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凉州之乱
2018-01-05 | 阅:  转:  |  分享 
  
凉州之乱凉州之乱(公元184年至公元189年)是东汉末年发生的中国西部凉州(约在今甘肃武威)一起羌人反对汉朝朝廷的起事。小月氏和同情他们的
汉朝叛军很快加入,意图从朝廷手中夺取凉州的控制权。此乱在黄巾之乱后不久,是一系列导致东汉衰亡的变乱之一。虽然相对未受到传统史家们的
重视,此乱仍有着持久的重要意义,动摇了中央朝廷对西北的控制,为未来数百年胡人在此建立政权奠定了基础。背景184年(光和七年)冬,
分别来自北地郡、安定郡以及金城郡、陇西郡枹罕、河关等地的两股羌人举事叛乱。最初,它们分头行动,都想趁机对抗经历数年的腐败和乱政已然
衰弱的汉朝统治。后来,募来的派遣平叛的由羌人和小月氏人组成的湟中义从胡军队在令居(音Lianju,属金城郡,在今兰州西北)兵变反抗
汉朝长官,加入叛军,于路杀护羌校尉冷征,事态升级。此时,两股羌人也合兵了,以原湟中义从胡士兵北宫伯玉和李文侯为将军。此次联合意味着
叛军控制了兰州在黄河沿岸的条状地带。[1]短短几周内,叛军攻克金城郡治允吾(音Yuanya),从此以金城郡为主要作乱据点。因凉州
刺史左昌侵占防御军费,救军不济,帮了叛军的忙。金城太守陈懿前赴叛军大营商谈释放人质,反遭叛军杀害。人质中的新安县令边章、凉州从事韩
遂被说服加入了叛军。这些有誉望的人的加入使得叛军获得了更大范围的民间支持,而此二人将在叛乱逐渐进行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东汉凉州随
后,叛军围左昌于冀县总部。一些边将起初并不想救援左昌,但很受尊敬的成功将领盖勋迫令他们前去救援。叛军因尊敬盖勋,主动撤围。此事后,
左昌被虔诚的儒生宋臬取代。宋臬认为,只有在民间教授《孝经》才能平乱,不顾下级反对将这一建议上表朝廷,随即也被杨雍取代。但地方状况并
未因此改善,地方官再度被叛军围攻。有应对羌乱经验的新任护羌校尉夏育在汉阳郡的畜官遭句就种羌首领滇吾(音Dianyu)攻打,盖勋又一
次率军往救。但这次,他在附近的狐盘遭到惨败。夏育、盖勋都逃走了,此时凉州政府显然已经不能靠自己的实力应对叛军了。[2]过程朝廷回
应185年春,叛军已达数万人,进军汉故都长安。朝廷任征讨黄巾的名将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防御长安。但皇甫嵩初期无功,因宦官诽谤,上任
四个月后于七月被免职。凉州的持续叛乱使国库大损,朝廷不得不课税、征召劳力以应战。司徒崔烈建议放弃凉州。议郎傅燮则发表了一篇激动人心
的演说,谴责崔烈,并强调凉州地处前线的重要性:“凉州官员失和,使整个凉州落入叛逆之手。崔烈身为宰相,不想着为国家想平定它的办法,却
想割弃一方万里的土地,臣窃以为疑惑。如果让左衽的蛮夷占领此地,军力强盛并作乱,这将是天下最大的顾虑和社稷的深切忧患。……如果崔烈不
知道这一点,他就太蠢了;如果他知道了还这么说,是不忠。”傅燮的说辞打动了汉灵帝,他拒绝了崔烈的建议。傅燮被任为汉阳太守,派往前线。
[3]八月,司空张温被任为车骑将军以代皇甫嵩。新任破虏将军董卓、荡寇将军周慎等均在其帐下效力。张温所部十万余人马行至美阳扎营。边
章和韩遂也率本部来美阳作战,双方胜负未分,张温一度未能取得优势。十一月,一颗流星坠入叛军营寨,叛军军心动摇。董卓趁机突袭,击溃叛军
,迫使边、韩向西退入金城郡的榆中(今兰州附近)。[4]此战得胜后,张温兵分两路追击叛军:周慎率军三万攻榆中,董卓率军三万追击湟中
义从胡。但周、董都战败了。周慎不顾部将孙坚切断敌军粮道的建议,结果自己的粮道反遭敌军切断,只得仓皇撤退;董卓在望垣被羌人包围,粮食
耗尽。董卓在河上筑堤坝,作捕鱼虾状,却秘密率军渡河,得以逃脱。羌人想追击时,因被堤坝拦截的河水太深而无法渡河。此次进攻,诸将中只有
董卓全军而还。[5]虽然美阳之战阻止了叛军向汉朝的心脏地带进军,因汉军进攻失败,叛军仍在黄河上游保有势力。渭河上游河谷成为双方争
夺的地区。地方势力试图恢复中央政权(186年—187年)约186年冬,叛首边章病亡,北宫伯玉、李文侯死于内讧。[6]新任凉州刺
史耿鄙认为可以从中取利,试图在没有来自其他地区的大军援助的情况下在凉州重建汉庭的统治。傅燮试图劝阻,称百姓并未习惯耿鄙这个长官、军
队也没有时间建立士气,但耿鄙仍自行其是。187年,耿鄙集结六郡军队攻地处西疆的陇西郡。先前因陇西郡太守李相如倒戈,陇西郡为韩遂军所
占。但耿鄙任用贪官程球为治中,让士绅和百姓寒心。四月,军队开至陇西郡治狄道时,耿鄙军发生兵变,程球和耿鄙都被杀死。变兵在狄道人王国
带领下加入叛军,合围陇西以东的汉阳。傅燮身为汉阳太守,善待百姓,远近敬重,叛军在和他作战时踌躇了。叛军数次试图说服他逃跑或投降,但
尽管人力物力日益短缺,傅燮仍决心誓死守城。在一场孤注一掷的冲锋中,傅燮阵亡。此事后,耿鄙下属军司马马腾率本部投韩遂,共推王国为帅,
叛军一齐劫掠长安周边地区。他们也首次统治了整个凉州。张温因而因平叛失败被解职。[7]陈仓之围188年末,朝廷几乎放弃了收复凉州的
希望,很大程度上让地方自守。但当王国率大军东进攻长安门户陈仓时,朝廷再度起用皇甫嵩以解除眼前的危机。皇甫嵩被任为左将军,带兵两万;
董卓也有两万部属,协助皇甫嵩。当皇甫嵩、董卓到陈仓后,董卓敦促皇甫嵩立即解围。皇甫嵩却不同意,认为陈仓防御坚固,不易被攻克,他们只
需要坐等王国军泄气。王国围城八十余日,毫无进展。[8]189年春,王国军疲劳了,放弃围城。王国军休息时,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据兵
家“穷寇莫追(以免其死战)”的道理反对。皇甫嵩却驳回了,认为王国撤退不是有组织的,而是斗志全失的结果。皇甫嵩率本部进攻,留董卓殿后
,取得大胜,斩首万余。董卓为此羞愤,从此滋生对皇甫嵩的怨恨。陈仓之败后,王国被韩遂、马腾废黜,原信都令阎忠被推为凉州叛军的新头领。
但阎忠不久去世,叛军内斗并最终分成三个集团:金城的韩遂集团,渭谷的马腾集团,枹罕(在今甘肃)的宋建集团。因为叛军的权力从起事的少数
民族转移到本土汉人叛军手中,羌人和月氏人渐渐不再支持叛乱,此后也不再在此乱中起作用。[9]若非是189年都城洛阳的变故,凉州之乱
在此时本可被平定。汉灵帝于189年5月13日驾崩后,大将军何进被杀,洛阳随之发生了战斗。乱中董卓率边兵进入洛阳并掌控朝廷,废汉少帝
立汉献帝,自任相国。年末,全国爆发起事,在汉朝分裂的背景下,凉州之乱被归为边远地区的骚乱。战乱尾声中国陷入分裂并混乱后,凉州三大叛
首各自成为军阀并采取不同措施以适应新的地缘政治背景。宋建远离中原纷争,自称“河首平汉王”,割据枹罕和河关地区自立约三十年之久。另一
方面,韩遂和马腾卷入整个汉帝国的纷争之中,开始和为了应对讨董联军而寻求他们支持的董卓和解。192年,董卓身亡,余部李傕、郭汜夺取政
权,分别任韩遂、马腾为镇西将军、征西将军,官方承认了两位叛首的地位。结果后来,韩遂、马腾关系紧张:他们时而联盟,时而交火。公元20
9年,马腾被韩遂逼迫出逃,求助于控制了华北地区和朝廷的权势军阀曹操。当时,曹操正有意于西北,因而邀请马腾来他的邺城大本营,实际以为
人质。2年后,马腾子马超起兵反曹,马腾全家在邺城被诛。211年春,曹操派前军师钟繇前往渭谷,作攻打张鲁在汉中的神权割据政权状。此次
入侵刺激了韩遂、马超等西北军阀,他们组成联盟对抗曹操。联军在潼关之战中抵抗曹操亲自指挥的曹操军。曹操用熟练的策略缓慢行进到联军后方
,同年秋在一场遭遇决战中击溃联军。潼关之败标志着西北地区的自治开始终结。此战后,曹操向东回师,留征西护军夏侯渊负责后续工作,张既负
责重建地方政府。马超在曹操离去后攻占冀城,试图筹划抵抗,和氐人建立联盟,但在213年被夏侯渊军和内部变兵联手驱逐。马超南投张鲁,后
投四川的西南军阀刘备,在那里于221年过世,再未重返北方。214年,夏侯渊在长离水击败韩遂抵抗军,随即在对氐人和宋建的远征中告捷。
宋建死,其都枹罕被克,属官皆被夏侯渊所杀。[10]次年,韩遂死,余部将其首级送给曹操以示归顺。因此,由约三十年前的凉州之乱衍生
而来的军事集团最终被消灭了。影响220年,曹操过世,其子曹丕迫使献帝逊位,建立曹魏王朝取代汉朝。他在位时,西北郡县得以重新设立,西
北地区只爆发了少数当地人的叛乱。222年,因凉州一连串战乱中止的和中亚的贸易得到官方重建。尽管有此成果,中原对西北的权势掌控弱于凉
州之乱之前的汉朝。和汉朝相比,曹魏的西北领土收缩了,因为一些原郡县如宋建在枹罕建立的王国被直接废弃了。该地区的中原人口缩小,终为南
面山里的羌人和氐人制服。凉州之乱后一个多世纪,羌人、氐人和其他华北游牧族群一起推翻了上级中原政权,在华北建立了胡人邦国。参考资料1
.?《资治通鉴》:北地先零羌及枹罕、河关群盗反,共立湟中义从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泠征。金城人边章、韩遂素著名西州,
群盗诱而劫之,使专任军政,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2.?《资治通鉴》:惺初,武威太守倚恃权贵,恣行贪暴,凉州从事武都苏正和案致其
罪。刺史梁鹄惧,欲杀正和以免其负,访于汉阳长史敦煌盖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因此报之,勋曰:“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
。”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隼,欲其鸷也。鸷而亨之,将何用哉!”鹄乃止。正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怨之
如初。后刺史左昌盗军谷数万,勋谏之。昌怒,使勋与从事辛曾、孔常别屯阿阳以拒贼,欲因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及北宫伯玉之攻金城也,勋
劝昌救之,昌不从。陈懿既死,边章等进围昌于冀。昌召勋等自救,辛曾等疑不肯赴,勋怒曰:“昔庄贾后期,穰苴奋剑。今之从事,岂重于古之监
军乎!”曾等惧而从之。勋至冀,诮让章等以背叛之罪。皆曰:“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乃解围去。叛
羌围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槃,为羌所败。勋馀众不及百人,身被三创,坚坐不动,指木表曰:“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以
兵扞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如,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羌所执
。羌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表勋领汉阳太守。3.?《资治通鉴》:时凉州兵乱不解,征发天下役赋无已,崔烈以为宜弃凉州
。诏会公卿百官议之,议郎傅燮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尚书奏燮廷辱大臣。帝以问燮,对曰:“樊哙以冒顿悖逆,愤激思奋,未失人臣之
节,季布犹曰‘哙可斩也’。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籓卫。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石;世宗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
使一州叛逆;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
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帝善而从之。4.?《资治通鉴》:皇甫嵩之讨张角也,过邺,见中常侍赵忠舍
宅逾制,奏没入之。又中常侍张让私求钱五千万,嵩不与。二人由是奏嵩连战无功,功费者多,征嵩还,收左军骑将车印绶,削户六千。八月,以司
空张温为车骑将军,执金吾袁滂为副,以讨北宫伯玉;拜中郎将董卓为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温。5.?《资治通鉴》:张温将诸郡兵步
骑十馀万屯美阳,边章、韩遂亦进兵美阳,温与战,辄不利。十一月,董卓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攻章、遂,大破之,章、遂走榆中。温遣周慎将三万
人追之。参军事孙坚说慎曰:“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
州可定也!”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峡,反断慎运道,慎惧,弃车重而退。温又使董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羌、胡围卓于望垣北
,粮食乏绝,乃于所度水中伪立焉以捕鱼,而潜从焉下过军。比贼追之,决水已深,不得度,遂还屯扶风。张温以诏书召卓,卓良久乃诣温;温
责让卓,卓应对不顺。孙坚前耳语谓温曰:“卓不怖罪而鸱张大语,宜以召不时至,陈军法斩之。”温曰:“卓素著威名于河、陇之间,今日杀之,
西行无依。”坚曰:“明公亲率王师,威震天下,何赖于卓!观卓所言,不假明公,轻上无礼,一罪也;章、遂跋扈经年,当以时进讨,而卓云未可
,沮军疑众,二罪也;卓受任无功,应召稽留,而轩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将仗钺临众,未有不断斩以成功者也。今明公垂意于卓,不即加诛,亏
损威刑,于是在矣。”温不忍发,乃曰:“君且还,卓将疑人。”坚遂出。6.?尽管《后汉书》的一些章节称三人都被韩遂所杀,但这些记录过简
,存有疑点。见Haloun,p.121注释19.7.?《资治通鉴卷第五十八》??.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08-03]
8.?《资治通鉴》:十一月,王国围陈仓。诏复拜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合兵四万人以拒之。9.?《资治通鉴》:春,二月,国众疲
敝,解围去,皇甫嵩进兵击之。董卓曰:“不可。兵法,穷寇勿迫,归众勿追。”嵩曰:“不然。前吾不击,避其锐也;今而击之,待其衰也;所击疲师,非归众也;国众且走,莫有斗志,以整击乱,非穷寇也。”遂独进击之,使卓为后拒,连战,大破之,斩首万馀级。卓大惭恨,由是与嵩有隙。韩遂等共废王国,而劫故信都令汉阳阎忠使督统诸部。忠病死,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由是寝衰。10.?《三国志》:初,枹罕宋建因凉州乱,自号河首平汉王。太祖使渊帅诸将讨建。渊至,围枹罕,月馀拔之,斩建及所置丞相已下。渊别遣张郃等平河关,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诸羌尽降,陇右平。太祖下令曰:“宋建造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与尔不如也。’”二十一年,增封三百户,并前八百户。1
献花(0)
+1
(本文系SC开卷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