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尚德俊分2期治疗冻疮

 86tui 2018-01-03

早上读文章,晚上看评论。


中医书友会第1565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前一段时间小编发过一篇《手足脱皮、干裂,这里有3个办法》的文章,有书友留言:冬天到了,冻疮又快出现了,小编能发关于治冻疮的文章吗?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内有附方,满满的干货,快去学习使用吧!(编辑/闫奇峰)

冻疮

作者/陈柏楠 秦洪松 刘明


冻疮是寒冷季节常发生的疾病,尤其是在寒冷地区室外工作者容易发病。


严寒受冻,以及身体虚弱,营养不良等,受冻部位血管痉挛,血液循环障碍,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发生皮肤坏死。受寒冻后,气血瘀滞,营卫失调所致。《疡科心得集》指出:“冻疮,乃天时严寒,气血冰凝而成。”


多发生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鼻尖和耳廓等暴露部位。受冻部位发凉、麻木,皮肤苍白,逐渐发红、肿胀,形成紫红色斑块,发痒,灼痛,严重时出现水疱或发生皮肤坏死,形成溃疡。

 

【临床治疗经验】

 

应改善血液循环,流通血脉,促进溃疡愈合。

 

红斑期:


初起,紫红色斑块未破溃者,宜温通活血、调和营卫,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减、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患肢冰冷,阴寒证较重者,应用阳和汤加味。

 

同时,应用回阳止痛洗药、温脉通洗药或用透骨草、冬瓜皮各50g,煎汤乘热熏洗患处。熏洗后,用蜂蜜、熟猪油各15g,樟脑1.5g,调成软膏,涂搽患处。

 

溃破期:


红斑已溃破者,宜活血消肿、润肤敛口,仍应用当归四逆汤加减,或内服八珍汤加减。同时,应用润肤洗药或用生地榆30g,紫花地丁、川芎各15g,芫花、甘草各10g,煎汤乘热熏洗患处,洗后用生肌玉红膏油纱布换药。

 

治疗冻疮,应用熏洗疗法,由于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有显著的活血通脉、消肿止痛、生肌收口等作用,是一种独特疗法,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附方:

 

1.回阳止痛洗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处方:透骨草30g,当归、赤芍、川椒、苏木各15g,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川牛膝、白芷、海桐皮各10g。

 

用法:将上药共为粗末,用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后,过滤去渣,乘热熏洗或溻渍患处,每日1~2次,每次1小时。如有疮口,熏洗后,再常规换药。

 

功用:回阳止痛,活血通络。

 

2.温脉通洗药(笔者经验方)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艾叶、羌活各20g,川椒、白芷、生附子、生南星、干姜、红花、甘草各10g。

 

用法:加水煎汤,乘热熏洗患处,每日2次。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通脉。

 

3.玉红膏油纱布(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处方:当归60g,白芷15g,紫草6g,甘草36g,血竭、轻粉各12g,白蜡60g,香油500g。

 

制法:将前四味药放入香油内浸泡5天,再将药煎枯为度,过滤去渣,继加热熬油,再把血竭、白蜡放入油内熔化,后再加入轻粉,搅匀成膏(即《外科正宗》的生肌玉红膏)。如加纱布条经高压蒸气灭菌后,即制成玉红膏油纱布,备用。

 

用法:外敷疮口,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

 

功用:解毒去腐,生肌敛口。




拓展阅读:

介绍一个防治“冻疮”的小验方

桂枝汤加味治冻疮


I 

I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