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特点】 1.疔疮 是中医外科病名。大多发于颜面及四肢末梢,形小根深,其状如钉故名。轻症:初起顶部大多有脓头一点,四周坚硬,或痛,或痒,常伴有寒热、头晕、口干、大便干结、小便发黄等,重症:本病发展迅速,如见疮顶忽然黑陷,没有脓汁,四周皮肤发紫,全身发高热,干呕心烦,口干,水喝得很多,大便秘结或肚子泻,乱说乱动,或不知人事,呼吸困难,舌苔干黄或干黑,脉多数实,则为“疔毒走黄”(败血症),最为危急,应及早治疗。 2.痈 比疮疽更大,呈红色,生在肌肉深部,疮口一片,还有2~3个脓头,流脓,疼痛,多发寒热。成脓穿溃后,流出奶黄色浓稠的脓液,有的有血液混杂流出。 3.疽 疮口有洞,流水。 4.手指感染(指疔、蛇头疔)常见的有化脓性指头炎和甲沟炎,中医称为“指疔”、“蛇头疔”。多因手指受创伤后细菌感染而造成,疔毒内攻易引起全身高热、恶心、呕吐、不思饮食,严重的可有神志不清,引起败血症,叫“疔毒走黄”。 5.化脓性指头炎 手指末端红、肿、热、痛,疼痛剧烈时可如鸡啄样跳痛,并有发热。最后变软,呈青灰色。 6.甲沟炎 开始时仅指甲一侧轻度红、肿、热痛,如处理不当,可绕指甲根部皮下蔓延,甚至延及对侧和指甲下,形成甲下脓肿。 7.淋巴管炎(红线)常发生在四肢。当四肢发生疖子、虫咬或其他急性炎症时,在病变或咬伤部位的上方皮肤出现发红的线条,很快向上延伸。有的人“红线”发硬,触摸时很痛。这条“红线”就是发炎的淋巴管。如果病变在下肢、腹股沟(大腿与腹部之间)的淋巴管,常会肿痛。如果病变在上肢,腋部淋巴结也常会肿痛。此外,还有全身怕冷、体温升高、头痛等。患淋巴管炎时,不可挤压、按摩“红线”,免得疾病扩散。 【治疗】 1.疔毒 (1)雄黄、大黄、巴豆(去壳、心、皮)或巴豆霜各生用10克,共合一处捣如泥,以飞面(或面粉)陈醋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重者35丸,轻者21丸于热水送下。体弱者慎用。 (2)香油、滷水各30克共装玻璃瓶内,摇荡匀和即成,用时将瓶振荡再下再用,倒出后用炭火化开,另用铜钱1个,扣在疮上,使疮头正在钱孔露出,然后用秫秸捻结实,沾药向钱孔肉疮头上点2或3次。同时再服“牛黄清风丸”(成药)1副。 (3)大黄、雄黄、豆霜各9克,为细面,加飞罗面少许,银硃为衣,如凤仙子大丸,每服21粒。 (4)霹雳火:鹅卵石烧红,安铁勺内,勺按桶内,经醋淬石,令患者将患处覆桷上,厚衣密盖,勿令絏气,热气微再淡红石加醋淬之,疮头及肿处使热气熏蒸至汗出,其毒减半。 (5)草乌头,巴豆,捣烂点之,根自拔出。 2.恶疮疔毒 遇伏牛衣1个,核桃3个(连壳),枣3个,共烧灰存性,研末。每剂10克,新黄酒冲服,出汗。忌食猪、羊肉及腥冷3日,忌房事10日。 3.手指生疔 (1)丁香1个,研末,男人尿壶的碱,调丁香搽上。忌食腥冷、黄豆、酒。 (2)鲜番薯叶、白糖适量,共捣烂,敷患处,每日更换1次。 (3)白菊花若干,熬水成红色,多饮出汗。 4.发背对口疔毒 冰片、枣儿烧灰,红大麻子去皮,共合1处捣成混泥,待用时,按疮之大小酌情摊纸上贴患处。 5.唇上疔毒 (1)在大腿弯中紫筋上,用银针刺出血。 (2)川贝母1枚,同饭捣匀,敷患处。亦可用浙贝。 6.走线疔毒 蛤蟆1只,葱根7根,黄酒煎服。 7.蛇头疔 (1)猪胆1个,雄黄少许,套指上。或雄黄15克,猪胆1个调涂。 (2)大金头蜈蚣1条(要生的研末),猪苦胆1个,将蜈蚣研细,装入猪胆内,套患疔的手指上。 (3)明雄黄10克,轻粉3克,蟾酥1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用水调浓,重汤炖温,敷于患指,用薄纸盖之,每日换3或4次。 (4)牡蛎12克(煅),明雄黄6克,另研细末,共合一处,再研,加蜜水调浓,重汤炖温,涂于患指,能止疼痛,每日用5或6次。 (5)蜈蚣1条,松香20克,加水适量,熬成胶,做成套,套指上,每日13次。 (6)蜗牛30克,捣成泥浆,涂敷患处,每日1或2次。 (7)乌梅肉、醋各20克。共捣如泥,敷患指,每日1或2次。 8.疔疮 (1)雄黄同蟾酥葱蜜搽之。 (2)石灰同半夏各等份敷用。 (3)长脚蜘蛛1只,和醋贴患部。 (4)蒲公英、紫地丁、百合头各30克,煎服,渣敷太阳穴。 (5)猪胆10个,生姜120克,五谷虫15克。取猪胆、生姜汁晒成膏后,另将五谷虫用水洗净,研末密贮。用时,取少许放入膏药中,贴患处。 (6)红糖9克,蚯蚓1条,共捣烂敷患处。 (7)鲤鱼1条(100150克),绿豆100克,鲤鱼去内脏,与绿豆同煮熟,连服35日。 (8)南瓜蒂适量,焙焦存性,每次2.5克,用黄酒冲服,每日2次,另加醋调,外敷。 (9)蜘蛛1只,放入疔疮上,加胶布固定。 (10)野蜂房2个,黄连、黄柏、黄芩各10克,蜂房烧至外皮黑褐色,里面黄褐色为度,研末,与三黄末混合,香油调敷患处,敷上药不干脱,则不另换药,一般敷药后2日之内出脓,第3日可结痂。 9.疔毒垂危 菊青叶捣烂,入酒绞汁饮之,其渣敷于疔毒上。 10.疔毒发背破溃 蒲公英捣烂敷之,另捣取汁和酒煎服。 11.头面诸疔 (1)紫花地丁、金银花各30克,白果20个,桔梗、生甘草、知母各10克,水煎服之。 (2)取蛔虫捣烂敷之,敷后疮口可出黄水。如无蛔虫,可用五谷虫3克,焙干研末,白矾、蟾蜍各0.6克,以烧酒溶化,调匀敷疔。 (3)癞蛤蟆1只,取肝贴之。 12.根治疔法 (1)蓖麻子1粒去油,乳香0.3克去油,共捣烂,用饭和为饼,贴之。 (2)葱白加蜜,捣融。把疔刺破,敷之。 (3)活蜘蛛1个,将疔用磁片刺破,蜘蛛放疔上,自能吸毒。 13.疔疮已破,脓尚未尽 真麻油90克,蓖麻子49粒,熬枯,去麻子沥净,制松香240克,猪胆汁90克,铜绿60克(研细)。先把松香放锅内,火上融化,再下各药熬匀,捣千余下,烘融,放水中用手扯拨百余遍,越拨其色越绿,收入瓦钵内,用时以油纸摊贴。 14.疔毒鼠疮 黄狼子头、癞蛤蟆头、鹿角、蛇蜕,焙干研面,每服1.5克。忌食小米饭。 15.鱼眼疔(初生像鱼眼睛)小鱼捣敷。 16.一切痈疽肿毒 芙蓉花或叶或皮或根,生捣或干研末,用蜜调涂四周,中间留空,干则频换。 17.疮肿痈疽 云母、黄丹,浸膏贴之。 18.痈疽初起 穿山甲10克,皂刺15克,防风、贝母各6克,生甘草、乳香各6克,没药10克去油焙,花粉12克,白芷15克,陈皮、归尾各10克,银花15克,各药用陈酒3杯调好。温服,疮在上身则饭后吃,在下身则空肠吃。 19.溃决痈作痒 以盐搽其四围。 20.阴疽恶疮溃烂,久不收口 活蛤蟆1只,眼红有八纹的,破肚刺数孔,贴盖疮上,轻者一天换,重者半天换。 21.痈疽发背对口 (1)当归60克,白芷15克,紫草36克,麻油500克。把上药浸5日,煎至药枯,沥净渣,再用油熬至滴水成珠,再下血竭末12克,搅匀再下白醋60克融化,离火微冷,再下轻粉12克,待成膏盖好。放水拔3日,愈陈愈佳。 (2)生白矾18克,枯矾9克,雄黄3克,共研面,筛过,再碾千余下,愈碾其色愈美,装磁瓶内,用时取出,勿落灰土,凡去腐肉尽可用之,若新长肉上掺之,要痛片刻,见脓即止。 22.大腿内外肿痈 紫荆皮150克(炒),赤芍60克,香白芷30克,晒干(忌火燃),独活45克(炒),石菖蒲45克,晒干(切忌火炒)。以上共研为末,筛细,以好酒和葱头5个煎滚,外敷,每日1换,以肿消不痛为度。 23.治疽不愈方 青粉10克,公猪胆3个,烟杆油子1大盅,先把烟油烧开,再下猪胆汁,滚两次,再下青粉,熬如面糊,油纸摊贴。 24.痈疽发背、搭手对口肿毒 上血竭、儿茶、乳香、没药,皆去油,银珠、铅粉各6克,研细末收贮。临用时用麻油调摊油纸上,油纸以针刺孔放疮上,以此贴之,外加膏药围之。 25.痈疽肿毒(已溃未溃皆可用)黄连、槟榔等份为末,以鸡蛋清调搽之。 26.痈疽发背 (1)荞麦粉同硫磺末敷。或麦粉炒黑,醋调贴痛处。 (2)巴豆树根涂之。 27.眉角疔 柚子、红糖捣烂敷患处。 28.面疔(包括人中疔、虎须疔、颧骨疔)鲫鱼烧存性,生明矾煅存性,共研末,和茶油抹。 29.膝盖疔 活蛤蟆肝1个,贴患处即愈。 30.螺疔(手指疔)马齿苋根,浮萍(连根须)各等份,洗净捣烂,贴患处。每日3次。 31.嘴角七星疔 灯心草烧灰,调茶油,抹患处。 32.疔疮引起败血症 红浮萍捣烂敷之。 33.骑马痈(会阴部痈)白颈蚯蚓10条,用新瓦焙黑,和茶油调抹患处。 34.疔疮(生在额上两眉中,疔白而小,皮肤红肿,极痛)将活母鸡的肛门,掩盖在疔疮下约10分钟,可渐愈。 35.背痈 杨柳树花晒干研末,备用。痛肿初起时,调蜜敷,可消肿止痛。溃后敷此药,能提脓生肌。 36.疔痈疽肿,痛不可忍 胡椒面、红糖,份量不拘多少,与吸烟人唾沫,共捣一处,如不粘加白面少许,全贴患处。 37.疔毒 (1)生杏仁带皮,捣成泥,敷在患处。 (2)雄蟑螂3两(俗名老蟑),白糖1捻,共捣敷之。 (3)蟾蜍1只,黑胡椒7粒,鲜姜1片。将上药装入蟾蜍腹内,再放炒锅或瓦罐内,慢火烧焦,研细面。每次服0.15克,每日2次。 (4)鲜蒲公英、葱白、蜂蜜各等份,共捣泥状,贴患处。 38.鼻疔 活蚌1个,梅片0.3克,硼砂0.6克,将梅片和硼砂研为细面,掀起蚌壳,加入内。少时蚌死,肉化为水,用鸡翎沾扫入鼻孔中,其痛立止。 39.眼疔 (1)活鲫鱼1条(去内脏),硼砂0.6克,川军12克,枯矾1.5克,蒺藜面1.2克。将鱼用大萝卜在板上锤碎成泥,其骨刺萝卜中,肉泥与硼砂等四药面共成捣成膏。以膏隔一层砂布敷肿痛眼上,立可止痛。 (2)谷草精、甘草各3克,连翘、木通、木则、川军、硼砂各6克,川羌2.4克,菊花30克,赤芍、荆芥穗各10克,羚羊粉1克,生地10克,水煎服。3日连服3剂。 40.各种疔疮 轻粉、蟾蜍酒化,白丁香、硇砂各1克,乳香0.6克,雄黄、朱砂各0.3克,麝香1克,蜈蚣3条(炙),金项砒0.45克,共为细末。蟾蜍酒化合药搓条,凡遇疔疮,以银针挑破放入孔内,外以膏药敷盖,追出脓血根头为度。 41.痈疮 轻粉、红粉、乳香、没药、儿茶各15克,冰片1.5克,共末敷患处。不可内服。 42.刁疮恶疖子、疔毒 蜈蚣3条,蝎子3只,甲珠(穿山甲)10克,蛇蜕10克,核桃7个,大枣7个,蝉蜕10克,血余炭适量(一个人的全发),蜂房10克,蜂蜜250克,共做成13丸。生疮不能下床者吃2丸,1次用。 43.痈疽疔疮 (1)鲜瞿麦捣烂,贴敷患部。 (2)臭蒲根捣贴,或为末调涂。 44.痈 (1)红花研面10克,鸡蛋1个,用蛋清合调成膏。外敷患处,每日2次。 (2)蒲公英10数棵,洗净,捣烂外敷。 (3)赤芍、黄芩、栀子、桔梗、没药各9克,乳香12克(二味用灯芯草炒去油),银花、土贝各12克,草河车2克,水煎加酒引。如在下肢加牛膝9克;根盘大者,加地丁10克;乳痈加蒲公英12克;如脓已成,加炒山甲9克,黄芪、皂刺各25克。 45.红丝疔 (1)鲜蒲公英250克,捣烂取汁,1次口服,日服2次。 (2)鲜紫花地丁草250克,捣烂取汁,1次口服,日服2次。 46.甲沟炎 螃蟹1个,柏树叶20克,共捣烂,外敷。 47.人中疔 人指甲烧灰,研末,调搽患处。 48.肩疔 (1)蜈蚣,捶醋敷。 (2)苦参子为末,调猪油抹。 49.七星疔 大黄、南星合为末,调鸡蛋清敷。 50.疔疮恶肿 刺破、以老葱、生蜜捣膏涂之,两时疔出,以热醋汤洗去。特效。 51.一切痈肿 伏龙肝,以蒜和作泥,贴之,干再易。或鸡子黄和亦可。 52.十指水疔 水葱1根(连须)、韭菜1根(连根)、马齿苋1把、蜂蜜30毫升。三味共捣泥,再用蜂蜜混合,涂患处,1小时换1次。 53.痈疽瘰疬、风疹疮癣 露蜂房,焙炒研末,用油调敷。 54.面上生疔肿大 活虾蟆1只,用小刀划胸前,露出肝来,将肝取下,贴在疔上,不日即愈。 作者:郑庆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