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世昌子孙,竟有5人是黄埔军校出身,打击日寇,不逊先辈!

 冬不拉拉 2018-01-05

邓世昌子孙,竟有5人是黄埔军校出身,打击日寇,不逊先辈!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惨败,成为每一位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也成为每一位有志青年报国的强心剂。尤其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后人,表现尤其出色,家国情怀,不逊先辈。

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带领全舰官兵,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虽然因受日舰合围,致远舰伤痕累累,舰体倾斜。但是邓世昌依然锐气不减,斗志昂扬。他号召全体将士:“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与其让军舰沉没,白白便宜了日本人,不如与敌同归于尽。于是他毅然驾驶军舰,全速追逐撞击日舰旗舰“吉野”号。惊慌失措的日舰狂窜并连发鱼雷。致远舰躲过一颗,但不幸被另一颗鱼雷击中而沉没。邓世昌落入水中,部下投以救生圈相救,被拒绝。他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后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邓世昌子孙,竟有5人是黄埔军校出身,打击日寇,不逊先辈!

邓世昌牺牲后,举国悲痛。威海百姓自发出海打捞英雄们尸体,光绪帝流泪亲自题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还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另外清政府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作的“教子有方”匾额,赏赐邓家白银10万两滋以抚恤。邓家更是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他们用抚恤钱款,在广东番禺原籍地,建起邓氏宗祠,为邓世昌修筑了衣冠冢,以此追念祭奠邓世昌,并激励邓氏家人、后人及国人,为国杀敌,立志报国之心。

邓世昌子孙,竟有5人是黄埔军校出身,打击日寇,不逊先辈!

据邓世昌的曾侄孙邓浩然老人,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讲述,邓世昌去世后,邓母“常拿他留下的两个单筒望远镜、一枚上朝时佩戴的玉扳指教育我的父辈,要他们继承遗志、精忠报国。”正是在宛若当年岳母刺字一般,老夫人对儿女子孙淳淳教诲之下,同时在邓世昌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精神的感染之下,邓家弃笔从戎,承袭父辈祖辈遗风,奋发励志,英勇杀敌,英雄倍出,代代相传。

邓世昌子孙,竟有5人是黄埔军校出身,打击日寇,不逊先辈!

邓世昌3子5女,一共8个孩子,除次子邓浩洋青年早逝,另外两个儿子都投戎报国。长子邓浩洪承袭父职,从军广东水师。三子邓浩乾,供职民国海军部。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国家危机,民族危难,邓家后人中有5人毅然报考并成功考取黄埔军校。他们在校认真学习杀敌本领,毕业后迅速投身民族抗战前线,学他们祖辈,为国家为民族,奉献他们的青春、热血乃至生命。让我们像记住他们先辈的名字一样,也记住这些后辈英雄的名字:邓权民、邓渭民、邓尧民、邓光民、邓婉红(女),甚至年龄尚小的邓燊民,也自学日文,加入抗日谍报组,为抗日救国尽心尽力,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邓世昌子孙,竟有5人是黄埔军校出身,打击日寇,不逊先辈!

邓世昌生前“不饮赌,不观剧,非时未尝登岸”,并始终不带家眷,相伴只有一条爱犬,海军27年漫长生涯中,仅回三次家。他将自己整个身心,都交给了国家。殉国44年后,1938年广州沦陷,因为敬畏邓世昌,日军竟然不敢擅进邓氏宗祠,虽有零星进入者,也毕恭毕敬,脱帽鞠躬,祭拜行礼。威海卫百姓感其忠贞爱国,于1899年也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远纪念。1994年,在邓氏宗祠建立邓世昌纪念馆。通过近600张图片和复印件、雕塑、模型、文字说明等,反映邓世昌青少年时代、甲午海战及其战后影响,使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1996年,我国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被命名为“世昌”舰,以示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矢志报国,为国为民族,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一定会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永远传承下去。

邓世昌子孙,竟有5人是黄埔军校出身,打击日寇,不逊先辈!

邓世昌子孙,竟有5人是黄埔军校出身,打击日寇,不逊先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