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FM0-130:原民权路【天津小洋楼】—卢木斋旧居:甘把自家变学堂

 网罗天津卫 2018-01-04
在木斋中学原址上兴建的天津市第二十四中学
在木斋中学原址上兴建的天津市第二十四中学


  原民权路

  卢木斋旧居

  卢木斋

  (1856-1948)又名靖,字勉之,沔阳(今仙桃市)仙桃镇人。著名教育家、藏书家、刻书家。清末中举后被推荐到直隶做官,曾任知县、督学、提学使。他31岁来到天津,李鸿章任命他为天津武备学堂算学总教习,成为天津最早的数学专家。1905年他率领代表团到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更坚定了开办新学的思想。辛亥革命后退职定居天津,兴建木斋中学(现天津市第二十四中学)、木斋图书馆(今南开大学图书馆)等,为天津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在天津卢木斋名下的房产其实不少,像重庆道民园西里这样著名的民居就是他出资兴建的,但他自己真正住过的房子如今却早已没有了当初的模样,因为在津六十几年间,卢木斋先后把自己的私人住宅变成了幼儿园、学校。如今,他所居住的房子已变成了现代化的校舍,在琅琅读书声中,依旧可以寻觅卢木斋在这里留下的印记。

  卢木斋一生将近百年,他做过官、办过实业,但三分之二的时间依然是在办教育、兴建图书馆,这份对读书与教育的热衷,除了来自于他作为一名学者的见识与责任感外,还有少年时的那段苦读岁月给了他一生的信念和理想!

  书香子弟:曾去酒店当伙计

  卢木斋有个亲弟弟名叫卢弼,卢弼是大理道36号那栋小洋楼的主人。卢木斋比弟弟年长二十岁,所以卢弼的幼年是在哥哥的庇护下学习、成长的。而身为长兄,卢木斋的成长经历则更为凄苦一些。

  在湖北沔阳县,卢家是真正的书香门第。从卢木斋的高祖、曾祖、祖父起,代代都是教家馆当塾师的教书先生,但卢家的家境却一直清贫。生于书香之家,虽不富裕,但卢木斋读书的条件还是具备的。据卢弼的外孙女刘行宜记述,卢木斋的父亲外出就职时,就带着他去陪读,当时的卢木斋只有九岁,还得兼管给自己和父亲做饭;因为个子不够高够不着灶台,他只好站在小板凳上把饭菜烧熟。父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据卢木斋晚年回忆,别的学生犯了规,卢父却唯他是问,他常代别的同学挨父亲的板子。这期间,他还一度因家贫无以为生,去酒店当了伙计。

  封建社会的学子哪个不想高中翰林,步入仕途。但卢木斋却对八股文章十分厌恶,他喜欢研究一些讲求实际学问的有用之学。为了读一些好书,卢木斋经历了不少艰苦辛酸。据刘行宜记述,那时的卢木斋,有时在书肆中一站几个时辰看一本他买不起的书,有时又不得不小心翼翼低声下气地向藏书主人求借一本难得到手的书,彻夜不眠,通宵抄录。经历了读书难的这些苦楚,他曾暗暗立下宏愿:“有朝一日我有力量的话,一定要尽我的力量大办图书馆,让想读书又买不起书的穷读书人,都能从图书馆借到书刊。”果然,几十年后,卢木斋在京津两地相继建立图书馆。其中包括1908年正式开馆的直隶图书馆,这是天津第一座近代图书馆。

  一生兴教:办学建馆启民智

  从1887年起,卢木斋正式补了直隶省赞皇县知县缺,从此步入了仕途。那以后,他又做了直隶学务处督办、直隶提学使等职。1910年,他在天津正式创办了水产讲习所,成为我国最早的水产学校。辛亥革命后,卢木斋卸职,他来到天津,谢绝了黎元洪等人的多次礼聘,一心一意开始了他以个人之力兴办学校、图书馆的事业。

  卢木斋出资在津兴学始于1909年。他认为“救国之危,化民之愚,惟普及教育之一策”。那年,他在河北区元纬路自己的府内办起了蒙养园(即今幼儿园),把家产、房屋、用具均拨归蒙养园使用。当时人们对幼儿教育尚不理解,甚至认为是奢侈的享受,因而来的大多是开明的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加上亲朋好友的孩子20多人,称为卢氏蒙养园。卢木斋请留日回国的天津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吕碧城姊妹主持蒙养园。1910年,卢木斋的次女卢云卿自美回国,接办卢氏蒙养园,继卢云卿之后负责蒙养园的是卢木斋儿媳严智娴。

  从1916年起,卢木斋开始办卢氏小学,有30多名学生。由卢木斋的三女儿、美国留学生卢定生主持校务。其后,正式改名为木斋学校。后因军阀混战学校一度停课。1924年,卢木斋迁居意租界小马路(今河北区民权路)2号,又在住宅中辟出一部分开办幼稚园及小学,元纬路全部移为校舍。该校于1932年增设中学部,1938年扩大为木斋中学。到1948年卢木斋去世前,该校有14个班,597名学生,37名教职员,19间教室,学校已成为天津一所颇有影响的历史名校。创办木斋学校的全部经费,都是由卢木斋独立承担的,那时他很想再办一所木斋大学,为此特别成立了“木斋教育基金”。

  在兴办学校之外,卢木斋在天津办起了影响同样深远的图书馆,除此前建立的直隶图书馆外,还有后来的南开大学木斋图书馆。

  同为教育家,卢木斋曾多次对严修、张伯苓创办的南开学校资助。南开大学创办后,卢木斋也有意支援。1927年3月,卢木斋捐资10万银元兴建南开大学图书馆(今南大马蹄湖北面行政楼位置)。为保证工程质量,当时已是七十四岁的卢木斋亲往现场督工。历时一年,这所占地920平方米,可容数百读者座位的图书馆及书库终于建成。为尽快开馆,卢木斋将本人“知止楼”藏书捐出6万卷为基础。1928年10月17日为南开大学9周年校庆,新图书馆落成庆典同时将南开大学新图书馆命名为“木斋图书馆”。

  可惜南开大学的木斋图书馆寿命并不长,落成仅九年,就在1937年日本侵略军的炮弹下化为废墟。

  财产公用:不留钱财给子孙

  卢木斋罢官归隐天津后,之所以能有庞大的财力办学建馆,源于他居津期间所经营的实业。他先是置办了大量的地产,但与一般的官僚地主不同,卢木斋买地产不是买那些良田,而是买下城中的盐碱荒地,而后建房盖屋,经营房地产。此外,他还投资先农公司,启新洋灰、济安自来水、耀华玻璃厂等。卢木斋经营的这些实业项目,为他积累了财富,也为他的兴办教育提供了保证。

  虽有庞大实业,但卢木斋生活俭朴,他数十年不吸一口烟,不饮酒,也不赌博,除了好喝一杯龙井茶外,再无其他嗜好。据卢家后人介绍,卢木斋生前曾反复声明,他购置的房地产,他所经营的股票红息,要全部作为木斋教育基金使用。他主张把生前所聚积的东西都用掉,不留财产给子女。发财致富全部拿来办教育,才是他的本意。

  1935年,卢木斋患病动了手术,因行动不便,就长期住在北京,足不出户。为此,他曾立下遗嘱,遗嘱的主要内容为所遗家财全部要用以办教育,遗产不传于子孙。卢木斋说,留下钱财给子孙,只能徒供挥霍,儿女如能受到教育,有一技之长,就可以自食其力了……

  专家支持 金彭育

  撰文 本报记者 苏莉鹏 摄影记者 赵建伟

  

(责任编辑:张天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