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经综述:长脊髓脱髓鞘病变的相关抗体及常见疾病MRI特征

 陈泽文主任 2018-01-04

长脊髓病变(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spinal cord lesions,LESCLs)指脊髓矢状位MRI病变超过3个椎体节段的脊髓病变,常见于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IIDDs)IIDDs主要包括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cute demyelinating encephalmyelitis,ADEM)、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long extensive transverse myelitis,LETM)、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等。本文中后述内容中LESCLs均特指所有累及脊髓超过3个椎体节段的IIDDs。LESCLs是NMOSD的六大核心症状之一,2004年Lennon等在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了NMO‐IgG[即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该抗体是区分NMOSD与MS的主要血清学依据,并于2015年作为分类依据被纳入NMOSD的诊断标准],此后NMOSD、AQP4抗体、LESCLs的影像学表现成为LESCLs相关研究的重点。2011年Mader等在NMOSD及其高危综合征中发现血清AQP4抗体阴性的部分患者可出现MOG抗体阳性,使MOG抗体逐步成为新的研究热点;2013年Tzartos等在NMOSD、MS及未归类LESCLs患者血清中使用放射免疫沉淀法(radio‐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RIPA)检出水通道蛋白AQP1(aquaporin‐1)抗体,但其检验方法、阳性率及临床意义尚有争议。本文就现己发现的LESCLs的相关抗体以及常见疾病的MRI特点进行综述,以期提高对本类疾病的认识。


01

LESCLs相关抗体


LESCLs发病前多有感染或疫苗接种病史,高度提示LESCLs的发病与自身免疫相关目前文献报道参与LESCLs发病的血清抗体主要包括AQP4抗体、AQP1抗体、MOG抗体等,不同抗体在不同疾病中分布各异。目前关于血清AQP4抗体阳性的LESCLs的研究结论已较为明确。由于血清AQP4抗体阴性的LESCLs与阳性患者具有明显不同的性别分布比例、临床影像表现及预后,且部分阴性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AQP1抗体或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抗体,提示可能有AQP4抗体以外的免疫机制参与其发病。

 

1.1 相关抗体

1.1.1 AQP4抗体:AQP4最初于1994年由Hasegawa在鼠肺中发现,AQP4单体有M1、M23两种亚型,通常聚集成异四聚体,再形成主要以M23为核心、M1位于周边的正交的颗粒阵列(orthogonal arrays of particles,OAPs)。AQP4广泛分布于肾(集合管)、胃(壁细胞)、呼吸道、腺体、骨骼肌等处的上皮细胞,最强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是脑、脊髓、视神经中最丰富的水通道蛋白,主要表达于软膜下的胶质界膜(glial‐limiting membrane)、血-脑屏障处星形细胞足突,也表达于室管膜细胞基底侧细胞膜、室管膜下星形细胞足突;在海马及缺乏血-脑屏障的室周器官(circum‐ventricular organs,CVOs)(如极后区)的星形细胞膜上,AQP4呈非极性分布(即足突与非足突部分分布无差别)

 

AQP4抗体属于IgG型抗体,以IgG1类为。抗体依赖的AQP4丢失为NMOSD的典型特征。AQP4抗体主要存在于循环系统,可经血-脑屏障薄弱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或由分泌AQP4抗体的浆细胞在血-脑屏障破坏时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AQP4抗体与星形细胞足突表面的AQP4胞外段三维构象表位选择性结合,激活补体、形成膜攻击复合物,进而损伤星形细胞、释放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在AQP4作用下更多星形细胞迁移至损伤部位,在抗体补体作用下启动正反馈效应,AQP4特异性效应T细胞进一步引发炎性反应,引起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的聚集,从而导致髓鞘脱失和轴索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脱髓鞘斑块。早期移除AQP4抗体可使新合成的AQP4重新分布于细胞膜表面,阻断AQP4抗体与抗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合或保持血-脑屏障的完整性可能减少NMOSD发作造成的星形细胞的损伤以及永久的残疾,由此可见血清AQP4抗体在NMOSD的LESCLs形成中发挥重要的起始作用。


1.1.2 AQP1抗体:AQP1(最初称为CHIP28,单体大小为28000),作为第一个被认识的水通道蛋白,于1991年由Preston等在红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上发现。AQP1抗体为哑铃型同源四聚体,广泛表达于全身血管内皮表面,主要与肾脏和肺部疾病有关,脑内血管仅见于CVOs血管内皮表面,也作为水通道和环鸟甘酸(cGMP)-门控离子通道表达于脉络丛上皮脑脊液一侧的细胞膜上,参与脑脊液分泌,在脊髓主要表达于无髓纤维的背根神经节及其投射的脊髓后角,与疼痛调节有关

 

Tzartos等发现,血清AQP1抗体也属于IgG1类抗体,由于健康对照及非脱髓鞘疾病对照组AQP1抗体检测阴性,推断其主要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慢性脱髓鞘疾病,并提出可作为IIDDs的新的潜在生物标记物。但Sanchez Gomar等2016年使用ELISA及CBA法进行检测AQP1抗体,在复发性视神经炎(recurrent optic neuritis,rON)、MS、未归类LESCLs可检测出较高滴度,非脱髓鞘疾病中未检测出有效浓度,和Tzartos等的结果一致,而8例NMOSD也均未检测出有效滴度,推测可能与样本例数太少有关。在有脊髓病变的IIDDs中,AQP1抗体特异性与AQP1胞外a、c、e段结合(与a结合更多见),使AQP1表达减少或内化,在AQP1特异性T效应细胞的作用下,淋巴细胞浸润并出现类似血清AQP4抗体阳性患者的病理改变;无脊髓受累的MS患者的AQP1抗体则均为与AQP1胞内b段结合。


1.1.3 MOG抗体MOG是位于少突胶质细胞及髓鞘表面的糖蛋白,是与少突胶质细胞成熟相关的重要表面标记物,约占髓鞘比例0.05%,主要功能是维持髓鞘的完整性。使用CBA法检测血清全段MOG抗体时发现,阳性患者占所有LESCLs的7.4%、占血清AQP4抗体阴性LESCLs的23.2%,而罕见于血清AQP4抗体阳性患者血清MOG抗体属于IgG1类抗体,与少突胶质细胞表面的MOG特异性结合,并释放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可激活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在相应Th细胞作用下启动炎性反应并引起淋巴细胞聚集,从而导致脱髓鞘血清MOG抗体阳性的患者脑脊液中GFAP无明显升高,提示无星形胶质细胞损害。该研究还表明,血清MOG和AQP4抗体同时阳性罕见,提示MOG抗体的出现可能是LESCLs的另一种原发致病机制

 

1.1.4 其他相关抗体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inwardly rectifying potassium channel protein,Kir)4.1可见于视网膜、肾脏、胃壁细胞膜表面,1986年Newman等发现Kir4.1也表达于中枢神经系统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终足,通过对钾离子的门控作用与AQP4协同维持渗透压的稳定。2012年Srivastava等首次使用ELISA法在397例MS患者中对Kir4.1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发现约有一半患者抗体滴度高于对照组,但不能除外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胃壁细胞损伤带来的假阳性,而Nerrant等对268例MS使用同样方法检测时,阳性率仅有7.5%,与健康对照和其他神经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rill等发现MS和NMOSD均有接近1/4的阳性率,且在MS复发时的Kir4.1抗体滴度升高更显著,由此提出该抗体并不能区分脱髓鞘疾病的具体种类,但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MS的复发。该抗体的致病性尚有待进一步进行临床研究及生物学实验证实。

 

此外,多种病毒如巨细胞病毒、EB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的抗体也可能会与髓鞘自身抗原如MBP、蛋白脂质蛋白(proteolipid protein,PLP)产生交叉反应引起脊髓脱髓鞘改变。髓磷脂抗原特异性T细胞(主要是Th1细胞)介导的迟发超敏反应及小胶质细胞的活化也可能与ADEM、MS的发病有关。

 

1.2 抗体相关的LESCLs临床表现  LESCLs是NMOSD的特征性临床表现,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血清AQP4抗体进行。血清AQP4抗体阳性LESCLs主要见于NMOSD,血清AQP4抗体阴性LESCLs可见于部分NMOSD、LETM、ADEM,偶见于MS与血清AQP4抗体阳性的LESCLs相比,血清AQP4抗体阴性的LESCLs无明显女性优势,甚至以男性多见,且少见抗核抗体等其他自身抗体阳性初发表现为LESCLs的患者中约有一半持续血清AQP4抗体阴性,部分LESCLs血清中可检测到MOG抗体或AQP1抗体,也有部分LESCLs始终血清AQP4及MOG抗体均阴性


1.2.1 血清AQP4抗体阳性的LESCLs:这类患者符合2015年NEUROLOGY中血清AQP4抗体阳性NMOSD的诊断标准。初发LESCLs的血清AQP4抗体阳性率约15-51%,复发型LESCLs阳性率更高,约为41.2-89%,阳性率不一致可能与样本量大小及种族不同有关。血清AQP4抗体阳性的LESCLs更常见于女性,男:女约为1:4-17,患者中约36%可伴抗核抗体、抗-dsDNA或抗-SSA/SSB阳性与血清AQP4抗体阴性患者相比,脊髓病灶负荷更多,临床症状更重,表现为运动受累更多、纯感觉受累较少、需要导尿或呼吸机辅助通气的比例更多。但也有两项分别纳入17例和20例LESCLs的小样本研究表明,血AQP4抗体阳性与阴性的LES‐CLs在残疾程度和长期预后方面并无明显差别。Hoftberger等的研究发现,初发血清AQP4抗体阳性的LESCLs患者随访1年后,44%出现脊髓复发,部分可伴有痛性痉挛,11%出现视神经炎,仅有20%脊髓病灶可消散或变短。Jarius等的研究发现,血清AQP4抗体滴度和脊髓病灶负荷、EDSS、疾病活动相关,有效的治疗常伴随抗体滴度的下降,缓解期的滴度处于稳定状态。

 

初发血清AQP4抗体阳性的LESCLs患者脑脊液的AQP4抗体水平可能有提示疾病活动程度、监测治疗的意义,其与血清AQP4抗体的比值在发作期升高,提示血-脑屏障的破坏;且脑脊液的AQP4抗体滴度水平与反映中枢系统炎性反应的指标如脑脊液细胞数、炎性细胞因子(如IL-6可调节浆细胞产生抗体)、GFAP等水平密切相关。


1.2.2 血清MOG抗体阳性的LESCLs血清MOG抗体阳性患者中72.4%可出现LESCLs,主要见于儿童ADEM、血清AQP4抗体阴性的部分NMOSD,可能与获得性中枢系统脱髓鞘谱系疾病相关,约占血清AQP4抗体阴性LESCLs的7.5-23.2%。与血清MOG抗体阴性的LESCLs相比,两者的脊髓复发率及合并自身免疫病的比例无明显差别,但血清MOG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年龄更早(32.5岁vs.44.0岁,P=0.007),更常见视神经炎复发及向NMOSD的转化,且预后相对较好(平均EDSS 2.0vs.3.0,P=0.027),脑脊液更常见淋巴细胞增多(94%vs.45%,P=0.003)血清MOG抗体滴度和成人NMOSD、急性横贯性脊髓炎相关的LESCLs预后无关,而在MS和ADEM、临床孤立综合征的LESCLs中,血清MOG抗体滴度持续升高常预示病程的持续进展

 

1.2.3 血清AQP1抗体阳性的LESCLs血清AQP1抗体可见于约74.5%血清AQP4抗体阳性患者,也可见于63.6%的血清AQP4抗体阴性的NMOSD以及少数MS(28.4%)和NMOSD高风险综合征(78.6%的复发性视神经炎、43.8%的未归类LESCLs)。与血清AQP4抗体阳性的经典NMOSD相比,血清AQP4抗体阴性、AQP1抗体阳性的NMOSD患者较少累及视神经,较少合并自身免疫疾病,可能属于血清AQP4抗体阴性的NMOSD的一个常见类型

 

1.2.4 特发性孤立型血清AQP4抗体阴性的LESCLs:约38.9%的LESCLs孤立累及脊髓,血清AQP4及MOG抗体持续阴性,Hyun等将其称为特发性孤立型血清AQP4抗体阴性的长节段横贯性脊髓炎(idiopathic aquaporin-4 antibody negative longitudinally extensive transverse myelitis)。此表现多见于男性,发病年龄晚于血清AQP4抗体阳性的LESCLs[43.1±9.8]岁vs.(37.4±10.1)岁,P=0.006〕,病情相对较轻,以感觉受累为主,复发频率较低,非器官特异性自身抗体常为阴性,预后介于血清AQP4抗体阳性和MOG抗体阳性的LESCLs之间。Iorio等报道称此表现可见于复发性脊髓炎或AQP4抗体阴性的NMOSD。


02

常见LESCLs相关疾病的MRI特征


血清AQP4抗体在NMOSD的诊断中居于主导地位,但是对于AQP4抗体阴性的LESCLs的鉴别,由于血清MOG抗体、AQP1抗体的诊断价值尚未得到公认,仍主要依据临床病程和影像资料,因此LESCLs相关疾病的MRI特征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1 NMOSD  血清AQP4抗体阳性的长节段脊髓受累多从血‐脑屏障薄弱的四脑室底开始,经10d左右发展成上颈段横贯性脊髓炎,自颈髓延伸至脑干呈线样征;矢状位呈长T1长T2信号,轴位可见以颈胸髓中央灰质(AQP4表达丰富区)受累为主的横贯性脊髓病变及亮点征(bright spotty lesions,BSLs),受累面积多超过脊髓横截面积的1/2;常有持续数周或数月的斑片状不均匀强化;急性期可见脊髓肿胀,慢性期可见脊髓萎缩、形成空洞,多可随治疗得到显著改善,部分甚至可以完全恢复,严重的炎性反应则可导致不可逆的脊髓萎缩,预示对血浆交换反应不良。血清AQP4抗体阳性、MOG抗体阳性与抗体均阴性的NMOSD相比,脊髓受累长度无明显差别;但血清MOG抗体阴性与阳性的分布不同,血清MOG抗体阴性者以颈胸段为主,血清MOG抗体阳性者以胸腰段为主,脊髓圆锥受累更常见,且MOG抗体阳性的NMOSD缓解期随访可见长T2信号完全消散且不遗留脊髓萎缩,与患者预后较好相一致

 

2.2 特发性孤立型血清AQP4抗体阴性型LESCLs  与AQP4抗体阳性的LESCLs比较,特发性孤立型血清AQP4抗体阴性的LESCLs脊髓MRI较少见长T1信号(62.5%vs.90.9%,P=0.004),矢状位上受累节段更短[(4.0±1.6)椎体节段vs畅(7.4±4.5)椎体节段,P<0.001]、延髓受累少见脑白质受累更少见(8.1%vs.56.4%,P<0.001),该型预后较好。

 

2.3 MS  原发进展型MS脊髓病变较脑内病变广泛,继发进展型MS的脊髓异常信号更广泛、弥散,并且通常与脊髓萎缩相关。15%的儿童MS患者可在复发时出现LESCLs。日本的一项大样本研究发现,经典型MS约有17%出现LESCLs,其他国家MS长脊髓病变的报道较少,中国矫毓娟等报道的3例MS的LESCLs中2例为不同时相病灶接续形成,提示MS的长脊髓病变较为少见


MS的LESCLs矢状位多呈串珠样表现,轴位MRI可见偏心病灶,多累及侧后索,也可见横贯性病灶;脊髓病灶数目越多提示复发越频繁、预后越差;少见脊髓萎缩,如出现提示预后不良。与NMOSD相比,MS的脊髓MRI少见“亮点征”,脊髓病灶导致的残疾程度轻、预后相对较好,较常见脑部尤其是灰质的萎缩,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少见脊髓星形细胞损伤,可用于二者的鉴别。


2.4 ADEM  约有1/3的ADEM可累及脊髓,且多表现为LESCLs、甚至为全段脊髓受累;该类患者延髓受累少见,MRI可见脊髓肿胀、大片的T2及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弥散受限,以胸段脊髓受累为主,其中约30%可见强化,缓解期随访大部分病灶可完全或部分消散患者常同时伴随头部MRI改变,且至少1/4可表现为复发型ADEM,需与MS相鉴别。与MS相比,ADEM脑部病灶多累及皮质下及深部白质、皮层灰白质交界处,也可累及丘脑、基底节等深部灰质,脑室周围白质受累少见,无垂直于侧脑室的Dawson手指征(Dawson's finger sign);白质受累多表现为双侧弥漫、多发不对称、斑片状长T1长T2及FLAIR高信号,边缘欠清,多伴脑水肿,可有不同程度的强化,常需动态随访MRI演变

 

综上所述,长脊髓脱髓鞘病变多见于NMOSD患者,也可见于ADEM、未归类的长脊髓IIDDs及少数MS患者,除血清AQP4抗体外,尚无公认的血清学诊断标记物。目前已发现的血清AQP4、MOG抗体阳性的LESCLs具有明显不同的临床影像表现,可能与其相应的病理生理过程有关;仍有少数LESCLs患者持续血清AQP4及MOG抗体阴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检查手段的灵敏度,以增强检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需进一步探索是否有其他免疫机制的参与,从而将LESCLs进行进一步归类以针对不同的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治疗。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017年3月第24卷第2期

作者张程祎 刘峥 董会卿北京市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