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到这一点,你想不优秀都难

 龙叔文馆 2018-01-04


“一直都好羡慕那些事业有成的人生赢家啊!新的一年,也想变强大、变优秀,熊,我该怎么做才好呢?”


后台有一位朋友这样问熊。


其实啊,哪有什么“变优秀、变强大”,不存在的......


因为,我们每个人,本来就很优秀、就很强大,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换句话说,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体内就隐藏着,成为优秀的人的潜能;


如果我们能相信自己生而优秀,并把体内强大的优秀潜能挖掘出来:做到这一点,那真是想不优秀都难呐!


嘿,这可不是熊爷唬弄大家的措辞,而是来自于一本很牛很牛的书:《你骨子里是个牛人》。



这本书,被称作“自我革命成长之书”,销量突破50万册,版权已售英、美、法、德等十几个国家;


它让世界各地的许多读者,都相信自己“生而优秀”,并过上了“牛人”般生活。


书的作者,是美国《纽约时报》畅销作家、周游世界的成功学教练:珍·新赛罗。


她认为,我们每个人本来就是“优秀”的,但一些内心的潜意识成见(诸如不相信自己能变优秀等),封闭了我们的优秀潜能,让其无法充分释放;


而激发体能的这种优秀潜能的方法,就是:消除那些我们惯有的潜意识成见,建立全新的“牛人”观念。


熊爷今天,就从书中挑选几条,作者认为我们应该建立的“牛人”观念,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他人对你的看法,

和你一点关系也没有。

 

其实,关于“不要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做你自己就好了管别人怎么想”等这些说辞,我们听得太多太多了;


但实际上,很少人能完全摆脱别人的眼光,不去在乎外界的指指点点。


若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不妨从作者提出的以下方面,来进行尝试:


1. 扪心自问为什么。


作者说,首先应该问自己,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或做这件事呢?


是因为赢得他人的喜爱吗?是因为怕父母失望吗?还是真正为了自己?


而只有当这件事是真正为了自己而做,才值得我们去做。

 

2.始终做到尽力而为。


“当你缺乏安全感时,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了。”


作者说,当我们得知无法胜任某件事,或者不能完全相信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很容易丧失安全感;


所以,如果我们尽力而为,做到积极满意的状态,就会非常自豪,自然不会去在意其他人的想法。


 

3.相信直觉。


在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听取别人不太专业的意见,而不愿意相信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最终结果证明自己是对的之后,追悔莫及。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还不如远离杂乱的声音,安静下来,给自己感受与思考的空间,其实所有答案都在我们心里。

 

熊爷觉得,我们优秀,是为了我们自己;


而当我们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也才能发掘出自己的优秀潜能。


很多事并非无法胜任,

只是害怕尝试。

 

“假如你真的想去改变人生,就肯定能找到办法。如果你不想改变人生,肯定也能找到借口。”

 

作者说,我们总是会花费很多精力去想很多借口,解释自己为什么做不到,而没有真正下决心去做。


她在书中讲了一个她自己的经历:

 

她在收到聘用通知之后,一度陷入不安,认为自己没有像简历和面试时描述得那般有能力,甚至想跑到公司跟他们说明真实情况;


后来因为实在不想错失机会,她硬着头皮,逼迫自己更加努力为公司做事。

 

结果证明,她远比想象中更能胜任那份工作,也发现了自己身上,从来没有注意到的优点:善于指挥,善于人际交往等等…



作者讲述这个经历是想告诉我们,事实上我们远比自己认为的优秀,这时候“逼不得已”往往是最好的老师。

 

有句话说,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想要激发自己的优秀潜能,那么,该对自己狠、要做到一百分的时候,就绝不心慈手软~


没时间只是种错觉。

 

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上演过类似场景:


嘴上说:“我好忙啊,我没时间整理我的房间。”然后下一秒掏出手机,刷微博,玩游戏,就这样浪费了一个小时;


然而,整理房间,其实也只需要一个小时而已。


所以说,当我们必须要做某件事时,会发现其实时间还是很充裕的。


但难就难在,道理都懂,真正做起来的时候,道理又很容易被我们抛之脑后。



那么,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在书中,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时间安排的通用法则:给时间分模块。


比方说,当有一个任务需要我们完成时,我们不需要一天都做这件事,只需为自己设定几个工作时间段,每段时间可以是1小时。


在这1小时的工作时间内,不可以去洗手间,不可以吃东西等,就专心工作。


等这1小时结束后,可以休息一下,打游戏、玩手机......直至到下一个工作时间开始。


作者说,这样分模块的原因是,我们的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定量的信息,超负荷就会崩溃;


分模块之后,效率就会提高不少,就不会一直陷入“觉得自己没时间”的困境中。


努力成为自己的忠实粉丝。

 

作者认为,我们在看别人时,一般都能一目了然地将别人的优缺点分析得头头是道;


但目光一落到自己身上,就很容易对自己挑三拣四,觉得自己没用,无能,出现自我认知的混乱。


长此以往,我们的潜意识就很难相信自己,并会开始制造干扰实现梦想的种种行为。



为此,作者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要努力成为自己的忠实粉丝。


“透过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这样你就不会陷入自我怀疑,而是能看到光亮的一面。”

 

作者所谓的成为自己的忠实粉丝,是指我们要从粉丝视角,把自己视为偶像。


这是因为,在粉丝眼中,他们所看到的偶像,只有极具荣耀和潜能的一面;

 

就算偶像有不完美的一面,作为粉丝的我们也会将它们弱化。

 

所以当我们成为自己的忠实粉丝之后,我们身上光亮的一面能使我们更加自信,优秀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熊爷也觉得,我们自己才应该是自己的头号粉丝呢~


试着当一天外星人。

 

作者所说的当一天外星人,当然不是真的要我们飞到外太空去当外星人;


而是幻想自己变成了外星人。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搞清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


 

有一天突然从天而降来到地球上,并寄居在自己现在的身体里,我们没有任何风险可言,更加没有过往的人生包袱;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又打算如何去对待这难以置信的新生活?打算如何用这个身体来打造美妙人生呢?


作者说,这样的一个设想,有助于我们获得新视角,不再找各种借口,以及找到未来努力的方向。


熊爷觉得,正如俗语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有时候我们需要跳脱出自己的身份,才能意识到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是什么,亦才能让体内那个优秀的自己,脱颖而出!

 

一定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在书中提到她100多岁的姥姥:


在姥姥漫长的一生中,她经历了人类许多重大成就的诞生,汽车、网络、摇滚音乐等等。


 从起初的好奇质疑,再到她见证这些东西的诞生之后,她开始坚信一个道理: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作者告诉我们,其实我们能做到很多事情,这些事情也值得我们去做、去拥有。


诚如奥黛丽·赫本所说:“一切皆有可能,因为英文“IMPOSSIBLE”(不可能),这个词本身就是“I’M POSSIBLE”(我能行)!”


熊爷觉得,其实行不行,还不是看自己一个决心嘛~


决心像是成功的一个出发开关,当我们按下这个开关之后,成功就开始上路了。



impossible?no!

i'm possible!


新的一年,跟着熊一起读书

一起激发内心优秀的小宇宙


你牛,熊牛

大家牛,才是真的牛~


各位,晚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