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这么发达,为什么鼻炎还是那么难治好?

 白色羽翼wswizh 2018-01-04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盛瑞彬教授

鼻炎怎么治,过敏性鼻炎是不是鼻炎?这两个问题是鼻科疾病患者最关心的话题。想解答这两个问题,需要先了解什么是鼻炎。

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所发生的炎症,它可以由病毒、细菌、变应原以及各种理化因子和全身性疾病所引起。在临床上经常见到鼻塞、流鼻涕、鼻痒、阵发性喷嚏、鼻腔干燥、鼻涕当中带血等症状,还可能造成嗅觉下降,说话鼻音重、咽部不适、咳嗽等表现。

先了解一下鼻炎都有哪些常见类型

通常可以把鼻炎分成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变应性鼻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过敏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鼻息肉、血管运动性鼻炎、药物性鼻炎等类型。其中前三种也就是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和变应性鼻炎是最常见的,另外还有鼻窦炎也常常被患者归于鼻炎的一种。目前我国各类鼻炎患者已超3亿人,已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

什么是急性鼻炎?

不同种类的鼻炎有不同的症状,实际上它们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也是不同的。急性鼻炎是一种急性的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致病因素是一些病毒,也可以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的感染。

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的时候,鼻黏膜的防御功能减弱,在这个时候外来的病原体会侵犯人体,或者原来潜伏在上呼吸道的病原体趁机生长增殖,毒力增强,感染鼻黏膜,造成急性的鼻炎。

慢性鼻炎为什么会发作?

慢性鼻炎通常没有明确的致病微生物感染,它的病因可以归纳成三个方面,也就是局部因素、全身性因素和环境因素。

1、局部因素

最常见的就是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者治疗不彻底,从而演变成慢性鼻炎,或者由于邻近的组织器官的慢性炎症长期刺激或者鼻子畸形。比如说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慢性扁桃体炎或者腺样体肥大,这些都可以导致通气或者引流不畅,从而造成慢性鼻炎。

2、全身因素

在引发慢性鼻炎的全身性因素当中,有些是因为长期的吸烟、饮酒,有些是因为患有慢性疾病,比如说贫血、风湿病、结核、长期的便秘、肾脏病、心血管疾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以及像糖尿病和甲减这些内分泌疾病。以上这些因素都可以造成鼻黏膜长期或者频繁的充血,导致功能的异常,引起慢性鼻炎。

另外,有些女性在怀孕的后期或者青春期,因为激素水平的变化,鼻黏膜会充血肿胀,从而出现慢性鼻炎的表现,这些症状大多数可以在分娩之后或者青春期之后自行缓解。

3、环境因素

引起鼻炎的第三个因素是环境因素,长期接触粉尘或者化学物质等环境,或者长期在温度、湿度剧烈变化的环境当中工作,比如说像炼钢、冷冻等车间都可以使鼻黏膜受到刺激和损伤,从而导致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是怎么回事?

变应性鼻炎也就是咱们平时所说的过敏性鼻炎,它主要是由免疫功能失调或者说过敏所引起的,刚才介绍的这些都是现代医学对于鼻炎的认识,下面咱们再用一句话非常简单的介绍一下中医学的认识。中医学把鼻炎这类疾病它的病机概括为风寒或者风热的侵袭,肺经伏热、气滞血瘀、肺气或者脾气的虚弱、肾阳不足等因素,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如果出现鼻炎的表现,应该及时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下临床中有效治疗鼻炎方法

1、治疗鼻炎的方法之一——运动

对于鼻炎患者来说,运动不仅可以达到促进身体血液循环的目的,更可加速体内毒素的排出,可以实现增强个体的体质。通过适度的运动,提高单位时间内经鼻腔的吸气、呼气量。不仅能起到恢复鼻粘膜的功效,还能增强心肺功能。

运动在治疗鼻炎过程中作用明显

2、治疗鼻炎的方法之二——药物治疗

(1)内服西药的副作用会损伤肝肾,并同时影响肠胃功能。长期服用的话需要每2个月检查一次肝肾情况,避免损伤肝肾功能。

(2)采取外用药物医治办法,如用鼻腔收缩剂,但该类药物副效用大,不能帮助鼻粘膜树立起抵抗力功能,药物倚赖性强,见效慢。

(3)而安全无副作用的中药的药物成分直接涂抹在鼻腔深处,产生宣通鼻窍、疏通经络、祛风止痒、止涕消炎的效果,最终达到抑菌消炎、消除鼻流浊涕、鼻塞等症状及消除鼻炎的目的。且经中药调理康复后还不易复发,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推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明氏清渊膏,治疗鼻炎效果就非常不错。

药物治疗适合轻度鼻炎患者

3、治疗鼻炎的方法之三——冲洗鼻腔

利用盐水的消炎杀菌作用,清除鼻腔内部,甚至是鼻腔内聚集的大量细菌、病毒和脓涕,有利于恢复鼻纤毛的功能,可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同步进行。

冲洗鼻腔有助于恢复逼纤毛功能

4、治疗鼻炎的方法之四——手术治疗

冷冻、激光等手段虽然可以改善鼻炎症状,但该类技术易复发,愈后有后遗症。不是必须情况不建议手术,另外儿童非严重情况禁止手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