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仕强:如何理解孔子的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 ''''

 geros 2018-01-03


孔子只有告诉子女的,记住一条原则,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既不能气死老爸,又不能陷老爸于不义,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    引言





曾教授讲家庭教育:

   

第二节 父母管教子女的态度


有合理的原则,还要表现出合理的态度,才显得父母言行合一,而且说到做到,给子女树立良好榜样。


家庭固然可以看成小社会,但是家庭毕竟和社会不同,而且父母管教子女,和政治无关,所以不必拘泥于民主或专制。换句话说,父母管教子女,不能够用民主或专制这一类政治性的形容词来加以规范。


无论如何,父母是一家之主,爱子女绝对不能放纵子女、溺爱子女。父母对子女一再容忍、妥协并不是好的态度。父母有权认定这是我的家,一切都要按照我的规定,这才是父母的尊严和气魄。父母生存的目的,并不是一天到晚做良父良母,父母也是人,也应该追求自我肯定和自我满足。父母爱子女,也应该爱自己,事实上只有充分爱自己的父母,爱到自己全身都充满了爱,才可能有多余的爱来爱子女。父母除了管教子女之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他要奉养自己的父母,照顾自己的婚姻和事业,以及追求自己的理想,所以父母有发脾气骂人的自由,也有表现喜怒哀乐的权利,而这些,都是子女必须加以尊重的。


上天把子女托付给“这一家”,寓有希望子女按照“这一家”的教养态度而生长的用意。教养出不同的孩子,才能够满足社会上多元化、多样化的需求。父母爱护子女,子女也应该充分尊重父母的教养原则和态度。


孔子从来没有否定过体罚,也从来没有主张过体罚,这才是中国人既不反对也不赞成的标准态度。孔子知道父母也是人,有发脾气的时候,有不讲理的时候,赞成体罚,子女不被父母打死才怪。否定体罚,子女不被宠成小恶霸才怪。孔子只有告诉子女的,记住一条原则,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既不能气死老爸,又不能陷老爸于不义,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父母既然生育了子女,就应该努力陶冶自己的性情,端正自己的习惯,做为子女恒久而有力的模范和指南。父母不能改自顾自己,一碰到头痛的事情便大吵大嚷,闹的全家鸡犬不宁。父母也不应该自我陶醉,认为子女长大了,一切问题自然会解决,多少子女就是在这种鸵鸟式的态度下被父母害得一生痛苦不堪,而父母还未必知道。


什么才算是合理的管教态度,以下是五大要领:


第一,父母管教子女,要经常保持温和的态度。


体罚子女,是一种不得已才采用的方式。因为父母责打子女,无形中会教导子女养成打人的行为,将来遇到忍无可忍的时候,就会出手打人。而且父母体罚子女,也可能伤害子女的尊严和自信心。


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影响子女长大以后人际关系的重要来源之一。子女从父母对他的态度,学会了对待别人的态度。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如果充满了关怀和爱,任何事情都以坦诚、幽默、互相尊重的方式来沟通,对子女的优点,父母能够欣赏并且私底下给予适当地赞赏;对子女的缺点,父母也能够接纳并且协助他改进,将来子女长大以后,在人际关系的互动过程中,就会获得比较良好的效果。为了陶冶子女的爱心,父母必须以爱来引起子女的共鸣。所以经常保持温和可亲的态度,才是真正爱子女的表现。子女看到父母温和的态度,产生安全感,觉得父母在关心她、接受他、了解他、支持他,而不是在怀疑他、支配他、控制他、排斥他,子女反而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比较不会产生盲目抗拒的心理。


第二,父母管教子女,需要严厉的时候,应该采取严厉的态度。


平常十分尊重子女,一旦严厉起来,甚至于体罚子女,子女才会觉得父母是真正的关心他、爱他,否则为什么会生气到这种地步?


平日温和可亲,必要时十分严厉,子女才能够体会到“打是疼,骂是爱”的道理。当幼小的子女,能够说出“小丽天黑了还在外边玩,她妈妈都不骂她,我知道她妈妈一定不爱她”这样的话,她已经充分体会到自己的父母比小丽的父母更加爱她。


严厉到必须体罚的时候,父母应该注意三大原则,那就是 :


(一)尽量让父亲来执行体罚,因为一般家庭,母亲和子女相处的时间比较长,用父严母慈来管教,应该比较方便而有效。


(二)应该体罚就要马上执行,不然的话,干脆就说说道理算了。因为小孩子的记忆力,大概过十分钟就不记得了,让孩子在不知为什么的情况下接受体罚,孩子不服气,会认为是父母心情不好,才迁怒于他,把他当做出气筒。


(三)不必体罚时最好不要。若要体罚就应该让子女感受到痛的程度,他才会记得教训,才收到效果。但是,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小小的痛就能够收到大的效果,千万不要给予重的处罚,一面受不了,或者愈来愈皮。


第三,父母管教子女,绝对不可以嬉皮笑脸,或者讽刺辱骂。以免引起子女的反感,产生严重的反叛心理。


父母是子女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行为,逐渐成为子女应付其他环境的方式,将来长大独立,大多会走上父母所采取的途径。子女的基本习性,有很多从父母而来。父母对子女嬉皮笑脸,子女当然也学习到这一套方式,对谁都嬉皮笑脸,让人看了心里十分难过。


大人之间,偶尔是同冷嘲热讽的方式,甚至而言辱骂,还可以收到使对方知过必改的好处。但是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子女,情形就十分不一样。有一位父亲教他儿子下棋,有一次当他儿子失误时,生气地说:“我一辈子也走不出这样的棋步,你真是高明啊!”结果儿子从此不再下棋,任凭父亲怎么好言相劝,总是不肯再学。


讽刺、辱骂智慧伤害子女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别无好处,父母最好不要使用这种方式。


第四,父母管教子女,尽量避免在他人面前,更应该避免装腔作势,长篇大论,使子女觉得厌烦。


父母管教子女能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和父母是不是基于尊重子女的立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父母当着别人的面前管教子女,让子女觉得父母不尊重他们,干脆来个“人来疯”,在客人面前和父母顶嘴,让父母难堪,其实是父母把他逼成这个样子,不能够责怪他。


父母管教子女的时候,装腔作势,让子女觉得父母并不是真正关心他、爱他。长篇大论,更可能引起子女的反感,反正听不完,干脆通通当做耳边风,一点效果都没有。养成这种似听非听或者充耳不闻的坏习惯,更不容易收到管教的效果。


第五,父母管教子女,最好标准一致。以免造成子女在父母之间投机取巧,养成坏习惯。


父母的管教态度,必须标准一致。母亲让父亲做主,并不表示她的标准和父亲不一样,而是同样不可以,但是只要子女承认错误,赶快设法补救,母亲可以不告诉父亲,不要让父亲生气。如果子女不认错,也不设法不久,那么母亲没有办法,只好告诉父亲,让父亲来处理。


父母的态度不一致,母亲认为可以的,父亲偏不接受,父亲认为合理的,母亲偏要反对,等于鼓动子女在父母之间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养成投机取巧的坏习惯,对人格的发展有十分不良的影响。



此文章选自曾仕强教授与刘君政教授的合著《现代父母宝典——教养子女十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