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写出你的第一部小说之——为什么选择写小说?

 冬天惠铃 2018-01-04
图片发自简书App

2017年,我在简书写下了10W字,其中有12部小说,平均一下正好每月一篇。无论从书写量级还是读者反馈来看,我属于还在一堆瓦砾里寻找那块敲门砖的人。当然新手有新手的优势,就像刚用上苹果手机的人更乐意与人分享苹果手机优缺点,一旦入行久了那份冲动与激情也就消散在悲苦之中了,所以我迫切地想和你分享一下我写小说的事情。


之所以没有用我写小说的感受、经验、技巧这类词,因为我确实感受有余、经验不足、技巧匮乏,但又确信会把写小说当作一件事情一直做下去,也希望有过一丝这样念头的朋友加入007和我们一起走下去。


因此我想分三篇文章把这个事情说完,取的标题是“如何写出你的第一部小说”,这是我们要达成的目标,“为什么选择写小说”是第一篇,可以理解为价值观;第二篇是“如何写小说”,可以理解为方法论;第三篇是“写小说的技巧”,可以理解为实践。


现在我们开始第一篇———


我为什么要写小说?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明白,我们是在哪个筐里挑哪一颗白菜。举个例子,为什么要写小说?为什么不去买杯星巴克?这就是不同筐里的两个白菜,不在我们讨论之列,我们要谈的那个筐叫“文字输出”,筐里有两颗白菜,虚构类和非虚构类。


谈到文字,有一个著名作家说过,文字有一种力量,能将我们从自身生活以及有限的经历中拖出,传送到与我们自己的宇宙相似或相去甚远的其他宇宙的能力,魔法也不过如此。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相比非虚构类的文字,虚构类(小说)更接近与真正的魔法,不是吗?比如说我们熟悉的“牛头马面”,这两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勾魂使者不就是人和马的结合体吗?再比如说东西方小说中的神仙,前者是站着飞,后者是横着飞,因为西方更早地发现了阻力的存在?还有你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现这个人性格如林黛玉,那个人性格像程咬金。这就是小说家的魔力,能锻炼出一种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不被时间空间所羁绊但又逻辑自洽的想象,如果说善良限制了你的想象,那是因为你没有写小说,这是我选择写小说的第一个理由。


第二个理由———

小说的保质期更长


这是一个知识迭代很快,但知识的传递速度又很慢的时代。而文字都是有保质期的,你会不会买一堆书但一页纸也没去翻,其实更可怕的是买了一堆书两年以后再去啃。举个例子,前段时间国内热卖的书,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和雷伊达里奥的《原则》,两年以前,他们已经在各种线上线下(推特、演讲)的公开场合反复提及了书中的知识点,两年后整理出来卖,你买回去再放两年,等你读完再去运用,人家又在用新的知识打怪升级了。小说就不一样,上古时代的神话故事依旧在现代都市中流传,当然你可能会反驳,不是还有《论语》吗?不是还有《孟子》吗?的确,不过我想问一下有多少人读的原著?这些书在市场上又有多少个解读本?


小说之所以生命力强,因为他是真空包装的,那个包装叫做“时代”。每一个得以流传的好故事都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里面的人、物、事会一手牵着你,一手在时空中扯开一条缝让你看,看他起朱楼、宴宾朋、楼塌了。举个例子,爷爷奶奶给你讲道理你可能不爱听,如果换做讲故事你是不是立刻搬来了小板凳。所以你写的道理再逻辑自洽,到了儿孙手里多半等同于一句话——要做个好人!而写的故事即使拙劣,你毕竟比后世人更接近这个时代,比如欧亨利的经典小说《麦琪的礼物》,他就能写出他那个年代的商品价格、房屋租金、白领收入等细节。说到时代,小说不仅能让你追忆往昔,也能带你看到未来,这是就是我下面要讲的。


第三个理由———

小说是未来


凯文凯利的《必然》一书中有这么一句话: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那去哪里看未来呢?是去卡文迪什实验室参观?是约斯蒂芬霍金吃个饭?还是去问阿尔法狗?

当然,这都不是一个普通人能做的到的,即使能做到,想必你也不会去了解什么是量子理论,什么又是黑障通信。其实你只需要安然躺在沙发上翻开一本科幻类小说,就看到了未来。


《海底两万里》、《神秘岛》、《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或多或少看过科幻大师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或影视改编作品。潜水艇、直升机、人类登月,这些凡尔纳小说中想象出来的东西,放在现代更像是写实小说。但是在两个世纪前,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刚进入“电气时代”,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才陆续出现。凡尔纳却靠着想象力,一叶窥秋,描绘出了百年后的产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凡尔纳曾说,“一个人可以想象任何东西,另一个人可以使之变成现实”。

潜水艇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在自传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凡尔纳是我一生事业的总指导”;现代直升飞机发明者西科斯基的灵感源于年轻时读了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云的快船》。


《三体》作者刘慈欣在2016年加盟了百度公司的“凡尔纳计划”,这个计划邀请了百度尖端科学家及国内外知名科幻作家加入,通过结合百度的尖端技术与科幻作家的神奇想象力,在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领域进行全面合作的实验项目。


第四个理由———


小说给了我们构建“想象共同体”基因

什么是想象共同体?国家、民族、公司、春节、圣诞……

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一书中写到:对于我们人类(以下皆指智人这个人种)来说,历史演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集体想象”,也可以说成:主体间的想象、想象的共同体、想象的现实、共识、共同的信念等,这个特征是从智人和其他人属人种的区别提取而来。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书中提到了尼安德特人,尼安德特人有着更强健的体魄和耐受力,脑容量也比智人更大,作为个体生存能力来说智人是无法和尼安德特人比较的,然而在7万年前智人从东非发源后,原本散落在世界各处的其他人种在智人进入后几万年间陆续从地球上消失了,我们现代人全部都是智人的后代,其他人种在我们的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只占5%左右。


那么为什么智人如此成功,后来还爆发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以至于让智人自认为是万物之灵呢?


原因就在于智人有一种集体想象的能力,但这类概念非常简陋和模糊,或许根本不能描述出一种本质特征,而是只是一个大概的相互关联的要素的集合,这个集合里包含了智人有别于其他人种的特质,比如说会八卦,这意味着擅长从一序列具象中提取几个关键特征的模仿和表达能力,比如说会虚构,如此一来就有故事流传;比如说会抽象化的语言等等,甚至可能还包括一些其他生理特质,自是没有证据。结果就是智人更善于合作,因为他们更善于在陌生人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和有效的交流沟通,只要听过相似的八卦、故事、语言,这些能力进一步发挥、累积,一些集体的想象开始同化、丰富、扩散、扩大,导致从上百个智人到上千个上万个智人之间的合作,从此一日千里,走上了一条有别于基因演化的道路,这是智人的认知革命。


这就是我选择写小说的四个理由,如果要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在未来面前打磨永久保质的想象力”


其实,写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去写,这句话也是我第二篇要讲的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