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那是一丛植根于诗经里的记忆。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或许是从那时起,芦苇便与相思结下了亘古千年的不解之缘。 夏末秋初,芦花如约开放。飘摇中,风雅自现。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提笔驻足。陶醉于眼前这一片浅水之中婀娜多姿的摇曳。 芦苇多情。你看岸边迎风而立苍茫的芦苇、若飘若止,柔媚而清婉。仿佛惦念远方心上人的伊人,素衣浅裳,隔水而望。那深情目光的所到之处都化作翩跹芦苇,待清风漾起,绽放满湖相思。 芦苇高洁。从不浓墨重彩、花香四溢。吹绿了湖州,悠扬了渔歌,也婆娑了采莲女的亭亭倩影。季季轮回,缄默的守护着一方堤土。 芦苇坚韧。成簇成丛,极易生长。不论在狂风中如何飘摇,骤雨渐歇时,她便又缓缓挺立,牵挂其根、固守其土。 由著名词作家贺东久作词、著名曲作家印青谱曲的歌曲《芦花》,描写歌颂的正是如芦花般恬静美好的女子对即将离开家乡、奔赴祖国边疆保家卫国的心上人含蓄质朴的情愫。 作品借景抒情,赋予了芦花鲜活的生命力和缠绵的人间真情。其中“花飞为谁”的发问和“千万里相随”的依恋并没有将人物情感停留在离情的感叹上,而是升华为对亲人边防军“莫忘故乡秋光好,早戴红花报春晖”语重心长的叮嘱。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天津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主任赵振岭教授于2015年将这首作品收录进个人专辑《月是故乡明》中。
这首经典的作品曾被很多女高音演唱过,男高音版还为数不多。作为男声的演绎,在演唱时更着情于家国大爱,赋予了这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芦花》又一种刚柔并济的风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