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学了6门网课,看了54本书,写了70篇文章,做了184份笔记之后,我收获了什么?

 晓露彤霞 2018-01-05

 


今天就来分享一篇文章,同时也在为大家提供一些高效学习读书的方法,作者在2017年一年内学了6门网课,看了54本书,写了70篇文章,做了184份笔记,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他收获了什么?



2017年是我个人学习爆发的一年,在这一年的时间内,准确地说是从今年1月29日开始,一共321天时间内,我学习了6门网课,看了50本书,写了70篇文章,做了184份笔记,如今正在写我个人的第一本书。毫不夸张的说,这一年的学习不仅有效,而且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积极的影响。


先来回顾一下这一年都学了和做了什么:


这是我学的网课列表:



这是我今年的书单:


PDF版本 38本(不同颜色标注代表着:灰色-全书读完;紫色-读到80%;蓝色-仅读了第一章, 无标注为旧书重读)




Kindle版本 仅第一排是今年所读,6本,每本书都有阅读进度



ibook版本 10本



这是我今年写的文章,一共70篇,通过个人微信平台发布,节选目录:


Linkedin领英文章:



这是我今年做的笔记列表:




通过这一年的不断学习,我成为了一个可以有效输入,且高效产出的写作者。更重要的是,我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自己心仪学校的无条件录取,也找到了自己职业生涯的目标。我想借这个机会将我这一年的学习心得和学习方法分享给每一个万门的朋友,来传递学习的价值和力量。


我将从“学习方法”和“学习实践及收获”这两个角度来回顾这一年“我的学习之路”。


【学习方法部分】


1、清理笔记,化繁为简


谈及学习方法,无论是市面上可见的书籍,还是现在微信里的文章,都可以找到无数种教你独到学习方法的内容。但是书和文章的内容多少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写成的,我们如今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会的知识总量也在不断增加,我们所面对的学习资源更是一片汪洋大海。面对这个现实,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方法论的东西来指导自己学习么?


今年年初,我意识到我并不需要那么多方法来武装自己,所以选择了“空杯心态”。即不依靠任何市面上的学习方法指导书,也不看别人写的经验文章,而是自己去摸索一套属于自己特有的学习方法。


常年的学习经验告诉我,学习方法并没优劣对错之分,因为它适合不同的人,应用在不同的环境中。正如多数人在嘈杂的环境中无法有效学习新知识,却可以高效回顾旧知识一样,但有部分人缺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调动起超凡的记忆力。再者,过去多年来,我尝试了很多学习方法,比如康奈尔笔记法,金字塔记忆法,番茄工作钟等等,都是杯水车薪,没办法形成有效的学习习惯。


我们所学的知识是多种多样,这些知识需要你放在一个合适的地方来学习,我一般是选择用笔记软件来存放,所以“记笔记”也是我常年的主要学习习惯,即把学到的,想到的,随感而发的内容都记录下来。然后,我开始自己探索的第一步,就是把过去的知识“清零”。


我在年初的时候,一口气把自己用了4年的印象笔记账号注销了,那里面累计保存了超过7000条笔记;然后把Google Diver上的历史文件一口气全部删掉。这些都是我的知识库存,里面保存了很多精炼的学习笔记,文摘,网课课件,英文原著,考试干货,活动信息等等。但是我全部一视同仁,一口气,全部清理掉了。


为什么要这么绝情呢?因为我深深的知道一件事情,这些“库存知识”,我是根本不可能再去看了。这里我反问你一个问题,大家经常在微信中看到一些重要的信息之后,选择转发,或者收藏,甚至绑定云端笔记(有道云,印象笔记,OneNote等)保存内容,自称“Mark一下”,但是你回头真的看了么?


有些人总是用尽各种办法追求“高效”,比如年内读了上百本书,读了上千篇文章,但是这些真的对你产生实际作用了么?我自己的体会是,刚开始是保持或者转发内容之后,自己确实会去在之后查看。但是我们面对的信息量实在太大了,需要被“Mark”的内容也太多了:有几十篇教你如何练习雅思口语的文章,有上百篇教你如何考研的干货贴,有成千上万的内容教你如何成为一个精致的人……,这样保存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最后你根本无暇顾及,你的笔记被迫变成了网盘。


然后我从零开始,重新注册了一个印象笔记账号(绝无给他们打广告的心思,只是用习惯了),区别于之前,我这次选择换繁为简,在笔记的结构上花费了不小工夫。今年一年,我一直把笔记的目录保持在11个以内:



这些笔记文件夹中都包含了多个笔记,比如:MOOC学习笔记记录网络课程的学习;英文学习包括英文阅读/写作/翻译/口语材料;新英国计划包含了英国留学的必做事项清单等等。


更关键的是,这次完全抛弃以往从网络上保存信息的方式,这里的每个笔记中的全部内容都是我自己敲出来的,这样你对自己的付出也会有了重视,而不是随手毫不费力地点击保存,以后变得越来越不珍惜:



笔记的内容,一定要加上相应的标签, 因为不同笔记文件夹中的内容可能有重叠,互相联系的部分,这样方便做管理和查询。


2、有效是王道


以阅读为例。我至今不相信所谓的“高效读书法”,读书在我的观念中,是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一种享受,谈及“高效”感觉带有功利性色彩,不如说“有效”更符合我个人。


虽然今年读了54本书,和那些号称每年读了几百本的人相差甚远,但是我这54本书也是有“水分”的。因为有些本书我并没有读完全书,仅读了其中的一部分,这样算下来,我真正整本书全部读完的大概是在40本左右。因为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并不是每本书的全部内容都值得去读完。


比如,伏尔泰的名著《风俗论》,分为上中下三部的巨著,我看到第三部的时候,发现由于作者的时代局限性,所写的近代史并没有特别吸引我的地方,我只看到了大约80%就没有继续读下去。这样的阅读习惯对我而言才是有效的,我可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我感兴趣的书籍上,而不是一根筋地把那些带有名著光环的书籍一口气读到底。


再来看学习时间,有些人一天可以连续闷头学习8,9个小时,但是这全部的时间都被充分运用了么?现实情况是,你手机中的联系人,社交媒体,购物应用,新闻媒体都会干扰到你的学习,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走神。一天下来,你确实在图书馆/自习室里学了那么久,但是这可能是中“表象的勤奋”,而不是“有效的学习”。


我在今年用了一个方法,即保证了有效学习,也多出了很多业余时间来读书。那就是,在学习和工作中,每处理一件事情或者具体任务时,就把一切和此事不相关的东西完全排除。


比如,我在写一份政策分析报告,这个时候我只需要用到电脑和图书馆的参考书。这时候我会先把手机关机,然后塞到背包中最难发现的口袋里。然后找到这份政策报告需要的参考书目的书架旁边,找个位置坐下,然后打开电脑,把和政策报告不相关的网站,应用全部关掉,然后就开始全身心的投入写作中。这样下来,一天只需专注工作3-4小时已经足够完成任务,而且还会训练到自己不被外界干扰的耐心和毅力。


3、时刻提防知识冗余


曾经有朋友告诉我,当你沉浸做事的时候,很容易会迷失方向,因为你太专注在某个具体的点上,而失去了全局观,而如果没有全局观那就很容易迷失方向。 如果要时刻确信你的方向是正确的,就需要你具备一种全局观。


每次笔记做完了之后,我都会关掉笔记本,退回到笔记的目录主页面,看看这11个笔记文件夹,再次确定我今天是在哪个文件夹内更新了新的内容,或添加了新笔记。再次思考一下,今天新增的内容是否适合放在这个文件夹内,如果不适合应该是放在何处?如果适合,那这个笔记和同文件夹的其他内容有没有重合?如果重合,就进行整合并删除。


建立笔记之后,坚持记录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计划,最重要的是:时刻提防知识冗余,要及时清理笔记内容。比如,Career Plan这个笔记我写过不止一次,我会把所有有关Career Plan的笔记搜查出来,然后把这些笔记内容整合成一份笔记,删掉多余的部分。


而这样的整合是用于应对自己平时记录快捷笔记的漏洞。由于我们并没有办法时刻保证笔记记录得高效且规整,有些时候为了快速把信息,灵感,感悟之类的东西记录下来,不得不立刻用最方便的办法记录。这种快速记录的方法可以是立刻拿笔写下来,也可能是直接记在手机的笔记本子,我一般是用笔记软件建一个快捷文本框,然后写下来,此方法虽然可以即使记录,但是需要后期整理,不然会多出一堆仅是片段和零星内容的知识库存。


【学习收获】


学习方法我总结下来也仅是以上三点,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做到并非容易,坚持下来形成学习习惯更是需要日积月累的考验。往年的很多尝试都失败了,但是今年,我很自豪地说我还是把这些细节坚持下来了。也许以上所陈述的内容对于没有记录笔记习惯的学习者而言太过抽象,那么下面我就给出具体实例,加上我从中所得的学习收获。


1.更专业更科学的实践


以健身为例子,由于肚子上的腹肌轮廓一直不够明显,所以经常不喜欢练腹部,今年痛改前非,把大肌肉群的训练最后加上腹部训练。我用笔记安排了训练计划和明细,并设置成每天提醒,坚持每次锻炼后一定加练腹部:



如图的计划是我称为“100天勇士计划”,针对大肌肉群进行专项突破。我把主要的肌肉群分别列在不同的时间周期内,在这个期间专攻这个肌肉的锻炼,而不去太多顾及别的肌肉。


比如,阶段1,在今年3月6号至3月31号内,我主要训练胸大肌和三角肌,腹肌在练完大肌肉群之后加练,其余肌肉都仅是辅助性训练。



然后给每次的训练动作定下不同等级的训练量,分为“一般”,“常规”,“加强”,“挑战”,一周5到6练,仅休息一天,严格进行。这一年坚持下来,也算是初有成效,以下是效果图:



2、提升了个人写作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