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人合唱《欢乐颂》,听得人热血沸腾

 typlr2d 2018-01-04

▼ “1万人の第九”


在欧洲,每年的12月31日和元旦,大大小小的城市都会上演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有数百场之多。在德国,这项传统已经延续了整整100年,甚至在纳粹时期、战后的东德和西德,这项传统都不曾中断。


1972年,欧洲委员会宣布,将《欢乐颂》作为欧洲的官方赞歌;1985年,《欢乐颂》正式成为欧盟的盟歌。


1989年柏林墙倒塌,美国指挥家伯恩斯坦奔赴柏林,在东西柏林的分界线——布兰登堡门那里指挥了《第九交响曲》,并把歌词中的“欢乐”改成了“自由”,于是“欢乐颂”变成了“自由颂”





甚至在2017年德国汉堡的G20峰会上,美籍日裔指挥家长野健(Kent Nagano)指挥汉堡国家爱乐乐团(Hamburg Philharmonic State Orchestra),在新落成的宏伟的易北爱乐厅内,上演了完整的贝九。


当时在座的是全球20个国家的领导人,还有2000多位应邀的贵宾,第四乐章中男中音那几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或许是献给他们的最恰当的信息。



G20汉堡峰会音乐会完整视频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观看


总之,这部交响曲自1824年诞生以来,尤其是第四乐章的“欢乐颂”,就成为欧洲节日盛典、普天同庆的日子里经常上演的曲目,向人们传递“自由、和平、团结”的普世价值。


但是你知道吗?在亚洲,我们的近邻日本,也有新年音乐会上演《欢乐颂》的传统。而且,这项传统有近百年的历史,已经成为日本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中国人把这部交响曲称为“贝九”,在日本,人们习惯把它称为“Daiku”——“第九”或“大九”。据《日本时报》统计,2009年12月,只在东京一座城市,Daiku就上演了55次。有些演出,合唱团的人数能够达到6,000-10,000个。而且,Daiku是东京三大交响乐团规定的年终最后一场演出。


▼ 万人合唱《欢乐颂》



1853年的黑船事件,打开了日本面向西方现代世界的大门,为后来的明治维新埋下伏笔。19世纪晚期,古典音乐才开始传入日本。


但是,无论是学习中国的唐朝还是西方现代国家,日本都学得相当彻底。在音乐方面也是如此,自拥抱西方现代文化和生活方式以来,日本的古典音乐很快就迎头赶上。今天东京的专业乐团数量,甚至比柏林还要多。


▼ 东京爱乐乐团


但是,日本新年音乐会演奏贝九,并不是简单的模仿欧洲,而是自有其渊源,它在日本的确立甚至比在一些欧洲国家还要早。


那么,这项起源和发展于欧洲的传统文化,是怎样在日本这个异域国度落地生根的呢?时间还要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年日本侵占胶东半岛事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一年,一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青岛,控制山东省。胶州湾原是德国的势力范围,正是德皇威廉二世在这里建了一座城,将它命名为“青岛”。站在同盟国一方的日本,借机夺去德国在这里的权益,并俘虏了近4,000名德国士兵。


大约1,000名士兵被送进了坂东(Bando)战俘营,在那里,他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娱乐方式,从印刷、发行报纸,到组织交响乐团,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正是他们的最爱。于是,Daiku就成了“坂东交响乐团”的常备曲目。


▼由战俘组成的 “坂东交响乐团”


由于战俘营条件有限,他们只能在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演奏,而且永远是这群人在自娱自乐。战争结束后,他们终于有机会为当地的观众表演。1927年,这首曲子正式被搬上舞台,演奏的乐团是日本新交响乐团(New Symphony Orchestra),也就是今天的NHK交响乐团



后来,这首曲子在日本越来越普及,流行程度越来越高。终于在1940年新年前夕的一场演出之后,它作为圣诞节和新年庆祝曲目的地位正式确立。自此,每年12月份,日本很多乐团都会演奏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而且是动辄几千上万人的规模,到今天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听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就像经历一场非凡的精神旅程。从第一乐章如混沌初开时的幽深黑暗、神秘莫测,历经第二乐章的狂野和第三乐章的祥和,到最后一个乐章欢乐的火花不断迸发,最终汇聚成欢乐的洪流,我们好像同作曲家一道超凡入圣。


新年伊始,我们总要回顾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然后给新的一年送上祝福。其实,这和我们听贝九的历程是相似的。只不过,贝多芬把“酸甜苦辣”和“祝福”都推到了极致,我们也随着作曲家把尺度扩大到全人类和无垠的宇宙。


这种精神上的一贯,可能是我们在新旧之交演奏和聆听贝九的原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