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中药处方要学好经方时方

 杏林广天下幸福 2018-01-03

中药处方,可以用单味药,或一二味药,但更多的是把若干味中药组合成复方使用,称为中药方,又称为方剂。方是历代医家针对具体病症而创制的治病经验的结晶,自商代伊尹创制汤液开始,已出现了中医的处方,至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其数量发展之多,不可胜数。1973年在长沙市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五十二病方》已载方有300首左右,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处方的数量已有较大增长。汉代医家张仲景著的《伤寒杂病论》,载方314首。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方》,载方5 300首,宋代王怀隐等人编定的《太平圣惠方》,则载方16 834首。明代朱棣的《普济方》,载方达61 739首,为方书之最。至今处方的数量早已超过了这个数目,历代留下的成方不下十余万张。就历代留下成方的种类而言,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经方

是指汉唐及以前的方剂。蔡陆仙先生《中国医药汇海》一书指出:“经方者,即古圣发明,有法则,有定例,可为治疗之规矩准绳,可作后人通常应用,而不能越其范围,足堪师取之方也。”过去有“经方十一家”之说,实际上,汉代以前流传下来的方剂,除《伤寒论》《金匮要略》之外,大多湮没不彰或临床少用,所以,所谓经方,习惯是指《伤寒论》与《金匮要略》记载的方剂。

1.经方的特点

经方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性强,配伍严谨,加减有度,并重视用量、用法与服法等。《中国医药汇海》对它的特点有一段精辟的剖析:“其义例谨严,组织有一定之程序,其药味功能,一遵《神农本草经》,其君臣佐使也不苟,其奇偶缓急也不杂,其炮制煎服、其分量轻重、其加减出入,无不剖析毫厘,较量粗细。有是病必有是方,用是方必守其法,多一症即多一药,易一病即易一方。甚至药味相同,分量若变,而立方之理已殊,以及分量不差,煎服异法,而方之功效即回不相侔。若是者,皆为经方之权衡,应变之标准焉。”

2.临床应用经方的注意事项

(1)慎用经方:经方(尤其是《伤寒论》方)针对性强,药专力峻,用之得当,效若桴鼓;用之失当,为祸亦烈。因此,运用经方更要密切观察病情,灵活掌握。此外,运用经方治伤寒病,可参考全国名中医俞长荣教授的“三定一宜辨证要点”,三定是定主证、定病位、定病性,一宜是疑似宜辨,只要辨证明确,做好鉴别诊断,有是证用是方不必迟疑。

(2)不必局限于仲景应用范围:本着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精神,经方可用于伤寒,也可用于温病,也可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以及外、妇、儿、五官科等临床各科;不仅对急性疾病疗效显著,对许多痼疾沉疴也有效验。一般而言,在临床上治伤寒病多用《伤寒论》方,治疗杂病多用《金匮要略》方及其名家方,治温热病则后世医生多用叶天士、吴鞠通创造的时方。

(二)时方

时方与经方相对而言,是指汉代张仲景之后的医家所创制的方剂。如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的温热名方,王清任《医学心悟》名方及陈念祖编著《时方歌括》《时方妙用》所收载的方剂。也可以说明清以后所定的药方,称为时方。

1.时方的特点

(1)时方源于经方:时方是在经方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有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有的时方自经方变化而来,如三拗汤脱胎于麻黄汤,成为外感伤风邪、肺气失宣证的通用方;《济生》肾气丸、十补丸均由金匮肾气丸加味而成,分别增加了利水消肿、温肾益精的功效。更多的时方则是自出机杼。由于不少疾病是古人所未曾认识的,或者尚无相应的治疗方药,明清时期,有医生认为“古方未能治今病”,因而时方应用而生,在经方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弥补它的不足,最典型者有清代温热病系列方的推出,填补了《伤寒论》《金匮要略》的不足。

(2)配伍灵活:时方配伍用药方面,或尚精简,如丹参饮仅3味,痛泻要方仅4味;或好繁杂,如李东垣方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之说,“为医一帖五积散,上屋不喊下屋喊”的五积散柔和发表、温里、顺气、化痰、活血、消积的15味中药而成。

(3)适应证广:不少时方面面俱到,能更大范围地适应纷繁复杂的证情。如五积散通用于五积,越鞠丸统治六郁。

2.临床应用时方的注意事项

(1)轻灵、峻猛不可偏颇:时方向有平稳轻灵之称(也有峻重剂),小病轻症,用药固宜平淡;剧病重症,则须大方重剂,不可“借和平以藏拙”,只以轻剂、补剂敷衍了事,如伤寒表实证,该用麻黄汤即不可代以葱豉汤或苏羌达表汤。

(2)时方与经方的配合:时方与经方配合应用的机会甚多,前人经验如栀子豉汤合温胆汤治胆经郁热之失眠,承气合增液汤治阴液亏损之阳明燥结,真武合生脉散、甘麦大枣汤治肾阳虚兼心阴虚或心营不足之心悸怔忡,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治肺痈(包括现代医学所称肺炎、胸膜炎、肺脓疡初期等);时方之间也可配合应用,最典型者如焦树德三合汤汇集百合乌花、良附、金铃子散三方以治胃脘久痛。

(3)珍稀的国家保护动物禁入方药:不少时方、单秘方及中成药有将动物入药用,目前犀牛、老虎、羚羊、麝等属于稀有或珍贵的动物,已停止使用。但临床应用中应寻找适当的代用品,如犀牛黄可用人工牛黄,麝香可用人工麝香,犀角可用水牛角等。蝮蛇、乌梢蛇等应予以保护,应禁止滥捕滥用,但人工养殖的蛇可以药用或食用。

(三)单方秘方

单方是指民间流传专治某种病症,用药简单,取材方便的药方(中医方剂学中的奇方也叫单方,二者内涵有所区别)如车前子散、一味黄芩汤(《本草纲目》)。秘方又称禁方,是指医家秘而不传的药方。如蒲辅周先生有祖传秘方走马通圣散(治伤寒表实证);耿鉴庭先生们有祖传秘方金莲花茶(治疗顽固性鼻炎)。无论单方、秘方,都是我国劳动人民与医药学家长期同疾病斗争的经验结晶。

1.单方秘方的特点

单方、秘方具有简单、方便、效验、价廉四大特点。如单方车前子散仅用一味药物,其来源甚广,煎药方便,价格十分低廉,而且治疗泄泻效果显著(据说,宋朝欧阳修曾患泄泻,屡治未愈,后有人荐以此单方,遂得痊愈)。由于部分单秘方效果奇验,甚至可以治愈部分“绝症”,因此民谚有“单方气死名医”之说。清代名医陆氏也高度评价说“单方之神验者,可为世宝。”不少单秘方属于外治方,因其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无服药之苦,适当选用,可弥补内服药之不足。

2.临床应用单方秘方的注意事项

(1)遵循医理,辨证选用:单秘方既然源于中草药,理应遵循中医药学原理辨证应用。例如,上述的车前

子散若用于湿邪下注之泄泻,可能有效,而对于大肠湿热、脾虚失运、脾肾阳虚的慢性泄泻则无效;又如黄芩汤若用于邪热蕴肺之咳嗽可能效佳,而对风寒咳嗽、风燥咳嗽则无效,甚至不利于疾病康复。可以在辨证处方基础上,酌加疗效可靠且功用与之接近的单秘方。

(2)谨慎选用:历代相传的单秘方不啻万计,它们鱼龙混杂,实不易鉴别,更不易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了。选用单秘方,不仅要注意分析其处方组成、功用主治、适应范围,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项:药物组成方面,因不少单验方由峻猛药、“劫霸药”组成,如大辛大热的附子、肉桂、干姜,峻下逐水的芫花、大戟、甘遂,甚至毒性较大的“虎狼药”如砒石、马钱子、断肠草所组成。因此,若非成竹在胸或病情急切需要,不要轻易用之;用量方面,不少单秘方药物用量常数倍于常规用量,对体质较弱者或老年人、婴幼儿及孕妇,应须慎用;不少单秘方未出示炮制及服用方法,医者应参照中草药炮制、服用规范,以防不测;药物产地方面,单秘方多有忽略,医者可根据实际需要,予以补充。

(3)正确对待:单秘方多自实践经验而来,某些处方疗效机制尚能以中医药学与现代医学予以揭示,对于这些单方、秘方既不要道听途说,盲目服用,也不要轻率否定。

(四)自拟新方

临床上,常常会遇到病情复杂,或近代新出现的病种,往往找不到前人有效的成方,一时找不到比较满意的方剂可以仿照。也有运用过不少前人方剂而收效不佳,这时常常要求医者自拟新方才能满足病情的需求。临证自拟新方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忌拦河撒网,药味“多而杂”

药味的多少与疗效不成正比。一张好的处方,如同一篇好的作文,主题只能有一个,最多再兼顾一个,否则会杂乱无章,用药如用兵,在精而不在多。每张处方解决一二个主要病症,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一张处方能治疗所有的病痛。若拦河撒网,抓不住主要矛盾。用药则寒凉、温热、补气、补血一齐上,再加祛风、化痰、消导、安神等八面围攻。以致药效分散,或作用互扰,盲目围剿,打不中要害,也不可能收效。

2.忌急于求成,盲目加重药量

药量大小与疗效也不成正比。用药也如开锁,如不对证,盲目加码,不啻用斧砸门,乱砍一气,邪未去而正气先伤。药量要根据证候的需要而定,尤其对一些性味峻烈和毒性较强之药,更不可轻率乱投。病轻药重,虽属医家大忌,而病重药轻,也是医家大忌。遇证心中无数,举棋不定,又不肯转诊,以小方试探而行,不但不能收效,反致丢失良机,拖延病情。

3.忌精神不集中

开处方时丢三落四,开错药量,重复药味,屡见不鲜。如某医为一名2岁小儿开生麻黄2.4克,误写成

24克;某医为一位70岁高龄病人开草乌5克,误写成50克,这类情况并非个别,不仅影响方剂的效果,且可铸成大错。

4.忽略炮制

初学者开方,常不重视药物的炮制,开方只写药名,不注制法。应当知道同一味药物,因其生用、熟用,或蜜炙、醋炒、入盐而效果不同,使用不恰当,也影响方剂的效果。

5.有其证,方用其方,欲用其方,必有其证

证候尚未发生变化,而急于求成,随意改变方剂,所谓“应守而不守”;或证候已经变化,尚不知加减进退,仍墨守原方,所谓“应变而不变”,均不能取效。

6.理法方药要一脉相承,忌自相矛盾

例如辨证为肝郁气滞,治法应疏肝理气解郁,选用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加减,处方可选用柴胡、枳壳、郁金、青皮、陈皮、金橘叶、白芍、玫瑰花、绿梅花等药。若治法用补肾养阴,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选用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之类,则难以“自圆其说”了。

7.只会套用成方,不知随证加减,灵活变通

这样往往会失去中医“辨证施治”的指导思想。成方原封不动地套用并非绝对不可以,有时对典型的病症投以成方,还会收到特别好的疗效。但在多数情况下,病症的表现总有一些特殊之处,需要对成方进行适当的药物与用量的调整,才能使中药处方能更贴切病情。

8.开方无法度,胡乱拼凑药物

这是初学开中药处方者和水平低的中医所犯的一个通病。拼凑的中药处方大多只是根据病人的某个症状,用几味“对症治疗”的药物;有的处方全无配伍规律,没有治疗的中心;还有的处方一开就是二三十味药,连治感冒之类寻常小疾也是如此,这不仅浪费了药材和金钱,而且众多的药物盲目地放在一起用,反而造成治疗作用的互相牵制和抵消。

开中药处方,尤其是临证自组新方,需要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需要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需要遵照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教导,还要不断吸取当代科技成果,尤其是相关的疾病诊治和药理研究成果,开阔思路,不断创新,力求严谨,才能不断创制出新处方、好处方。

此外,初涉杏林的实习生、进修生,在实习、进修期间,既要掌握常见病辨证施治的一般规律,学会开好一张中药处方,也应学习、掌握带教老师,尤其是一些名老中医独特的临床经验,因为这些知识和技能往往是书本上没有的,“过了这村,便没有这店”,应准备好一本《临床随笔》的笔记本,随时把老师的点滴经验记录下来,并消化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