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贾府被抄家?

 大东村人 2018-01-05

为什么贾府被抄家?

红楼梦最后贾府被抄家,有什么内在和外在原因?和曹雪芹的亲身经历有关吗?

我有靠谱回答

5个回答

首先,贾府抄家不抄家,颓势已经无可挽回了。抄家只是让他们死的更快点而已。

王熙凤治病,找人参只能找到点渣末;邢夫人要二百两银子都凑不到;贾母的红米饭都不够吃;家里办点什么事还得去贾母那偷东西往外卖。

林黛玉都说

〖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还要面临太监无休止的敲诈

〖夏爷爷还说了,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

〖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将来得罪人之处不少〗

这可是贾琏、凤姐正为二百两银子都发愁的时候啊。还要应付各种婚丧嫁娶,人情来往。

贾府要出的越来越多,进项越来越少。所以贾府开始不断裁人了。但是由于贾府的贪污腐化越来越严重——比如贾芸拿二百两银子种树,只用五十两在工作上——你花再多的钱想开发经营,也让办事人给你昧下;投下钱一分赚不了,还要赔一笔。想办什么事,经过层层吃拿卡要,原来二百两就能办的,现在要花一千两——比如姑娘们买脂粉,办事的弄点烂的敷衍了事,根本不能用,只能再花钱托人买好的,办事的白捞近二两银子。

再加上,贾府的贾珍、贾赦都空有爵位,没有实权。贾政当了个官,也一直是从五品。官当不大就没有进项。这样下去,贾府就算没啥变故,也只能越来越向刘姥姥家发展,自己把自己折腾的精穷。

但是,贾府肯定不想白死,肯定想拼死一搏,这一搏导致了他死的更快——被抄家。并且,根据书中的暗示,甄家跟贾家就是影子般的存在,甄家被抄了,贾家肯定也会被抄。

被抄家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亏空,二是政治投机的失败。

现实中的曹家,就是家里花销越来越大,挪用官银填补家里的亏空,结果造成官银的亏空越来越大,被抄没家产,赔偿国库的亏空。书中的贾家也必然走这条路,才能让家庭维持下去。

根据书中的提示,贾家跟忠顺王府不睦,和北静王关系较好。如果北静王可以上位的话,贾家成为从龙之臣,又可以风光几代了,所以把宝都押了上去。结果北静王一系斗争失败,贾府又因宝玉的事得罪过忠顺王,这下招来了发狠的报复。在忠顺王的鼓动下,皇帝怒于贾家造成的亏空,抄没了他们的家产来赔偿。

首先,贾家后继无人

开国时期,贾家两国公,绝对是炙手可热权柄在握。第二代,贾代化贾代善都担任过京营节度使。这官当然不能与九门提督划等号,但也最少相当于京畿大营统领,手掌两三万军队怎么也是皇帝亲信才可能。第三代,贾家全面颓败,贾敬白身进士,贾赦空头将军,贾政则是万年从五品员外郎。第四代,贾珍三品虚爵,贾琏六品捐官同知,在家当管家跑腿。

显赫时贾家与老亲故旧纠缠,结党营私,必定得罪很多人,后期贾家已无实力,依靠王子腾而已。最终,贾元春王子腾死,失去最后一点倚仗的贾家必定遭到群殴。

其次,贾家门风极坏,罪恶滔天

贾珍这个族长太坏了。对族人基本放纵。主子如此,奴才们同样贪污盗窃,甚至托名主家为恶,比如54回知道,荣国府土地比宁国府还多几倍,但其租佃与收入多不了几个。而奴才们借名勒索佃户,使之倾家荡产、卖儿鬻女的事情,绝不可能少。这些罪恶,平时不会有什么的,等贾家倒下去的时候才会爆发。

第三,贾家门风不正,没有朋友

从书中知道,贾史王薛只与勋贵老亲往来。与士大夫阶层没有交集,孤立无援。

贾珠岳父李守中是国子监祭酒,这个职务很吓人。虽然级别只有四品,却类似今天北大清华联校校长的存在。桃李满天下,大批官员都出自于他的手下,随便动员些人紧急支持贾家绝对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大家可曾看见书中说李纨贾兰回李家?李家可曾与贾家交往?

这是不正常的。纵然李家不希望寡妇女儿回娘家,外孙贾兰可以去拜访外公吧?

这是因为,贾家门风坏,无礼法,名声臭大街了,比如贾政借孝顺贾母之名,身为次子,以五品官身份占据国公府的正房,出入以老爷自居,掌家决策,将长兄逼到马棚边上,王夫人掌握内务,周瑞等奴才控制外面的租佃,都是严重违反礼法的。这些,显然令后面才知道详情的大儒李守中感觉到很难堪,只能最终放弃了这个亲家。

最后,有政治斗争的影子

贾家与忠顺王是历来的对头。后期,忠顺王得势,必定做出报复。

所以,贾家被清算是正常结局。不被清算反而是诡异的事情。

多行不义必自毙。

从《红楼梦》中通过贾府摆平的大大小小的案列是很多的,比如花了比较大的篇幅描写的就有: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判断葫芦案,薛蕃为争抢香菱打死冯渊案

第十五回 王凤姐弄权铁槛寺 秦鲸卿得趣馒头庵,王熙凤揽下的馒头庵主持静虚请求的长安县张财主退亲的案子

第六十九回 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凤姐调唆张华告贾琏,然后又指使旺儿暗中杀死张华。

其它只是一笔带过的就更多,比如贾赦为了几把古扇逼得扇子主人石呆子家破人亡、私收犯官转移财产并据为己有等等。主人尚且如此,下人也是狗仗人势,做出出格的事。

这些个的违法事例,倒未必是导致贾府被抄的主要原因。但积累太多,一旦失势,就会成为压垮的最后一根稻草。

导致贾府衰败、被查抄内部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过度奢华。且不说元妃省亲要体现皇家的排场,《红楼梦》里描述的贾府两件事尽显贾府做事的高调与奢靡。

第十三回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原文有这样一段描述:且说贾珍恣意奢华,看板时,几副杉木板皆不中意。可巧薛蟠来吊,因见贾珍 寻好板,便说:“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说是铁网山上出的,作了棺材,万年不坏 的。这还是当年先父带来的,原系忠义亲王老千岁要的,因他坏了事,就不曾用。 现在还封在店里,也没有人买得起。你若要,就抬来看看。”贾珍听说甚喜,即命 抬来。大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声如玉石。 大家称奇。贾珍笑问道:“价值几何?”薛蟠笑道:“拿着一千两银子只怕没处买; 什么价不价,赏他们几两银子作工钱就是了。”贾珍听说,连忙道谢不尽,即命解 锯造成。贾政因劝道:“此物恐非常人可享。殓以上等杉木也罢了。”贾珍如何肯听。

第十四回 林如海灵返苏州郡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描写出殡时的场景:“连前面各色执事陈设,接连一带摆了有三四里远。”、“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

第二十九回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只是到清虚观打醮,顺带游玩,主人及随从一大帮,出门时乌压压的占了一街的车.贾母等已经坐轿去了多远,这门前尚未坐完。

如此的奢华,而且还是承继祖宗的功劳,难免不会招人记恨。

外部的原因,主要还是贾府与忠顺亲王不和。而且贾府获得的官职,靠着祖宗的功德,在朝内并无什么建树,更主要靠元妃的庇护,尚且可以维持其繁华。当元妃突然暴毙,贾府失去了靠山,走向衰败就是难免的事。由于得罪了忠顺亲王的势力,忠顺亲王要将其彻底打垮,罗列罪名,通过皇权抄没家产是最有效的方法。

曹雪芹的祖上曾任江宁织造,其小时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回到北京老宅。很多红学家考证《红楼梦》就是曹雪芹根据幼年经历,多年艰辛创作而成。

首先说一下曹雪芹和《红楼梦》。历史上的各位探轶大家已经说了很多曹家和贾家的关系。怎么说呢?可信,可不信。信是因为无论怎样,个人经历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小说,尤其《红楼梦》如此鸿篇巨著,不可能没有作者生活的影子。而且那些生活场景,陈设细节,穿着打扮,礼仪规矩,没有生活经历是杜撰不出来的。不信是小说就是小说,作者融入的是生活细节,但情节设置不可能照搬生活,艺术加工才是小说的本质。这和自传有本质的区别。看《红楼梦》千万别当成历史,不然就失去了读书的乐趣。

贾家败亡势所难免。内部的腐朽是关键。后代子孙在没有创业初期的拼搏精神,一味吃老本,不创造。内部人才断档,必然导致家业继承青黄不接,坐吃山空,没有一个林如海一样中兴的人才,覆灭是迟早。

人员冗杂,目无法纪。我们说过贾家主子奴才起码一两千人,维持这些支出都捉襟见肘,更何况还要奢侈无度。主子奴才不贪赃枉法如何能坚持下去?一个家族的覆灭,必然从精神层面先开始。贾家已经在堕落的路上无法回头了。

贾元春被选贵妃,更是烈火烹油,看着是富贵已极,却不知是压垮骆驼的最后稻草。不靠子弟自强,只想走捷径发展裙带关系,历史证明,覆灭只是迟早。

综上。元春出事,必然牵丝挂缕的带出来贾家所有的问题,抄家就成了必然。墙倒众人推,所谓的同气连枝,不过是一损俱损罢了。

第一,一朝天子一朝臣。荣宁二公固然当年有军功,已经好几代了不可能一直荣宠不衰,加上元春一去,皇帝跟前已经说不上话了。

第二,凡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几十年金堂玉马生活优渥,子孙有祖先功勋恩荫,只会享乐不求上进(看贾珍贾琏贾宝玉整天都在干什么就行了),一代不如一代,出息的还不如家里的奴才。

第三,豪门贵戚多了,难免有仗势欺人遭刑罚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互为姻亲,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也是常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