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小哨 正在跟诊小新的女文青 那么地爱中医 透过一个个医案,写你我的人生 今天不写医案了,咱们一起聊聊这波汹涌的疫情吧。
进了12月,我在的很多妈妈群讨论话题,从买买买/医美/娃上小学面试攻略/陪娃写作业这些常规吐槽,越来越多地转向了下面几个关键词: 嗯,一年一度的疫情又来了。 作为一个八岁娃的孩他妈,我对“儿童医院人满为患,排队三小时挂到号”这类的标题有着天然的敏感。每次听到有人说今年冬天流感太厉害了,我心里都默默地想,其实,每年12月到2月之间的新闻标题都是一样的啊。。。
不过,今年的疫情确实很汹涌。前几天看到南京儿童医院一天挂了一万个号,也真是让人看的心惊。
所以这个月小新诊室里的小朋友明显多了起来。不仅仅是小朋友,来看诊说发烧,说浑身酸痛的大人也多了起来。我自己身边很多朋友倒下了,诊室里其他跟诊同学,也有很多身边人倒下了。
但就我观察下来,这波疫情无论症状有什么不同,,大多数病人有个重要的相似因素:湿裹。 湿裹又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部分病人表现出来的是湿和热相裹,一部分病人表现出来的湿和寒相裹。
湿热相裹的病人,又可以根据湿和热的比例做个大概的分类。
如果热重于湿,可能会热度更高,甚至发展成猩红热。 如果湿重于热,可能发展成水痘,也有可能形成痰饮,咳个不停。
而寒湿裹挟的病人,则会有身冷,发热,浑身酸痛,以至于出现腹泻的表现。 现实中,很多生病的娃们根本没机会看中医就直接被吊水了,还有不少相信中医育儿的妈妈们,却一知半解拿不准辨证。
与其这些湿裹的娃们被简单粗暴地塞下一些寒凉的中药,或者在医院急诊室里等上一夜之后吊水,我们还不如用一些简单的办法帮助妈妈们,在娃刚刚生病的时候做些大方向的辨证,并推荐一些成药给妈妈们作为使用参考。
让一口仙气吊着的妈妈们五分钟学会搭脉,有点强人所难。而通过观察娃的舌头做判断,是妈妈们身体力行可以做到的。 所以,我收集了最近一些生病的大人和孩子的典型舌象,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舌头的辨证方向吧。 湿热裹挟,热重于湿的舌象大概是这样的: 舌头底色本身偏红 比较典型的这种舌象叫“草莓舌”。 这个图片里的小朋友,从小阳明胃经就比较热,过去生病都是走阳明胃经去处理。 这次生病的舌象也是舌质偏红上有黄腻苔。他的症状表现包括发烧,咽痛,略有口渴,嘴唇红。 这种舌象可以使用的中药: 甘露消毒丹 淘宝上可以买到 甘露消毒丹是温病大家叶天士所创,用以处理“丹痧”(类似现在西医的猩红热病)。 甘露消毒丹的组成成分里,有连翘、射干、贝母、薄荷,所以对于有咽痛症状的湿热裹挟,是比较对症的。 小新最近就是用甘露消毒丹搞定了几个西医诊断为疑似猩红热的娃。 湿热裹挟,湿重于热的舌象大概是这样的: 舌头本身的颜色相对于“热重于湿”的舌头来说没那么红 但是苔腻明显 和上面一张热重的舌象图比较 湿重的舌头感觉更多被一层滑滑腻腻的苔所覆盖 另外,湿重的重要症状就是 这个图中的妈妈,平素就是脾虚的人,所以大家看到她舌体胖大,边有轻微齿痕。 我们还可以透过舌苔看到郁热的红点,舌尖部分也是红的。 她用的是藿朴夏苓汤合栀子豉汤,一剂之后也退热了。 这种舌象可以使用的中药: 三仁汤或者藿朴夏苓汤 这两种药淘宝上也可以买到 三仁汤和藿朴夏苓汤有比较接近的组方结构,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藿朴夏苓汤的组方结构里有藿香,半夏,茯苓和淡豆豉。 这几味药芳香宣达的能力更强,擅长用芳香的特性搅动粘滞之湿。 而三仁汤的组方结构里有通草,滑石,竹叶,这几味药的特性则更擅长处理郁热。 痰热中郁的舌头也有自己的特点: 这种舌的舌面上 水光会更明显些 舌头本身的颜色有点郁热暗红 这个图中的妈妈有点悲催。 日日夜夜地咳咳咳了一个月,然后总觉得胸疼,去照了一个西医胸片,结果说是她咳嗽太用力,居然把肋骨都咳断了。。。 她用了柴芩温胆汤,5剂之后就不怎么咳嗽了。 (现在在发愁肋骨怎么长好。。。) 这种舌象可以使用的中药: 温胆汤 淘宝上也可以买到 著名的温胆汤上场了。 它的组方结构是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炙甘草,白茯苓。 温胆汤可以清化人体三焦中的痰热,在实际的临床中,温胆汤是小新很常用的透三焦热化痰的处方。 寒湿中郁的舌头和前三种舌相比明显不同: 最大的不同就是 舌头本身颜色偏淡或者正常 而不是偏红偏暗 寒湿中郁的舌苔一般白厚腻 这是和外感风寒舌象的很大区别 单纯的外感风寒 舌头一般来说不会这么厚腻 只是一层淡淡的薄白苔布满全舌 寒湿中郁的病人常常会觉得 身体一阵阵发冷 但是不太口渴 可能有全身酸痛 有些人还会腹泻 这个图中的妈妈,最开始的症状是身上一阵阵发冷,口不渴,没有汗,拉肚子。 然后,自己用了感冒清热冲剂。阳气被进一步削弱后,就悲催地开始发烧了。。。 她后面用了两支藿香正气水,第二天就出汗退烧了,身体的酸痛感也明显改善了。 这种舌象可以使用的中成药: 藿香正气水 一般药店都可以买到 藿香正气水真的是家庭必备的中成药。夏天吃寒凉造成的高烧腹泻可以用,冬天寒湿中阻的时候用,依然非常有效。 藿香正气水组方结构里的紫苏,藿香,白芷这些偏辛温的药,有一定程度的解表发汗作用。而苍术,厚朴,大腹皮可以燥湿运中,所以藿香正气水是处理寒湿中阻很理想的中成药。
多说一句,遇到这种寒湿舌象的病人,如果去医院吊水是很悲剧的,冷冷的水进到身体里,只会消耗身体更多的阳气,增加更多的痰湿,真的是与对的处理方法背道而驰。 湿浊伏于膜原的这种舌象也是相当典型: 舌边红 舌苔垢腻 中医喜欢用“舌苔白厚如积粉”来形容 给大家看个图 这种舌象不算很多 但是恰好这几天 一起跟诊的东华君同学碰到了一个小姑娘患者 是这种舌苔
小姑娘起病很快,发热,嗓子疼,身体累,咳黄痰。 东华君同学给小姑娘用了达原饮合栀子豉汤,一剂之后也退烧了。 这种舌象可以使用的中药: 达原饮 淘宝可以买到 达原饮也是很著名的治疗温疫类疾病的药物,明末吴又可所创,出自他写的那本著名的传染病专著《温疫论》。 达原饮的组方结构是槟榔、厚朴、草果仁、知母、芍药、黄芩、炙甘草,处理的是停留在半表半里膜原之处的温邪。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深入研究一下《温疫论》这本书。 大致的舌象分类先写这么多。 但在实际临床上,各种需要考虑的兼杂情况其实非常多,需要更细腻的辨证和思考。 包括地域的因素都要考虑进来,比如室内潮湿没有暖气的魔都及南方地区,与室内干燥热气腾腾的帝都和北方地区相比,病人湿裹的严重程度会更高。
还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兼杂症,还是一定要面见中医大夫去处理的。 就像写这篇文字的前一天 小新刚用越婢汤加半夏加苍术 处理了一个 高热谵语,口渴咽痛,身痒 疹出不畅,咳嗽眼睛痛的娃
这是一个舌尖微红、舌苔略白腻的舌象 这个舌苔其实并不典型 单凭舌象不好做出对症状的解读 一定要舌脉症结合着分析
小新在查看了他的舌,脉,症后 得出的病机判断是 “外有寒郁,内有痰湿,郁而化热” 他用越婢汤加半夏加苍术后 小朋友一剂退烧 全身从头到脚出满红疹
所以类似这个娃的情况就比较复杂 就不是上面五种舌苔可以分类的了 一定要去面见中医大夫 各位妈妈们,中医学习之路既有典型的辨证分类,又有非典型的病机推理。 舌象是一个客观的指征,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给我们一个大致的判断方向。但是仅凭舌象给到我们的信息还不够全面,中医诊病力求细致全面的信息收集,最后才会更接近真相,得出严谨的病机判断。
说真的,在养了八年娃之后,我的很多价值观改变了,而在重建的人生价值观里,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这世界上,妈妈是最热爱学习的人。
所以,我们一起慢慢来,循序渐进地学习,在一个个小小的成就感中不断成长,做娃身体的守护神。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