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庭教育慎用物质奖励

 百科知识博览 2018-01-03

心理学家德西曾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有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吵闹非常,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给了每个孩子10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谢谢你们。”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又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又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孩子们高高兴兴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2美分,孩子们勃然大怒,“我们多辛苦才给2美分!”他们发誓再也不来为老人玩了!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这就是德西效应,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德西效应在生活中时有显现。比如,父母经常会对孩子说:“如果你这次考95分,就奖励你100块钱”、“要是你能考进前5名,就给你买一部手机”等等。家长们也许没有想到,正是这种不当的奖励机制,将孩子的学习兴趣一点点地消减了。

人的行为动力来源于两大动机,即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而物质奖励会让人的内部动机消减,最后只能依靠外部动机行动。

用物质的方式对孩子加以激励,确实可以强化孩子的情绪,使得他们持续一些正面的行为。但是,如果我们总是用物质奖励的方式去刺激孩子,时间一长,激励的效果就会变得越来越差。

边际效应告诉我们,孩子连续获得某类物品,那么,随着拥有物品的数量越来越多,他所获得的愉悦会越来越少。很多父母为了保持激励的强度,只有不断提高物质奖励的频率和额度。这样,物质奖励就像进入了一个无底的黑洞。

同时,这样的物质奖励会让孩子物质欲望膨胀,变得功利和势利。一位妈妈对她6岁的孩子非常宠爱,习惯于通过做一件事给多少钱这种方式让孩子听话。有一天,家里来客,妈妈对孩子说“这是妈妈的朋友,来叫阿姨。”正在玩积木的孩子头都没抬,说:“叫一次阿姨多少钱呀?”真让人啼笑皆非。

还有些家长可能更没想到的是:一不小心把物质奖励变成了贿赂。当孩子不听话时,父母会对他们许诺物质上的奖励。也就是父母用贿赂换取对孩子的掌控。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表现不好的时候,却会得到某个奖励,家长必须警惕。

物质奖励的类别选择也很重要。家长可以选取对学习有所裨益的一些东西,如图书、学习器具等,而一些与学习无关的奖励,则最好谨慎实施。

 

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家长要体现和塑造学生价值观,让学生有责任感、成就感、集体荣誉感、自主选择的权利等,家长应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增进孩子对学习的情感和兴趣,增加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动机,帮助孩子收获学习的乐趣。帮助学生建立内在的驱动力,让孩子朝着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努力前进,让激励作用正面而持久。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慎用物质奖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