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与自由(下)

 lushengyu712 2018-01-05


(接上文)

历史vs理论

历史学派:没有一般性理论,理论都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比如,有的经济学家认为可以从中国的经验中总结出“中国经济学”,这种说法值得斟酌。没有中国经济学,经济学是普适的。如中国经济学家可以从中国经验中得出一般性结论,那是对经济学的贡献。


为什么反对历史主义?因为人的行为是观念的产物,不是由环境决定的。历史主义隐含了“决定论”。未来是未来人的观念决定的,不存在“历史规律”。波普尔有《历史主义的贫困》一书批评历史决定论。


实证vs 理解

主流经济学流行实证方法,但这种方法是“历史”,不是经济学本身。实证方法把人的自主性否定了。那么经济学的可靠方法是什么呢?理解或内省。经济学的确认,是“理解后”的确认,不是用事实或数据的确认,数据和事实本身也需要被理解。现实是多种因素作用下产生的。所有的实证、统计都是“历史”,不是经济学本身。计量经济学也不是经济理论本身。


经济学的学习:在理解原理的过程中,把他理解的现实和他理解的原理进行相互对照,对两者进行相互验证,为什么这是可能的?


因为经济学原理本身就是反映现实的,应该具有一般性,“一般性”意味着是能够被他人所理解的东西,所以,并不要求有同样的经验或给出数据才能理解或验证他人的理论。这种在心中进行的检验,有位朋友称之为“心证”(“心中的实证”)。


“理解”与“共同的心智结构”。米塞斯的重要发现,与斯密的“通感”类似。能理解,才意味着用理念去说服是可能的。实证主义和计划经济也是一体的:改造得好不好,通过实证来检验一下。


数量vs意义

人的学习和成长就是理解意义的过程,比如学文字的时候,他习得文字的意义。他写作也是表达意义,不是在那里“组合文字”,同样绘画和音乐也是表达某种意义。“创造”就是“创造意义”。企业家生产的产品也是满足“意义”。人的行为也会为他所认识的意义而改变。


比如,一个外星人看到北京马路上汽车来来往往就理解不了,不知道一个个铁盒子跑来跑去干什么,看到足球比赛更是理解不了。但我们人能够理解这些,因为我们知道他们行动的目的。


经济学不是关于数量,是关于意义的。行动与意义相关,行动是表达意义,理解行动者采取该行动的意义,我们才能理解该行动者的行动。社会也是作为“意义”而存在,某种共同的意义把不同人连接在一起,组成社会,这种意义瓦解了,社会也瓦解了。


大学排名与意义:如何看大学排名?大学排名看发了多少论文,但你这所大学追求什么它不讲,也不考虑,不考虑“大学追求的意义”的排名没有意义。在“意义”正确的方向上取得成绩,才有“意义”。学院的走廊上挂谁的像可以看出这所大学追求的意义。比如北大,假如在国际上发表很多支持干预主义的文章,虽然排名是上去了,但却把“意义”破坏了。


经济学是道德科学,就是这个意思。米塞斯说“自然科学没有处理价值判断的工具”,也即自然科学没有关于意义的工具。这是为什么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应用于社会科学的原因。


目标vs原则

比如房价人们都很关心,但不关心买房的钱是怎么来的?正当吗?买房的是什么人?这一问题比价格水平的变化更重要。比如产业政策问题上,经济增长问题上,主流经济学都有讲实现某个目标,比如经济增长,产业升级,但不讲实现目标的手段的合法性的问题。主流经济学方法有个什么问题,它假设规则已经正当,这样就容易变成为了目标可以采取任何手段。


经济学不服务于特定人的特定目标,经济学揭示的是一般性的原则,这些原则关切每个个体的利益,或者说,经济学关心的是“规则利益”,不是特定人的利益。


经济学揭示的原则是很客观的,比如比较优势定理,协作定理,私有产权等等。


一个引申:道德问题

举个例子,关心“孔子说了什么”,这是目标功利主义;关心“孔子说话的权利有没有保障”,是原则功利主义。中国可能面临这样两种道德冲突的困境:一是儒家强调的伦理规范;二是“去权力化”意义上道德。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人伦,也就是通常说的“关系”或人情,它被认为是维系中国社会秩序之所需,后者更侧重原则。某种程度上也是中西价值观之别。


在权力社会中,一个人假如讲原则,讲公义,那么他和权力部门甚至和周围的人的“关系”可能就不好了,从这种关系中获得的利益就没有了。讲关系,必然意味着原则的牺牲。哈耶克说“为什么坏人容易上去”。


去权力化,自由是要求“超越”世俗利益,把“原则”作为利益。如不愿意放弃从权力中获得的利益,那么权力会一直比较大,这样就会阻碍市场经济。原则与目标的关系:原则不是为目标服务的,相反,原则使每个个体的目标都能更好地实现。最终能服人的是“原则”。国与国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都应该建立在原则之上。


权宜vs原则

不去触动问题的根源,在结果上改改,就是一种权宜之计,比如发生通货膨胀了,怎么办,不去改货币与金融体制,赶紧去压住价格。这就是权宜之计。干预主义都是权宜之计,以解决特定的问题,实现特定的目标为目的。如凯恩斯主义,为了目标,可以把原则牺牲了,如用通货膨胀来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这样就把货币作为手段用了,而如门格尔指出的,货币是演化产生的制度,不能被作为工具用,哈耶克进一步说货币要非国家化。


自由是原则的产物。不是权宜之计的产物。经济学提供与人类的生存和繁荣相关的原则,这是相比其他学科的优越之处:经济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是必需品和奢侈品的关系。


设计vs自发

市场是自发秩序,非设计的产物。目标、计划、调控与设计是一体的。“最优市场设计理论”是自相矛盾。市场不是机器,不是可以随意设计的。斯密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移动原则,和立法者强迫他接受的原则是不同的。如果这两个原则的移动方向碰巧一致,人类社会这个大棋局将会和谐顺畅,并很可能是一盘快乐成功的棋;但是,如果它们相反或是不同,棋局就会变得凄惨,社会也将陷入最大程度的无序。”


人为vs演化

规则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的、人为的(设计的)与演化的规则。古希腊哲人的一个错误是他们只区分自然的规则(秩序)与人为的规则(秩序),没有意识到在这两种规则之外还有“演化形成的规则”。演化形成的规则是非人为设计的产物,是人的行动的产物。例如,语言、法律(道德)和货币都是演化形成的规则,这也被称为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


规则是演化出来的,是行动的产物,怎么才能使好的规则出现?重要的是给个体行动的权利,给个体行动的自由,只要个体的行动不直接损害他人,那么都不要限制他。


立法者需要的是发现好的规则,然后把它确定下来,成为法律。这意味着市场的非决定性、开放性。


直觉vs逻辑

实证主义方法容易犯这个错误,他们从观察和直觉中得出结论。比如看到中国增长快,政府也很努力,就想当然地把经济增长和政府努力联系起来,然后做一个假设,回归一下,如果看看是不是相关,最后得出结论。要从可靠的理论出发解释现实,理解现实,个体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当然不是说经验是没用的。


数学vs经济学

经济学的数学化趋势明显,但数学语言并不适用经济学:1)数学不能说明一种状态的形成,以及从另一种状态到另外一种状态的过程。2)数学经济学描述的是假想的均衡状态,不是真实市场(见米塞斯《人的行动》)。真实市场的运作难以用数学描述。数学逻辑和经济学逻辑有根本的区别。经济学逻辑可以描述市场过程,数学为什么不能:


1)在数学中没有货币运用的空间。真实世界必然使用货币,数学没法对人们使用货币进行描述。比如“机制设计理论”中没有行动、没有货币。使用货币意味着行动。数学只有“数量”,没有“行动”。2)数学全是等量关系,而经济学中没有等量关系。价值是主观的,不能基数化,只能排序不能加总,更不能求导。在价值的世界中没有等量关系,一加一等于二是等量关系,但我一个苹果换你两个梨不是等量关系,两种商品对你我价值不相同,交换不是等价交换。3)行动的非连续性。数学建立在连续性假设之上,但人的行为是非连续的,人也不是同时选择无数的商品。


经济学不是求解数学题。给出一个函数,求解最大化,这是数学,不是经济学。 “黑板经济学”可能误导对真实世界的理解。经济学的数学化是坏风气,是道德堕落,是悲哀。“数学帝国主义”与这样一种功利主义的研究态度很有关系:即只求发表,只看发表,不问真理。


经济学的数学化也和“科研的国家化”很有关系:试想私人资助者会纵容这样无休止地制造垃圾吗?政府科研投入越多,经济学的数学化就越严重,两者是相关的。科研必须去国家化。


结语

经济学日益技术化,工程师化,这是悲哀和悲剧,也产生严重恶果。拉赫曼在多年前就说这是经济学的黑暗年代,现在或许更黑暗。经济学需要一场范式革命,回到把人当人看的经济学上去。


正确的经济学知识非常稀缺,缺乏正确的经济学知识,发生在经济学教授身上,甚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身上。哈耶克说里昂惕夫,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经济学一窍不通,也是指他经济学常识缺乏的意思。哈耶克知道经济学应该是怎样的,所以把诺奖得主贬得一文不值是很有底气的。当我们有了正确的经济学这把尺子,就可以去衡量其它人的经济学,我们不再看一个人的名气去判断他的水平。假如只根据所发表的论文的级别去判断一个人的学术水平,这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思维或体制思维,因为行政只会看级别和数数,换句话说,是缺乏自己判断力的体现。


经济学非常重要。米塞斯说,工业革命的产生,是因为经济学家推翻了一些陈旧的教条,如“用价廉物美的商品击败对手是不公平的”,“机器会带来失业,是个坏东西”,“政府的职责之一是防止有效率的商人发财,保护效率低的商人免于效率高者的竞争”,“用政府权力或其他强制力量来限制企业家的自由,是促进国民福利的适当手段”等等。他认为没有经济学思想把这些错误的观念推翻掉,自然科学的进步增进大众的福利就没有可能。依靠经济学的教义制订的自由政策,才使技术的进步促进财富的增长具有可能性。


对中国来说,经济学同样非常重要。阻碍经济发展的错误政策,会因为错误的观念而出台,而错误的观念又是受错误经济学的影响。凯恩斯和哈耶克是死对头,但他们都认识到观念的力量。凯恩斯说:“讲求实际的人自己为不受任何理论的影响,其实他们是某个已故的经济学家俘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哈耶克说“长远而言,是观念,因而也是传播观念的人主宰着历史发展进程”。


相对其它经济学而言,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是更为正确的经济学。希望今后有机会和大家一起探索和交流更为正确的经济学,共同去推动观念的进步!


谢谢大家!(完)


(本文为作者2017年12月26日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长远而言,是观念,因而也是传播观念的人主宰着历史发展进程——哈耶克

iOS端读者可直接扫下方二维码给

作者赞赏,谢谢大家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