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德经第36章解读
2018-01-05 | 阅:  转:  |  分享 
  
道德经第36章解读张武忠初稿2017.8.23第36章【原文】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译文】大道不会用甜言蜜语和物质利益诱惑众生,天下才
得以安宁平静通泰。如果用人为的智巧奸诈治理天下,天下人就会群起效仿,进而尔虞我诈乱象丛生,所以世俗社会存在着很多不易察觉的陷阱。要
想用鼻子吸气,就先要张开嘴一直呼气。要想让嘴闭上,就先让它一直张开,累了自然就会闭上。想要收敛一个东西必然先让它一直膨胀,要想缩小
你的势力范围必先让你一直盲目扩张,故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要想消弱一个东西,就先让它一直强壮,物壮则老离衰败灭亡就不远了,故称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要想废弃一个事物,就先一直抬举它让它兴盛,兴盛到一定程度就要走下坡路了,故称“将欲废之,必固兴之”。想要夺
取它,就先一直给予它小恩小惠,让他忘乎所以失去了警惕性,轻而易举就能夺取他,故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本来是天地
大道运行的规律,而智巧之人却用来害人利己。这些欲擒故纵的小伎俩既隐蔽又微妙,一般人会很轻易上当受骗,只有得道之人才能明察秋毫见机而
作,故称“是谓微明”。物刚则折物强则衰,用道的柔弱最终必能战胜物的刚强,所以最好依赖道的柔弱去获得并治理天下。失其居所失其本分则不
会长久,就像鱼不可脱离泽渊之水而生存,故称“鱼不可脱于渊”。上升到治理天下的层面,偏离大道就会逞强好胜转向衰败,国家的刑法暴政或者
坚兵利器最好不要轻易展示和使用,因为那是黔驴技穷的表现,接下来就离衰败和灭亡不远了,故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解读】36.1“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用了几组排比句,具体展现天下智巧奸
诈的计谋,让世人引以为戒。上一章说,大道不用甜言蜜语和物质利益诱惑众生,天下才得以安宁平静通泰。如果用人为的智巧奸诈治理天下,天下
人就会群起效仿,进而尔虞我诈乱象丛生,接下来老子举了几个常见的例子。“歙”读作(xi),从“翕(xi)”从“欠”,形容缩鼻吸气的
动作,引申为收缩。“张”是张口呼气,引申为扩张。要用鼻子吸气必先张开嘴一直吐气,要想让嘴闭上,就先让他一直张开,累了自然就会闭上。
想要收敛一个东西,必然先让它一直膨胀,要想缩小你的势力范围,必先让你一直盲目扩张,故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弱”是减弱,“强”
是增强,对方的目的是要消弱你,首先会帮助你让你一直变得强壮,物壮则老离衰败灭亡就不远了,故称“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废”是废弃,
“兴”是兴盛,对方的目的是要废弃你,必先一直不断地抬举你,让你兴盛地昏了头,故称“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取”是夺取,“与”是给与
给予,对方的目的是要夺取你,他先不断给你一些蝇头小利让你上钩。等你失去警惕性,轻而易举就能夺到手,故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上面
这几个欲擒故纵的计谋中国人都很熟悉,属于阴谋诡计且屡试不爽,一般人还真察觉不出来,或者有所察觉但警惕性不高,糖衣炮弹比真枪实弹好用
多了,等到发现上当了悔之晚矣。只有得道的圣人才有火眼金睛,见机而作明察秋毫,这就是异于常人的心明眼亮,故称“是谓微明”。36.2“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得道之人不会轻易上当。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本来是天地大道运行的规律,得道之人早已明了于
心,物刚则折物强则衰,用道的柔弱最终必能战胜物的刚强,故称“柔弱胜刚强”。上一章说“不失其所者久”,“所”既是自己的本位,也指大道
之所,既要有自知之明,还要不偏离大道。失其居所失其本分则不会长久,比如鱼是水中的动物,不可脱离泽渊,如果被人骗出水必死无疑,故称“
鱼不可脱于渊”。上升到治理天下的层面,偏离大道就会逞强好胜转向衰败。那么圣人治理国家也不能随便动用国之利器,何为“利器”,就是锋利
的武器和工具,包括刀枪军队,还有苛刻的暴政和刑罚。治理国家最好不要把这些利器展示出来并使用,因为这是刚强的表现,说明你已到了黔驴技
穷的地步,再没有更厉害的利器可用了,接下来离衰败和灭亡就不远了,故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张武忠2017.8.23于北京。
献花(0)
+1
(本文系逐字逐句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