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科学院大学:另一条通向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茂林之家 2018-01-04

中国科学院大学:另一条通向世界一流大学之路!

2017年12月28日,教育部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成为这段时间媒体和社会持续关注和议论的话题。除了实力强劲的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外,还有一所新成立的顶尖高校表现也非常突出,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

在本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以18个A+、30个A类学科的成绩,直逼北大清华的21个A+,位居全国第三;但她不在高校的名单中,而是被列在科研机构名单里。联想到去年11月最新ESI综合排名国科大以全球排名第114位、雄踞中国大学国际排名第二位的成绩,想必这所实力雄厚、办学模式独特的年轻大学,要想被全面接受和认可还需时日。

短短几年,发展势头惊人

长期以来,中国高校形成了清华北大遥遥领先其他高校的格局。国科大可谓是一匹黑马。这是一所非常年轻的大学,2012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名诞生,2014年才开始招收本科生。有中国科学院雄厚的科研实力支撑,让国科大在各项指标上快速提升,颇有打破清北并立遥遥领先的中国高校格局的势头。本轮学科评估结果则再次给了社会这种预期一个实锤依据。

很多人都觉得,国科大像是“横空出世”。事实上,早在2000年底教育部批准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时,它就已经是中国研究生教育领域的一艘航空母舰了,“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授予学位”,一下子让国科大整合了当时中国科学院100多个研究所在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方面的强大能量和资源优势。要知道,当时这100多个研究所,绝大多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都是执牛耳的地位。只不过,当时学校不招收本科生,没有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已。

据内部人讲,2012年研究生院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时,时任校长白春礼院士在大会上明确提出,国科大不要在国内与其它大学争排名,因为学校体量大,争排名是不公平的。白春礼的继任者丁仲礼校长延续了前任的理念,不仅不去争排名,而且明确表示,不要去和清华北大抢状元。但是,形势逼人,你的培养方式、投入资源和教育理念到了一定的段位,势必引起广泛关注。国科大以自己的学科实力和人才培养模式,向世人展示了一所追求卓越的大学的实力、自信和决心。虽然刚刚招收了四届本科生,新生录取分数线就已经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矛。尽管与后面其他高校相差不大,但也足以说明国科大还是很受公众信任并且被赋予很高的社会期待。

照此发展下去,国科大这所高起点的年轻大学,有望给中国一流大学多年稳定的格局带来变革动力。国科大与其他大学体制机制不同,理念传统不同,没有历史包袱,没有条条框框,很有可能给中国高等教育带来惊喜的变化,这对追求世界一流大学地位的中国教育是一件幸事。

“单列”也许是最好的缓冲

这轮学科评估另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是,国科大的学科评估“成绩单”,是放在“科研单位”序列中的。评估单位在发布“科研单位学科评估结果”时,已经明确阐释,“本次共有16家科研院所的66个学科、5家党校的20个学科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48个学科申请参加了评估。”按照这一口径,国科大就像一个“计划单列市”,既不在84所参评高校中,又不在16家科研单位里,但是,它又是以“大学”的身份申报了48个学科参加评估。

据说,不与其它参评高校一起排名,是国科大主动要求并且反复强调的。客观来讲,国科大科教融合的体制太新太独特,大家对这种体制尚缺乏认识和认同;同时国科大依托中科院,科研实力不是一般强大,其研究生教育体量庞大,远非其他高校所能比,在学科评估的多项硬指标上遥遥领先。单列,既给了其他高校认识这所学校及其办学体制的缓冲时间,又客观地反映了国科大的整体学科实力。

有媒体拿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与前一段时间“双一流高校”名单做了对比,发现了一些看点。42所“一流高校”中,9所大学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表现平平,成绩单上A+一项是空白;与此同时,数十所非“一流高校”有学科获评A+。于是有读者旧话重提,开始质疑“双一流”高校遴选。事实上,“双一流”高校建设和第四轮学科评估各有出发点、各有侧重和考量。就国科大而言,也许在下一轮“一流高校”动态评估和遴选中就会脱颖而出,但是,目前,它毕竟还没有本科毕业生,不必觉得没进入“一流高校”有多冤枉。

国科大成绩单真正的现实意义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释放的一个最令人欣慰的信号,是我国高校的第二条成长道路有了新路标,标志就是以科教融合模式办学的国科大的崛起。这也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现代大学肩负着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使命,强调知识源头创新和创新人才培养功能的研究型大学,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着支撑和引领作用。通过“科教融合”,将知识创新与人才培养两种使命水乳交融,将发现新知识与文化传承两种任务紧密联接,将科学研究与教学两种工作形态有效统一起来,对提高科研产出、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国际视域内,科教融合在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中分头演进,逐步呈现出不断靠拢的发展趋势。研究生在各国的研究型大学中都已成为知识生产的生力军,由师生组成的探究学习共同体,成为知识创新与传承的汇聚节点,使得科学研究、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学术文化传承越来越紧密结合起来。青年学生的奇思妙想激发教师的创新思维,两者的交互作用加速催生创新设想,同时参与科研活动是学生不断发展其科研能力、培养探究和创新精神的最有效途径。因此,随着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实力的大幅度提升,“科教结合”的理念已经得到广泛认同并开始更积极地探索“科教融合”新模式。

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大学作为一所以研究生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一直是科教融合这一现代大学理念与模式的中国探路者。在2012年更名为大学时,学校便确立了“科教融合、育人为本、协同创新、服务国家”的办学理念。2015年,国科大将这个办学理念写入了学校章程,提出与中国科学院直属研究机构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培养体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致力于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世界一流高等教育机构。

国科大在科教融合上的探索,得到了国家教育部的认同和支持,国科大成为国内第一所明确将“科教融合”作为办学理念写入学校章程并被教育部核准的高校。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最重要的知识创新建制化力量。作为中科院主管的一所科教融合的高校,国科大在知识创新方面的成绩自然不用担心,反倒是国科大的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和教学水平值得特别关注。第四轮学科评估,正是从学科建设、从教学角度进行考量,通过对学科建设成效和质量的评价,帮助高校了解学科优势与不足和发展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的情况,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学科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国科大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成绩单,表明这所科教融合大学在教育教学方面也取得相当好的成绩。尽管这所学校通过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破解“钱学森之问”的探索成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在教育教学管理上还需要细化,其本科生全新精英培养模式需要做科学系统的评估,但是,国科大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的成绩已经说明其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长足发展。而且,以做科研的钻研和严谨办教育,国科大在教育创新方面的作为值得期待。

站在我国高校发展道路的角度看,国科大其实带来了另一种世界一流大学办学范式。那就是科研机构可以凭借其自身在知识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科教融合高效转化成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走出一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

转自青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