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黎海滨(whlihaibin) - 三十年前,那些陪你度过艰难岁月的朋友,如今你们还经常联系吗? 二十年前,那些陪在你身边、无话不谈的老同学,现在你们还经常见面吗? 十年前,那些一起共过事、出过差、喝醉后抱头痛哭过的老同事,你知道他们现在过得好不好? …… 四十五岁才明白:好朋友不是一个一个地走散的,而是一拨一拨地走散的。 第一拨好朋友走散,是在大学毕业那年。 曾经同系、同班、同寝室乃至上下铺的同窗,彼此去了不同的城市,甚至不同的国家。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让我们的关系不知不觉地从密友变为旧相识。 第二拨好朋友走散,是在入职之后。 我们参加工作了,终于能够自立了。你我分别进入不同的单位、不同的行业。隔行如隔山。入职之后,昔日的好朋友难得见面。偶尔见面,能聊的话题越来越少了。上学的时候,我们还可以一起吐槽老师、调侃同窗。现在,我们能聊什么呢? 我们各自的工作内容完全不一样,职业规划更南辕北辙。你现在喜欢和讨厌的人,我几乎毫不熟悉。除了将过去反复咀嚼,勉强维持着冷场的尴尬,我们真的没有更多的知心话可说。 第三拨好朋友走散,是在结婚之后。 你的婚礼很热闹。好朋友们都来了,送来了份子钱,送来了最真诚的祝福。 哪知从此以后,我们见面越来越少,联系越来越少。后来,我们相继成家立业,有太多的事情要操心了。柴米油盐,人情往来,这些琐碎占据了全部的闲暇时间。到最后,老友的信息,竟然靠他人辗转相告。你甚至无暇去问问老友:最近过得好吗? 就这样,那么多好朋友,一拨接一拨地走散了。 是你变了,或者是我变了吗?都不是。 好朋友一拨一拨地走散,友情无疾而终,并非谁有什么过错,可能只是因为,岁月在变迁,而我们彼此都在成长。 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沿途会经过并且停靠许多个车站。每次经停一个站台,就会有一拨人下车,同时又有一拨人上车。列车开出愈远、愈久,你身边的老朋友就会愈来愈少。车至半途,当你站起身来,举目四顾,就会发现,那始至终陪着你、一直没有下车离开的朋友简直屈指可数。你不敢想象:当你的人生列车开向终点,还有没有一两个人能陪着你走完全程呢? - 人到中年,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 四十五岁才明白:身边的大多数人,只是我们生命中的过客与观众。一生中,来来去去很多人,却只有极少数可以成为你的朋友,参与你的人生;大多数都是观众,只站在你的人生边上旁观,无关痛痒地笑看你起落沉浮。 作家余华在《细雨》中写道:“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友人,而是回到了孤单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了独自的生活。有时我也会因为寂寞而难以忍受空虚的折磨,但我宁愿以这样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自尊,也不愿以耻辱为代价去换取那种表面的朋友。” 四十五岁以后,我告诉自己:不疼你的人,不要去找;不帮你的人,别去讨好;不想你的人,绝不打扰;疼爱你的人,放在首位;帮助你的人,和他深交;惦念你的人,把他记牢。 患难见真情。人,真正遇事了,才知道谁会对你全力以赴,谁却对你熟视无睹,谁是焦急的牵挂,谁转身就是天涯路人。做人其实很简单,你对我好,我会对你更好,人心换人心,懂得珍惜才配拥有。 人到中年,我不再相信“财聚人散、财散人聚”之类的鬼话。那种撒钱招揽酒肉朋友的做法,只适合做生意的大佬们玩。像我这样的普通工薪族,恕不奉陪——攒点钱不容易,不能随便撒了,还得留着养老呢! 朋友在于质量 ,不在数量。你无需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 一生中交朋友,不一定要交有钱有势的,但一定要交有情有义的,不一定要交形影不离的,但一定要交心里有你的。你落难了他不袖手旁观,你寂寞了他不远离视线,你开心时他为你欢心,你伤心时他为你担心。人在旅途,能认识的人不少,能深交的人不多;能陪你笑的人不少,能陪你哭的人不多。真心的朋友,肝胆相照,携手一生,懂感恩……这才是所谓的交心。 “有酒有肉多兄弟”,这句古话说得很对。那些有钱人,高调大方地请客,自然热热闹闹。白吃白喝,愿意捧场的人看起来很多。可是,这句古话还有下一句:“急难何曾见一人”? 四十五岁以后,我不再以屈尊为代价换取友谊,不再以穷大方的方式,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 是的,人生就像一列火车,沿途会停靠许多车站,好朋友们一拨一拨地上车下车,只有很少的几个人可以自始至终陪着你走完全程。当陪伴了一段旅程的朋友要下车时,即使不舍,我们也该心存感激,然后挥手道别。 眼看着那一拨一拨地走散、渐行渐远的好朋友,我只想说一句: 很高兴你能来,不遗憾你离开。 我们曾经真心相待过,一起开怀笑过哭过,这就足够了。 本文作者的新作《四十五才明白》~ ———————— (作者黎海滨(whlihaibin)友情提示:以文会友,文友如想获得作者的图书《四十五岁才明白》,可加作者whlihaibin,取得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