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马邑之围
2018-01-04 | 阅:  转:  |  分享 
  
马邑之围同义词马邑之谋一般指马邑之围马邑之围又称马邑之战、马邑之谋,是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元光二年)西汉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
策划的对匈奴的一场诱敌歼灭战。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1],就在匈奴单于快要进入汉朝
的埋伏圈时,守卫烽火台的亭尉,向匈奴单于透露了汉军包围计划,致使匈奴军未达到包围圈就撤退了。结果匈奴四处出兵侵扰汉朝边境,以报复马
邑之围。汉武帝因马邑之围未能伏击匈奴而失利,将谋划诱敌的王恢下狱,王恢自杀。自此,西汉开始与匈奴大规模交战。[2-3]背景秦汉之
际,匈奴冒顿单于杀死其父头曼单于,自立为单于,并且东击东胡,西攻月氏,南并楼烦、白羊河南王,统一了匈奴各部,逐渐强盛起来。楚汉相争
时,由于无暇北顾,冒顿单于利用兵强马壮的优势,直接威胁到汉王朝在中国北部的统治。公元前200年(汉高祖七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3
2万征伐叛将韩王信,前锋行进至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时,被冒顿单于率精兵40万围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马铺山)达七日之
久,虽然汉高祖用陈平之计得以突围,但“白登之围”后,西汉王朝不得不委曲求全,实行“和亲”政策,并且每年送给匈奴大批棉絮、丝绸、粮食
、酒等,以换取边境的安宁。[4]西汉王朝在经过汉文帝、汉景帝两代的“文景之治”后,经济上积累了巨额财富。汉景帝时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政治上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使汉匈双国的力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元前140年(建元元年),汉武帝刘彻即位后,决定废除屈辱的“和
亲”政策,转而对匈奴实施军事打击。为此汉武帝进行了积极的部署和安排:委派李广等名将带兵镇守边郡要塞,征调士卒巩固边防,同时采取措施
鼓励养马。公元前138年(建元三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希望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经过经济、军事、外交一系列的努力,西汉
抗击匈奴侵扰的条件已经成熟。[5]起因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匈奴派使者向汉武帝请求和亲,汉武帝命群臣商议对策。官居大行令的
王恢建议汉武帝拒绝和亲,他说:“过去朝廷同匈奴和亲,匈奴老是不守盟约,侵犯边界,我们应该发兵打击他们一下才好。”而御史大夫韩安国则
以匈奴兵强马壮为由劝汉武帝接受和亲,群臣大多赞同韩安国的观点。汉武帝最终采纳韩安国的建议,与匈奴和亲。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
马邑地方有个大商人聂壹来找王恢,说:“匈奴在边界经常侵犯,总是一个祸根。现在趁刚跟他们和亲的机会,把匈奴引进来,我们来一个伏击,准
能打个大胜仗。”王恢问他:“你有什么办法能把匈奴引进来?”聂壹说:“我经常在边界上做买卖,匈奴人都认识我。我可以借做买卖的因头,
假装把马邑献给单于。单于贪图马邑的货物,一定会来。我们把大军埋伏在附近地方,只要等单于一到马邑,将军就可以截断他们的后路,活捉单于
。”王恢把聂壹的主意奏告给汉武帝,武帝为此诏命群臣商议。御史大夫韩安国反对这个建议,他认为高祖刘邦之英武圣明,尚且被匈奴围于平城达
七日之久,何况兵马一动,天下骚动,胜负难料,不可轻率出兵。王恢是燕人,曾长期在边郡为官,熟谙匈奴情况,在商议中他向汉武帝进言:“战
国初年,代国虽小,北有强胡的侵扰,南有中原大国的威胁,君臣尚能同仇敌忾,奋勇抗击外侵;匈奴虽强,也不敢轻易侵扰代国。如今大汉强盛,
海内一统,陛下威名远扬,然而匈奴却侵扰不止,每次与汉和亲,不过数年即违背约定,正是因为没有坚决抗击的缘故!”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
。汉武帝最终采纳王恢的建议,准备设计伏击匈奴。过程谋划部署公元前133年(元光二年)农历六月,汉武帝派遣精兵30万,命护军将军韩安
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率主力部队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将屯将军王恢与材官将军李息率3万多人出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东北),
准备从侧翼袭击匈奴的辎重并断其退路,一举全歼匈奴主力。汉武帝同时派遣商人聂壹前往匈奴诱敌。[5]出塞诱敌聂壹以出塞经商为名,见匈
奴军臣单于。聂壹欺骗军臣单于说,他有手下数百人,能斩杀马邑县令,举城而降,牲畜财物可尽归匈奴,但匈奴一定要派大军前来接应,以防汉兵
。军臣单于贪图马邑城的财物,亲率10万大军进入武州塞(今山西省左云县)[1],并派使者随聂壹先入马邑,等斩杀马邑县令后进兵。聂
壹随后返至马邑与县令密谋,杀死一名囚犯,割下首级悬挂在城门之上,伪装为县令头颅,欺骗匈奴使者。[2]计谋败露军臣单于得到使者的报
告后,率领大军向马邑方向进军。大军来到距马邑百余里的地方,发现沿途有牲畜,却无人放牧,引起了军臣单于的怀疑。匈奴在此时攻下一边防小
亭,俘获了汉雁门尉史。在威胁下,尉史将汉军的计谋全部说出。军臣单于听后大惊之后继而大喜,说道:“我得到尉史不上汉天子的当,真是上天
所赐”。于是封尉史为“天王”,下令立即撤军。王恢、李息率领的三万大军已出代郡,准备袭击匈奴的辎重,在得知匈奴退兵后,非常惊奇。王恢
自思自己的军队敌不过匈奴大军.只好退还。韩安国等率领大军分驻马邑境内埋伏,但好几天不见动静,遂改变原先的作战方案,率军出击,结果一
无所获。[5-6]结果“马邑之围”失败后,汉武帝以王恢提出战争却临阵脱逃,将王恢下狱。廷尉判处王恢畏敌观望死刑。王恢虽买通田蚡通
过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求情,但仍无法平息汉武帝的愤怒,王恢被迫自杀谢罪。[5]“马邑之围”之后,匈奴拒绝与西汉朝和亲,在边境拦路劫
掠,或者出兵四处袭击汉朝边郡,以报复马邑之围,数量多的数不过来。[7]影响“马邑之围”虽未成功,但却使汉朝结束了自西汉初年以来奉
行的屈辱的“和亲”政策,同时也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汉武帝开始对匈作战,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匈奴威胁,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
的发展。[6]评价《资治通鉴》:设马邑之权,欲诱匈奴,徒费财劳师,一虏不可得见,况单于之面乎!其后深惟社稷之计,规恢万载之策,乃
大兴师数十万,使卫青、霍去病操兵,前后十余年,於是浮西河,绝大幕,破窴颜,袭王庭,穷极其地,追奔逐北,封狼居胥山,禅於姑衍,以临瀚
海,虏名王、贵人以百数;自是之后,匈奴震怖,益求和亲,然而未肯称臣也。[8]《续资治通鉴长编》:昔汉之王恢,欲徼一时之幸于匈奴,
故为马邑之役,孝武许之,是恢欲奉诏以从事也。然后以谋出于恢,故下吏不赦,使恢自杀。[9]《典论》:孝武帝承累世之遗业,遇中国之殷
阜,府库馀钱帛,仓廪畜腐粟。因此有意平灭匈奴而廓清边境矣。故即位之初,从王恢之书,设马邑之谋。[10]《宋书》:武帝修约,不废马
邑之谋。故有余则经略,不足则闭关。[11]《三朝北盟会编》:王恢马邑之谋罪必加於戎首。[12]谷应泰:古者天子有道,守在四裔。
保境固圉,毋生戎心。是故马邑之诱,加罪王恢;郅支之诛,靳封延寿。盖以勤兵远略,轻开边衅,非细故也。[13]史书记载《史记·匈奴列
传》《汉书》卷六《资治通鉴》卷第三十四参考资料1.?(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8-1-1:卷一百一十·匈奴列传2.?
通典-卷一百九十四边防十??.文献网[引用日期2013-12-19]3.?汉书卷六武帝纪第六??.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2
-19]4.?前汉纪-前汉高祖皇帝纪卷第三??.文献网[引用日期2013-12-19]5.?马邑之围的战争背景、战前准备、过程和影
响??.中华网.2007-12-186.?马邑之围的战争过程及影响??.山西文史7.?《通典》:武帝因王恢议诱单于入塞,不克,自尔
侵盗尤甚......自是后匈奴绝和亲,攻盗入边,不可胜数8.?资治通鉴卷第三十四??.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3-12-19]9.?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百七十九??.国学[引用日期2013-12-19]10.?太平御览卷八十八??.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2-19]11.?宋书卷八十五??.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2-19]12.?(南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五十八13.?(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三十二1
献花(0)
+1
(本文系SC开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