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坑支护设计行业的极端乱象

 川上曰图书馆 2018-01-03



自2012年毕业以来,笔者一直从事基坑支护设计工作,五年多来接触了近百个基坑支护设计工程,结识了很多基坑支护设计人员。在不断的实践与交流中,体会到了基坑支护设计人员的不易,看到了基坑支护设计行业的极端乱象,具体如下。


  不尊重创作成果,公然剽窃


基坑支护设计是综合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条件、基坑开挖面积及深度等因素,给出基坑支护的方案。基坑支护设计不同于工程勘察,工程勘察类似于医院的抽血化验,旨在反映客观情况;基坑支护设计类似于医生开处方,同一种病,不同的医生可能开不同的药,药效及费用的不同体现了医生的水平差异。由于基坑支护型式众多,因此,同一个项目,不同的设计人员可能设计出不同的支护方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支护方案的工期及造价体现了设计人员的水平。支护设计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跟建筑设计类似,属无中生有,不同的设计人员创作出不同的设计方案。

    

按理说,在评标过程中,支护设计方案优秀,支护报价可以相对较高,因为设计费相对于工程造价来算是很微小的。然事实常常不是这样,为了将工程造价和支护设计费统统降至最低,无良的开发商毫无节操可言。笔者曾参与过一个民营开发商的基坑支护项目设计投标,参加投标的有七八家,笔者的设计方案是最优的,在整个设计思路、支护方案选型上均明显优于其他六家,节省工程造价近千万,然并卵,笔者并没有中标,只因笔者的设计费稍微高了几万。为了节省几万的设计费,甲方直接进行了二轮招标,要求其余几家均按笔者的方案重新设计,然后进行二轮报价,二轮报价其实看的就是设计费报价,谁低谁中。这种做法丝毫不尊重劳动成果,毫无知识产权可言,赤裸裸的剽窃。类似事件,笔者所见所闻起码有四五次。

    

低价竞争,贱卖智商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政府、企业监管力度的加大,现在绝大数项目都需要进行招投标。基坑支护设计招投标评标时,往往都是价低者中。按理说这个价低应指支护设计方案的工程概算价最低或工程概算价+支护设计费总和最低,但实际上常常指的是设计费最低,因为支护设计方案往往大同小异、差别不大。对于一些无良开发商,即使设计方案差别很大,也是选择设计费报价最低者中,因为中标后可以要求中标者按投标时概算价最低的支护设计方案重新优化设计——恬不知耻的剽窃。


有鉴于此,企业及老板们为了生存,不断地靠低价赢得项目。由于设计不像施工,施工有成本价且成本价可以根据人、材、机等量化出来,中标价不能低于成本价,否则亏损。设计的成本主要就是人员工资,而人员工资可以通过绩效提成来控制,比如按项目合同额的18%来提成,签的多提成多签的少提成少,因此,对于开发商而言,似乎无论设计费多低都是可接受的。由于价格越来越低,企业和老板为了维持企业和员工生存,不得不通过接更多的项目来实现产值的平衡。比如去年通过20个项目做了300万产值,净利润120万。今年还是想挣120万,但受市场竞争影响项目的设计费明显低于去年,那只能通过多做项目来实现,做30个项目甚至是40个项目,因为只有有的做才有的赚。同样的,对于设计人员而言,为了拿同样的工资,就要付出1.5倍甚至2倍的努力,这造成了基层设计人员工作负荷不断加大,但薪酬水平却提升较慢甚至不提升的困局,基层设计人员苦不堪言。


曾有一个旧房拆除重建项目,该项目四周紧邻居民楼,地下障碍物繁多,基坑开挖深度5m左右,开挖面积约1万m2,处于长江漫滩淤泥质地层。开发商邀请了当地几家支护设计单位报价,当时笔者所在单位咬牙报了8万元设计费,觉得实在不能再低了。然最终的结果让我直呼不可思议,因为有一家单位只报了2万元设计费,成功中标,这是低价抢项目的一个极端案例,完完全全的贱卖设计人员的智商。

  

  介入过早,反复改图

随着基坑往深、大方向发展,基坑支护和开挖的工期占整个工程工期的比例越来越大,地下室施工周期往往占整个工程周期的1/3以上。为了加快工程进度,甲方往往想先行施工支护结构和开挖基坑,以加快进度、节约工期。因此,常常是建筑专业刚开始设计,就被要求给支护提条件,提地下室轮廓和挖深。勘察外业还没完成,就被要求给支护单位提设计参数。支护设计单位拿到这些资料确实可以开始做支护设计,前提是这些资料是基本准确的。但往往这些资料都是在不断修改的,地库轮廓在变,开挖深度在变,施工顺序在变,坑边须保护的对象也在变。而且这些改变不是一遍两遍的,是十遍二十遍的。其实,除了在最后一版定下来的建筑条件上所做的支护设计是有效的,其余多次反复的修改工作都是无用功,除了能不断地给甲方交差外,不产生任何价值。


曾有一知名开发商的一个售楼处的支护设计项目,挖深只有4 m多,开挖面积约1500 m2。当时甲方以该项目后续的大地库支护设计给我们作为交换条件,说服我们以2万元的设计费承担该售楼处项目的基坑支护设计工作。当时,我们觉得支护面积小、挖深不大,且土质条件相对不错,因此欣然接受。谁曾想,这个项目后来改了20几遍,负责这个项目的同事几乎改吐了。几乎是每天调整一版,不是正负零调了,就是开挖范围或开挖深度调了,支护条件不断在变,支护方案不断在调。


结语


上述乱象,都是笔者亲身经历的,是极端的、极不正常的。希望广大支护设计单位及人员引以为戒,提高认识,加强行业自律,尊重劳动创新成果,抱团取暖,杜绝基坑支护设计行业的极端乱象,还基坑支护设计行业应有的秩序。


(作者:林克昌;图片: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