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 | 天才是如何形成的

 四通书斋19 2018-01-03

我最近看了一本不忍释卷,几乎一口气读完的书叫《The Talent Code》。


四年前我看了另外一本《Talent Is Overrated》。这两本书结合起来,非常浅显易懂地分析总结了所谓“天才”这件事。




不要觉得这是个很boring的话题哦,这个「天才形成」的原理具备彻底改变你整个人生的魔力。


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 先从「一万小时」理论说起 ~


你们应该都很熟悉这个理论了。


莫扎特虽被誉为“音乐神童“,他在少年成名前,已经因为他的作曲家父亲和他的牛逼老师,累积了差不多一万小时的作曲经验。


老虎伍兹被誉为「高尔夫天才」,然而他父亲就是个高尔夫狂热爱好者,他还在襁褓的时候,就已经看过无数次他父亲的挥杆,到他成名时,也已经积累了一万小时的高尔夫经验。


但我觉得大多数人对这个「一万小时」理论的理解是有问题的。


一万小时是个什么概念?


  • 你每天投入一个小时,需要27年

  • 你每天投入两个小时,需要14年

  • 你每天投入三个小时,需要9年


但是!你每天投入八个小时,只需要三年半啊。


然而并没有任何行业的大拿,是只花了三年半就成功的。专业运动员们,音乐家们,从小每天训练的时间肯定超过三个小时,但是他们成名前,绝大多数都奋斗了超过10年。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这一万小时,不是“10000 hours of pracrice”,是「10000 hours of  DEEP PRACTICE(DP)」


而你每天能做的DP是有限的

~ 什么是DP?~


《The Talent Code》:
Deep practice is built on a paradox: struggling in certain targeted ways— operating at the edges of your ability, where you make mistakes— makes you smarter. Or to put it a slightly different way, experiences where you're forced to slow down, make errors, and correct them. 


意思就是,光练是没有用的,要练的痛苦,纠结,磕磕巴巴,针对自己的痛点,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在你的能力边缘练。


《Talent is overrated》里说的「Deliberate Practice」也是类似概念:
...working on technique, seeking constant critical feedback, and focusing ruthlessly on shoring up weaknesses.


《Talent Is Overrated》里有一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了DP和一般训练的区别:


科学家们为了搞清楚出色的音乐家们跟平庸的那些有什么区别,跟踪研究了一个小提琴班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些后来变成了杰出的小提琴家,有些去了很著名的乐团,剩下的变成了普通的小提琴老师。


科学家们本来猜测,这三批人的训练时间肯定不同。杰出的小提琴家,练习的时间肯定最长,其他两组人依次减少。


然而他们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三组人每天练习的时间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那到底区别在哪里呢?


在他们练习的方式:


  • C组(小提琴老师)每天练习时间很不固定(看心情),而且练习的时候总喜欢把自己喜欢的,练的比较熟的曲子从头到尾完整拉几遍

  • B组(著名乐团小提琴手)每天练习时间固定,练的是自己不熟的曲子

  • A组(小提琴家)不但每天练习时间固定,他们总是找他们最不熟,最不会,最难的片段来重复练,听起来是最磕磕巴巴的


你看,同样的老师和学习环境,同样的练习时间,那些每次练习冲着享受和轻松去的人,渐渐落后了,那些每次练习都在挫败,痛苦,磕巴中度过的人,渐渐磨练出了出色的技能。


他们的区别就是DP。


为什么DP那么神奇?

~ DP -> 髓鞘形成 ~


在我上上周写的《探讨 | 终极问题 之 WHY MBA?》里,我解释过髓鞘的概念:


我们的所有动作,行为,思考

都是在执行大脑发出的命令


这个命令是由神经元发射脑电波完成的

电波发射的越强越快,你的反应也就越强越快越精确

这个电流的回路,就是你的“技能”

Skills = Brain Circuits

让电流变得更快更强更精准的方法

是在线路外面包一层绝缘体

绝缘体越厚,技能越强


这个绝缘体叫做「Myelin『(念「麦儿冷」):髓磷脂。由它一层层包裹形成的绝缘体外壳叫做「髓鞘」。


髓鞘的作用是:让你大脑发出的电流不流失,并且增强这个电流的速度和强度,如下图所示:




你们可以看到,没有髓鞘的左边,脑电波行进的很慢,而且走不到三分之一就消失了,没法到达下一个神经元。这就意味着你努力想要做一件事却做不到,做不好。


右边有了一层厚厚的髓鞘,脑电波迅速准确地到达了目的地,这就意味着你想要做一件事的时候,轻轻松松,精准出色。



那髓鞘是怎么形成的?


简单的说,就是你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不断发射脑电波。每一次发射,就有一个绿色的,长的像小章鱼的细胞(简称Oligo)游过去,吐一点点myelin在这条新的回路上面。




那怎么才能持续发出「加强技能」的脑电波?


当你struggle的时候,当你处在你的能力edge的时候,当你被push出你的comfort zone的时候。


换句话说:当你做DP的时候。

然而无论你多努力,我们每天能产出的髓磷脂是有限的。Oligo每次只吐那么一点点,你反复刺激它,它每天能产出的总量也是有限的。


像蚌养珍珠,珊瑚成形一样,髓鞘要通过无数的脑电波,一点点增强,一点点积累,通过一个漫长的积累期,才能形成。


而且,髓磷脂是活体,意味着你不用它,它就分解消失。


所以髓鞘的形成还是一个“逆水行舟”的过程,不进则退。


【这就是我反复叮嘱大家每天都要复习的原因啊!两天不复习,你之前好不容易辛辛苦苦刺激出来的髓磷脂就都分!解!掉!了!


髓鞘还有一个特点叫做:不可逆。


虽然髓磷脂会分解消失,但经过长期积累,一层一层形成的髓鞘,分解起来是很慢的。


而且分解前提是:你不去用它。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复习GMAT总在原地踏步,长时间没有进步?因为Old Habit Die Hard」,一旦形成固化思维,你会不由自主发出固有的,熟悉的脑电波,增强原来就很强的髓鞘。


【所以我一直强调GMAT/申请一对一分析的重要性,因为你需要一个外力,帮你从固化思维里拉出来,强迫你发出新的脑电波,在正确(但很弱)的地方建立新的髓鞘啊。


~ 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


  1. DP是很艰难的,因为挑战自我,在自己能力边缘练习的过程是由无数失败组成的,这个过程既不愉快也不轻松

  2. 然而只有DP能激发新的脑电波,让你建立新的髓鞘(新的技能)

  3. 髓鞘的形成是漫长的,需要无数脑电波的刺激

  4. 髓磷脂是活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 髓鞘的形成是不可逆的:“Old Habit Die Hard”


所以,天才的形成不是简单的一万小时。


天才的形成,首先需要passion:有了真正的兴趣,你才可能坚持一个长期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你来说是“痛并快乐着”,对没有passion的人来说就是purely“痛”),才可能完成以上1234。


天才的形成,还需要一直接收到critical feedback,才能满足以上第5条:躲开“Old Habit”,在正确的地方持续加强。


所以,天才密码公式是这样的:


Ignition = passion带来的持续刺激 + master coaching带来的持续刺激

~ 最后 ~


我觉得老天造物真的很神奇。它没法把每个人的技能在出厂前就全部设置好(这样怎么跟得上时代的变迁,环境的变化),但是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基因里都印上了成为天才的密码:髓鞘。


但是髓鞘随便长,太浪费资源了。所以老天又做了一个设置:


只有你真正发自心底有热情,并且愿意为一件事作出极大的commitment的时候,你才能激活这个密码。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天才。


但是,成为天才是有“窗口”的,因为髓鞘生长很慢,而且到了50岁,产生髓磷脂的Oligo细胞就只剩下5%了。


所以你接下来的人生,还想掌握什么技能?


你又还有几个一万小时DP(#10KHDP),能贡献给这些技能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