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M2-147:睦南道84号【天津小洋楼】—宋棐卿旧居:他是擅讲故事的董事长

 网罗天津卫 2018-01-04




  档 案:睦南道84号宋棐卿旧居

  年代:1937年

  建筑特色:该楼为欧式二层砖木结构,清水墙,二楼两侧设有弧形阳台,铁护栏,风格朴素简洁自成院落,环境幽雅。

  今天这栋小洋楼的主人公宋棐卿一生中有很多故事值得后人评说,比如当初如何立志实业救国,创建“抵羊”毛线;他在抗战期间如何秘密捐款、支持抗日……但作为天津小洋楼里的一位主人,作为至今仍被津城百姓钟爱的一个老字号的创始人,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有关宋棐卿的故事,是一名六十多年前在“东亚”工作的员工记忆中保存的,关于他作为实业家的另一面。

  大实业家没有私人汽车

  “天津小洋楼”在结束了对马场道上小洋楼的探访和报道后,曾有读者致电本报,询问为何没有介绍马场道116号的宋棐卿旧居。的确,现存的很多资料都介绍,马场道116号是近代天津实业界的代表人物宋棐卿曾经住过的地方,不过,风貌建筑专家金彭育告诉记者,几年前,宋棐卿的女儿回天津后,曾到五大道从前的住处探访,她们曾明确表示宋家的房子在现在的睦南道84号,而不是马场道116号。于是,对于天津人来说最熟悉不过的“抵羊”毛线,其创始人宋棐卿的旧宅,今天才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

  在探访宋棐卿旧居的过程中,记者也找到了“东亚”的老员工,他们向记者详细讲述了早期的东亚和作为总经理的宋棐卿。这位在当初的员工心中留有深刻印象、又被后来的史料大书特书的大实业家,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离开了睦南道上的那座小洋楼,离开了天津,随后客死异国。

  宋棐卿多年前在睦南道居住时家里虽然人口很多,但岁月流转间,因他的子女陆续移居国外,如今留在天津的宋家人已难觅踪迹。不过,根据宋的三女儿宋允璋曾经的讲述,我们还是获知了这位曾叱咤天津工商界的代表人物生活中的一面。

  据宋允璋回忆,睦南道84号的房子一进门的右侧是客厅,也是最为开阔的地方。平时,宋的几个儿女常常在那里玩,但一听到父亲回来,就赶快跑开。门的对面是一间书房,宋棐卿居家时,大部分时间都待在那间书房里,读书、写字,做自己的事情,很少出来。

  天津小洋楼里的布置和生活,往往是豪华并奢侈的,但对于那个时代的富翁宋棐卿来说,他的家则相对显得寒酸。宋允璋说,父亲的资产尽管非常多,但当时家里的生活却异常简朴,虽是小洋楼,但一共只有二层的小楼里并没有几个房间,室内从没有铺过地毯,最为明显的是,在她这样资产显赫的家庭里,居然没有一辆私人小汽车,家里人平时出入都乘坐人力三轮车。

  在现在的云南路一栋老式楼房前,一对汉白玉的抵羊雕像高高伫立在花园的假山上,栩栩如生,这里是七十多年前东亚毛呢纺织公司的厂房,那对抵羊雕像就是著名的“抵羊”牌商标标志。六十四年前,当时只有19岁的白雁行进入云南路上的这栋写有“抵羊 1932”字样的洋楼,成为东亚公司的一位普通员工。作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白雁行尽管没有在东亚完成自己的终生事业,但那段在东亚公司工作的经历,不但让他有了最初的人生历练,公司总经理宋棐卿的管理之术,以及宋棐卿对东亚倾注的感情,让他对这位中国近代大名鼎鼎的实业家有了深刻的认识。

  “东亚人”最整洁

  1946年7月,山东潍坊人白雁行由齐鲁大学毕业后来到繁华时尚的大都市天津谋职,经人举荐,进入当时已在国内名声极高的东亚毛呢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人事部任职。“我第一次走进东亚公司的大门时,便看到那个小花园,花园假山上那个抵羊雕像当时漂亮极了,两羊相抵处有喷水口,喷出的水有两米多高,整个公司给人的印象是气派极了。”白雁行说。

  因为受过大学教育,白雁行被安排到人事部门做办公室职员,在这里工作的近3年的时间里,让他对宋棐卿作为一名民族企业家的管理理念有了深刻的了解和体验,也让他充分领略了那个时代,中国爱国实业家们对事业对国家的情怀。

  “有一句话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认为凡能做成大事的人,对生活中的细节都是极注意的”。白雁行告诉记者,宋棐卿是十分重视他的企业的内、外形象的,一进东亚,便觉得身心清爽,虽每日里都有数量很大的原毛与毛线的频繁出入,可无论是办公处还是厂房都不脏乱。“董事长还特别强调员工的仪表形象,从着装到精神面貌都有具体规定。比如,无论职员还是工人,蓬头垢面者,均不得入厂。宋棐卿他本人更是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在公司里时,总是穿着那套整洁的旧西装,不系鲜艳的领带,“东亚”的女工也从不许打扮得珠光宝气,妖艳骇俗。基本上都是淡雅的一袭旗袍。公司发放的工装,从厂长到工人一律布质制服,统一着装”,白雁行说,那时,每逢有大型集会或活动,东亚公司的员工因着装整洁划一,精神面貌好,常常引得路人赞叹,嘛?这是便衣军吗?咋这哏儿呀!——“东亚”的嘛,看人家,厂是厂,人是人,货是货,那才真叫哏儿呢!

  宋氏故事,会心一笑

  白雁行告诉记者,那时的东亚公司很多的企业文化,纵使在今天也不显得过时。比如走进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写在高高的山墙上的几行宋体黑色大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愿人怎样待你,你就怎样待人”。大饭堂里迎面显眼的大墙上则是用黑油漆刷写的巨幅横额,明晶晶八个大字:军事纪律,基督精神。且每字之下,俱以英文对照。而“东亚公司厂歌”的歌词白老先生现在也还记得,其中有几句是:工友齐努力,实业救国,实业救国,中华得振奋。爱护东亚,精诚团结。打起无畏精神,努力织纺生产。

  那时在东亚公司,大家的一个统一认识就是:宋经理,特别会讲故事。白雁行回忆说,宋棐卿一直积极提倡并认真推行他的“让员工都成为股东”的设想,在一次全厂大会上,他讲了下面的故事:从前,一家三股分家时,婆婆赠给每个儿媳一颗麦种,大媳妇不屑地一丢;二媳妇不以为意地一嚼;唯有三媳妇经心地种在了地里。春种秋收,年复一年,收获了一大批麦,两位长房却仍两手空空……这样轻松幽默的领导讲话,不但让员工们备感亲切,也使员工们有了入股的热情。

  1949年,白雁行离开东亚公司,转行进入教育系统工作。尽管在东亚的时间并不很长,但白雁行说,宋棐卿的很多理念和言行对他后来的人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专家支持 金彭育

  本组撰文 记者 苏莉鹏

  摄影 赵建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