书法形式表现出来,以塑造自我的书法形象。这是一种只有书法才具有的独特的自我表现的艺术方法,也是通过书法的抽象形象来认识自我的艺术方法。这是书法艺术的形象思维的认识与表现方法的特点。这种独特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形象是个性的抽象形象。这种艺术表现与创新,体现了一种服务自我的人本价值,终归是为实现人的发展而服务的。因而书法的表现方法在理念方面又是最现代最前卫的。

 

                                              

 

书法的艺术功能是汉字存在的前提因素。汉字的存在就在于它是艺术品,在于它的艺术性。如果不是艺术,没有艺术性,那么这样复杂而奇怪的文字图案,就难以久存。因为书法,才保持了汉字的存在。可以说汉字因艺术而存在,因书法而存在。

 

汉字成为艺术品,要归功于书法家。汉字不是天生就成为艺术品,而是人的艺术思维与艺术实践,使之艺术化。从殷商时期甲骨文的疏朗灵秀,到商周时期钟鼎上流美神秘的金文,到秦汉时期碑石上庄严典雅的篆隶,这种神态气度,如同图腾一般奇特,那是整个民族精神的写照,当然也是有当时优秀的书法家,把握住这种精神与时尚,将其书写与刻铸而变成书法。世世代代的书法家都在从事同一个任务,他们之间的差别无非是前期并没有留下姓名而已。他们在历史条件变了,时代的风尚变了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艺术敏感与特殊的视觉,捕捉时代的艺术气息与时尚,通过不断的试验,把每一个汉字变成了现实的合乎时髦的艺术品。历代书法家在不同的历史台阶上,以自己的艺术禀赋,从事美化汉字的共同任务。书法家是汉字的工程师与美容师。他们是汉字的捍卫者,也是汉语语文的捍卫者。这也是汉字存在的最重要的根源。

 

随着近代中华历史的厄运,产生了一种看法,认为汉字或汉语语言是中华落后的原因,因此要把汉字取消,把汉字变成拼音文字。这个问题牵涉到认识中国汉语的特点,也就是认识我们自身的民族性。

 

汉字是汉语的基石,而汉语又是在汉字环境下形成的,受到汉字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汉语与汉字二者的适应性。汉语与汉字的适应性,就在于汉字的象形特征,维系了汉语的统一性与稳定性,这是汉语的最重要的特点。尽管汉语中同音字很多,也不妨碍使用。汉字的象形性,恰恰是区分同音不同意的汉语发音特点,而采取的补充与纠正措施。语言或许表达不准确时,就用写字来佐证。这对解决中国十分复杂的方言体系,是十分有效的。如果完全用拼音文字,汉语的同音字问题则就是无法解决的,有的会如现在人们所戏说的绕口令。对于方言来说,由于语音的复杂,汉语就无法使用。正是由于汉字的象形存在,形成了维系汉语语言的统一性与稳定性的基础。这是从秦代书同文开始的中华历史,汉字维系了中华大一统的历史存在,是创造灿烂中华文明的重要条件。

 

汉字的象形性,不仅仅是语音体系的辨识佐证,而且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语言文字方式本身也是逻辑思维方式。由于汉字的象形性,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不仅是由锣鼓听音,说话听声,而且也包括见字识义,见形知义,或望文生义。因此中国人的语言逻辑思维产生的方式是双重的,由语音产生的逻辑思维,与由字形产生的逻辑思维共生。一般来说,由见形思义而产生的思维方式,比起由语音传递而思义产生的思维方式,要快捷与直观得多。这就像从观察人的表情来判断情绪,比起用语言来表达情绪,要省略得多一样。这是汉语汉字环境下的思维特点。

 

如果强行把汉字改为拼音文字,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取消了汉字的象形性,也就取消了汉字的艺术性,或书法的存在价值,就毁灭了一种重要的艺术品种,同时也取消了一种重要的语言思维方式。可以设想取消了汉字,非但汉语无法使用,思想交流受到影响,而且连中国人的直接由形象思维产生的逻辑思维方式,也将受到影响。遑论那些古代的典籍,先前的文化如何接续,带来的将是中华文化的从基础上的断裂。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这将把中华文化连根拔起。

 

现在全世界除了中国,都是拼音文字,中国显得与众不同。其实根本不必要觉得羞愧与尴尬,反而应该为之骄傲。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这是一座文化丰碑。过去认为汉字复杂难学,然而正是这种复杂的文字,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发育了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其艺术抽象性独步世界。世界的文化艺术因有区别,才能有比较而丰富多彩,才能有久远的发展前景。有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汉语汉字与书法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影响,将会越来越被世界所认识和接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